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宣布削減歐亞駐軍并遷移到別處后,俄羅斯的反應異常平靜。俄羅斯平靜地接受美軍調動計劃,是因為俄羅斯并不認為美國的此次軍事調動是針對它而來的。美軍在敏感地區派駐軍隊,甚至還符合俄羅斯的安全利益。
從長遠來看,俄羅斯肯定不愿看到美國軍隊日益逼近自己的家門口,可俄羅斯非常清楚自己的實力,它即便有什么不同的想法,也奈何不了美國。
美國總統布什日前宣布“美國準備大規模削減常駐歐洲和亞洲的軍隊”計劃后,俄羅斯的反應異常“平靜”。盡管俄羅斯不少報紙就此問題發表評論時用了很多醒目的標題,如“美軍到了家門口”、“美軍向俄軍發出挑戰”、“美軍重新部署軍事基地是‘冷戰’的開始”,等等,但這些評論文章的內容都很緩和,有些文章甚至還替美軍的調動尋找理由和借口。
至于俄羅斯官方的態度,則更是幾乎聽不到什么負面反應。俄羅斯外交部沒有對此作任何評論。國防部長謝爾蓋·伊萬諾夫稱,美國的軍隊調動不會給俄羅斯造成威脅。
此間分析人士認為,俄羅斯之所以這樣平靜地接受美軍調動計劃,是因為俄羅斯并不認為美國的此次軍事調動是針對它而來的。從某種角度看,美軍在局勢復雜的敏感地區派駐軍隊,甚至還符合俄羅斯的安全利益。從長遠來看,俄羅斯肯定不愿看到美國軍隊日益逼近自己的家門口,可俄羅斯非常清楚自己的實力,它即便有什么不同的想法,也奈何不了美國。
美軍如在波蘭安營扎寨俄羅斯最難接受
美國從“老歐洲”撤出的部分駐軍,將部署在剛剛加入北約不久的“新歐洲”領土上,具體說就是中東歐的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等國。
這些前華約國家脫離蘇聯陣營已經10多年,而且已經徹底完成了回歸歐洲的歷史使命,它們現在和俄羅斯之間已經沒有什么特殊聯系。但是,聽說美國要把軍事基地從“老歐洲”搬到“新歐洲”,很多俄羅斯人在心里還是覺得有些別扭,用《莫斯科新聞報》文章的話說,美軍即將在前蘇聯的軍事基地上安營扎寨。
有些報紙還把上述幾個國家作了區分,認為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離俄羅斯的距離還遠一些,波蘭則與俄羅斯近在咫尺;美軍進駐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似乎還可以接受,但進駐波蘭情況就不一樣了。因為,俄羅斯歷史上的外敵入侵都是來自西部,而且每次都是經過波蘭領土。從心理角度說,美軍在波蘭領土安營扎寨以后,俄羅斯似乎不再有安全感。
美軍涉足外高加索也讓俄羅斯憂心
從表面上看,美國此次軍事調動并沒有涉及獨聯體國家,但美國軍方最近一段時間與阿塞拜疆、格魯吉亞甚至烏克蘭的頻繁接觸,不能不讓俄羅斯感到擔憂。
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不久前剛剛訪問了阿塞拜疆,從這個國家不斷傳出準備接受美國駐軍的傳聞。有消息說,美國有意將從德國撤出的部分軍隊連同最先進的雷達設施部署在阿塞拜疆。還有消息說得更邪乎,聲稱美軍最快將于今年秋天進駐阿塞拜疆。但是,不久前訪問俄羅斯的阿塞拜疆外長埃里馬爾·馬邁季亞羅夫卻否認了這些說法,聲稱阿塞拜疆不會允許外國駐軍。
格魯吉亞自獨立以后,一直謀求與西方建立軍事同盟關系,前總統謝瓦爾德納澤曾經說過:“格魯吉亞準備在2005年叩響北約的大門。”“玫瑰革命”發生之后,格魯吉亞更是加緊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緊密聯系,與俄羅斯的關系則每況愈下。格魯吉亞一方面敦促俄羅斯盡快從本國領土上撤出軍事基地,同時希望(盡管有時口頭上還否認)美國能下決心在格魯吉亞駐軍。
外高加索的地緣政治地位,決定了它的戰略重要性。自從蘇聯解體以后,美國和俄羅斯在這一地區的角逐就一直沒有停止過。
前蘇聯地區國家同意外軍進駐俄只能感到無奈
