
近來,俄羅斯成了全球關注的焦點,世界各地的媒體爭先恐后報道連續發生在俄羅斯的幾起恐怖事件。據報道,8月24日,莫斯科一公共汽車站發生爆炸,造成4人受傷;當天深夜,俄兩架民航客機幾乎同時墜毀,90名乘客和機組成員無一生還;31日,莫斯科一地鐵入口處發生自殺式爆炸,造成60余人傷亡。9月1日,一伙身穿黑色衣服、頭戴面罩的武裝分子占領了俄羅斯南部北奧塞梯共和國別斯蘭市第一中學,把在校的學生、家長和教師共千余人劫為人質,此次事件雖已解決,恐怖分子已經全部被擊斃,但卻導致322人死亡,700多人受傷,死傷的大部分人員是遭遇恐怖分子毒手。輿論認為,在這樣短的時間內連續發生如此令人發指的恐怖事件,并造成數百人死亡,這表明俄羅斯面臨的反恐任務十分艱巨。
國際社會同聲譴責
發生在俄羅斯的恐怖活動猖獗到如此地步,引起國際社會的巨大震驚和強烈譴責。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就俄羅斯發生恐怖爆炸和劫持人質事件致電俄羅斯總統普京,對遇難者表示深切哀悼,向受害者及其親屬表示誠摯慰問。胡錦濤重申,中國政府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強烈譴責這些針對無辜平民的恐怖事件,堅決支持俄羅斯政府為打擊恐怖主義、維護國家安全、保護人民生命財產所作的一切努力。
烏克蘭總統庫奇馬1日以獨聯體國家元首理事會主席名義發表聲明,嚴厲譴責在俄羅斯北奧塞梯發生的劫持人質事件。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指出,恐怖事件是野蠻行為,世界各國應當聯合起來共同打擊恐怖主義。朝鮮外務省發言人強調,朝鮮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反對支持恐怖主義,朝鮮政府支持俄羅斯政府為肅清車臣恐怖主義分子、捍衛領土安全與完整所采取的措施。 美國總統布什打電話給普京,譴責這起劫持人質事件。布什指出,俄羅斯人質危機“讓我們再次記起,恐怖分子會對文明社會構成怎樣的可怕威脅”。英國首相布萊爾也致函普京,譴責恐怖分子“喪失人性”。法國外交部指出,法國對俄北奧塞梯劫持人質事件的受害者表示聲援。德國外長菲舍爾發表聲明,強烈譴責俄南部發生的劫持人質事件。韓國外交通商部發言人申鉉錫表示,恐怖襲擊和劫持人質都是極不正當的反人道主義行徑,韓國政府和國際社會一道對其進行譴責。意大利總統錢皮說,意大利支持俄政府堅決打擊恐怖主義,這一恐怖事件會使國際社會加強共同打擊恐怖主義的決心和信心。
聯合國安理會應俄羅斯的要求舉行緊急閉門會議,并在會后發表主席聲明,對俄羅斯南部北奧塞梯共和國發生的劫持事件以及俄境內最近發生的其他恐怖襲擊事件表示最強烈的譴責,聲明呼吁各國積極協助俄政府將這些恐怖事件的制造者、組織者和資助者繩之以法。聲明強調,安理會決心繼續打擊各種形式的恐怖主義。北約秘書長夏侯雅伯發表聲明說,針對無辜平民的這一殘忍事件是不可接受的,國際社會迫切需要團結起來打擊恐怖主義。

車臣問題是禍根
俄羅斯輿論普遍認為,車臣分離主義者是這些血腥暴行的罪魁。報道說,制造飛機失事的是來自車臣的恐怖分子,而俄北奧塞梯劫持人質事件的制造者在同俄政府代表談判時先是提出了釋放兩個月前在印古什共和國制造暴亂的犯罪分子的條件,隨后又要求俄羅斯從車臣撤軍,并徹底結束打擊車臣非法武裝的行動。有消息說,他們可能是車臣非法武裝戰地指揮官巴薩耶夫手下的敢死隊員。
車臣位于北高加索,面積不過1.5萬平方公里,人口僅100萬。有關車臣人的最早記載是在7世紀初以前。“車臣人”這一稱呼最早源自阿爾貢河邊的“大車臣”這一村莊的名稱,以后逐漸成為車臣民族的族稱。車臣人自稱“納赫喬人”,即“平民百姓”的意思。車臣人在13世紀遭受蒙古-韃靼人的侵襲,14世紀末又遭到中亞帖木兒帝國軍隊的蹂躪。直到15至16世紀金帳汗國解體后,車臣人才開始從山區向平原遷徙。16至19世紀,伊斯蘭教開始傳入車臣。在17至18世紀之交,車臣開始成為波斯、奧斯曼、俄羅斯三大帝國爭奪的對象,此后車臣經歷了長達兩個多世紀的血腥殘酷的戰爭。19世紀,沙俄經過40多年的高加索戰爭于1895年把車臣并入帝國版圖。1934年1月車臣與其西鄰印古什合并,1936年12月改成車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國。 1991年9月6日,蘇聯空軍少將、車臣人杜達耶夫依靠武力推翻了當地的蘇維埃政權。11月,即在蘇聯解體前夕,杜達耶夫頒令成立“主權國家”車臣共和國,并很快組織了車臣國民衛隊。俄羅斯當局為了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于1994年12月出兵車臣,杜達耶夫在這場戰爭中被打死。1996年8月,俄聯邦政府同車臣簽署了哈薩維尤爾特協議,將”車臣地位問題“推遲到2001年解決。1996年底,即車臣非法武裝在俄境內先后制造兩起重大劫持人質事件后,俄軍被迫撤出車臣。1997年1月,阿·馬斯哈多夫當選車臣共和國總統后,他仍然堅持車臣是”獨立國家“。為徹底解決車臣問題,俄聯邦當局于1999年出動10萬大軍,對車臣進行封鎖并展開軍事打擊。
普京總統執政后,一方面對車臣非法武裝展開全面進攻,消滅其有生力量,另一方面加快車臣和平進程,致力于恢復重建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聯邦中央的做法加深了車臣分離主義勢力的危機感,它們如困獸猶斗,利用殘余的非法武裝力量采用游擊戰術和恐怖手段到處制造動亂,以破壞普京總統徹底解決車臣問題的戰略部署,車臣分離主義頭目馬斯哈多夫不久前惡狠狠地發誓,要將”軍事行動轉入俄羅斯國土“。

輿論指出,由于俄羅斯政府多年來一直沒有找到徹底解決車臣問題的有效途徑,車臣問題成了克里姆林宮的心腹之患,是俄社會不安定的主要因素。 外部黑手伸進了俄羅斯 近10年來,俄當局為解決車臣問題傾注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但車臣問題一直得不到徹底解決,其中有歷史的原因,也有俄羅斯政府自己的因素,但還應該看到,外部勢力對俄羅斯內部事務的干預和采取的錯誤政策使車臣分裂勢力更加肆無忌憚。美國等西方國家為遏制俄羅斯而對民族分裂運動采取”雙重標準“,欲借車臣民族分裂勢力插手俄內政,并使車臣問題國際化,進一步削弱和遏制俄羅斯。”9·11“事件后,美國出于自身反恐及建立國際反恐聯盟的需要,對車臣的態度開始有所轉變,干涉車臣問題的行為有所收斂,但并未完全停止。北約、歐安組織等也以”人道主義災難“為由對俄施壓,有的甚至威脅對俄實施制裁。西方的種種干預使車臣問題更加復雜化,給俄解決車臣危機增添了相當大的難度。 此外,近年來國際宗教極端勢力調整策略,轉移戰略目標,向北高加索地區拓展勢力,加緊向該地區滲透,企圖使該地區成為國際極端勢力的基地,在車臣非法武裝中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極端分子,也有國際恐怖大亨本·拉登的狂熱信徒。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日前認為,發生在莫斯科和北奧塞梯的一系列恐怖事件都出自國際恐怖分子之手。俄國家杜馬主席格雷茲羅夫也強調:”讓俄國公民成為犧牲品的恐怖主義的根源在俄羅斯境外。北奧塞梯學生被劫只是(恐怖主義)悲劇事件鏈中的一環。“俄羅斯北奧塞梯安全部門負責人安德烈耶夫宣布,被擊斃的制造北奧塞梯劫持人質事件的恐怖分子中有10人來自阿拉伯國家。

解決車臣問題不容易
分析人士認為,車臣分離主義者是這些血腥暴行的罪魁禍首,國際恐怖主義組織則是其幕后的支持者,俄羅斯戰勝恐怖主義的關鍵是徹底解決車臣問題。然而,要徹底解決車臣問題絕非易事。首先是車臣分離主義分子難對付,他們采用游擊戰術,恐怖襲擊已成為極端分子報復俄當局的首選手段。俄安全部門認為,車臣反政府武裝逐漸演變為一個龐大的”恐怖網絡“,該網絡的成分日益復雜,除了高加索地區其他一些共和國的反政府武裝人員紛紛加入車臣恐怖網絡,一些來自阿拉伯國家的武裝人員也逐漸成為這個恐怖團伙的頭目。目前他們制造恐怖事件的特點,一是種類越來越呈現多樣化:綁架、暗殺、偷襲和爆炸等,特別是恐怖爆炸手段居多,而且規模大,手段殘忍。二是作案地點轉向車臣境外,甚至延伸至俄全境。其目的是造成國際影響,引發俄民眾的心理恐慌,破壞俄聯邦的安全與穩定,阻礙車臣和平進程,進而逼普京當局向其讓步。 其次是車臣經濟形勢嚴峻。從1994年以來,車臣經過兩次大規模戰爭,時間長達10年之久。目前車臣已經滿目瘡痍,70%多的人口都處于失業狀態,幾十萬人流離失所,社會經濟形勢和治安情況變得極度糟糕,據西方專家估計,車臣的戰后恢復,大約需要5-7年的時間和80-100億美元的資金,這對俄羅斯來說顯然是一個沉重的負擔。俄政府雖然作了努力,但車臣經濟恢復的進展十分緩慢。另外,車臣的政權建設也很艱難復雜。8月29日車臣舉行總統選舉,阿爾哈諾夫當選為車臣新總統,但對這一結果阿爾哈諾夫并沒有表現出多少興奮。他說,”我并不感到興高采烈,大家都很清楚有許多棘手問題需要解決。“
甚至有輿論悲觀地認為,鑒于復雜的車臣問題,阿爾哈諾夫能否保住自己的性命還都是問題。
但俄羅斯總統普京似乎并不悲觀,普京4日就北奧塞梯人質事件向全國發表的電視講話中說,北奧塞梯發生的劫持人質事件是恐怖分子犯下的”空前殘忍和毫無人性的罪行“,這是對整個俄羅斯和全體俄羅斯人民的挑戰。他強調,俄羅斯不會向恐怖主義屈服,必須建立更加有效的安全體系。普京指出,俄羅斯面對的不是孤立的恐怖行徑,而是國際恐怖主義對俄羅斯的直接攻擊,是一場已經多次奪走俄羅斯人生命的殘酷的大規模的全面戰爭。他說,世界經驗表明,這種戰爭不會很快結束。因此,俄羅斯必須建立更加有效的安全體系,使護法機構的工作能夠應對已經出現的新威脅。 普京同時也承認,俄對國內和世界上一些事情的復雜性和危險性缺乏認識,沒有及時作出應有的反應,表現有點軟弱。俄將在近期內根據憲法制定一系列加強國家統一的措施,建立有效的反危機指揮體制和新的控制北高加索地區局勢的部門協作體制。他說,俄羅斯人民只有團結起來才能戰勝敵人。
觀察家認為,車臣問題比較復雜,而久拖不決既有歷史原因,更有現實因素,還有國際背景,因此車臣的和平之路遙遠而坎坷,俄羅斯今后的反恐任務還相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