實事求是地說,俄羅斯對外國在其周邊駐軍,已經不像上世紀90年代時那么敏感了。那個時候,蘇聯解體時間不長,很多俄羅斯人心中的蘇聯帝國思維還沒有消除,他們不僅不能接受外國軍隊在前蘇聯領土上駐軍,而且認為這個想法本身就不可思議。
但是,“9·11”事件以后的國際局勢變化,也給俄羅斯人上了一堂課,他們現在已經完全明白,獨立了的前蘇聯國家畢竟不是俄羅斯的組成部分,如果哪個國家同意外軍進駐,俄羅斯還真是奈何不了。
美國借助發動國際反恐行動的有利時機在中亞地區建立起軍事基地,這是美國在前蘇聯地區首次常駐軍隊,俄羅斯當時的反應是非常強烈的。大家都很擔心,美軍在中亞安營扎寨以后,說不定就不走了。一般老百姓都想到了這個問題,俄羅斯最高決策當局怎能不明白這個道理?實際上,俄羅斯當時認可或者默認美國在中亞駐軍,當然首先還是希望美國能在阿富汗戰爭結束之后撤軍,但同時也做好了美軍“常駐不走”的思想準備。事態的發展果然證明,美軍“既來之則安之”,根本就沒有近期撤軍的打算。
美軍進駐中亞反恐 俄羅斯也從中受益
美國及其盟軍在中亞駐軍,對俄羅斯到底意味著什么?這是俄羅斯當局必須回答的原則問題。
一方面,俄羅斯時至今日仍然認為,中亞是俄羅斯的傳統利益范圍,它不希望外國在此地區擴大影響——這里所說的外國,不僅指美國,還包括其他可能在中亞建立影響的國家。從這個意義上說,俄羅斯非常不愿意看到美軍在中亞地區建立長久軍事基地。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伊萬諾夫在去年年底還說過:“俄羅斯希望美國能在阿富汗行動結束之后馬上從中亞撤出軍事基地。”但謝爾蓋·伊萬諾夫自己也很清楚,美軍不會聽從他的指揮,他說這番話不過是表示一種姿態而已。
另一方面,俄羅斯也看到了美軍駐軍給中亞地區和俄羅斯南部的安全保障所帶來的積極影響。“9·11”事件之前,俄羅斯認為阿富汗塔利班對中亞地區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當時就不止一次傳出俄羅斯準備對塔利班實施軍事打擊的消息,俄羅斯也曾多次向美國通報阿富汗的實際狀況,希望引起美國的足夠重視,但布什總統在那段時間主要忙于反導問題,他根本沒把中亞的恐怖威脅當回事。“9·11”事件發生以后,美國人才徹底醒過來,很快作出發動阿富汗戰爭的決定。國際問題專家當時指出,國際局勢在此之后發生的突變,使俄羅斯和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首次找到了共同的敵人,俄羅斯當時積極支持美國的反恐行動,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自身利益。不少俄羅斯政治家評論認為,俄羅斯自己沒傷一兵一卒,借助他人之手除掉了重大安全隱患。現在,塔利班政權早已被推翻,阿富汗也建立起合法政府,但中亞地區的恐怖主義土壤并沒有完全消除,來自這一地區的不安全因素和各種潛在威脅依然存在,烏茲別克斯坦接連發生恐怖爆炸案,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據。一些俄羅斯人士據此認為,美軍常駐中亞盡管是俄羅斯不愿看到的結果,但這種軍事存在的確是對當地恐怖主義的威懾。
官員和學者:美軍遷移不損害俄羅斯安全
在很多人看來,俄羅斯認可美軍常駐中亞,已經超出想像,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在吉爾吉斯斯坦一個國家,俄羅斯和美國都建立了自己的軍事基地,而且兩個基地之間相距不過30公里,俄美兩軍飛機幾乎每天都可以在空中相遇。這種現象在冷戰時期是絕對不可想像的。
這說明,世界的確發生了變化,俄美軍事關系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就在美國此次公布大規模削減常駐歐洲和亞洲軍隊計劃之前,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專程來到圣彼得堡,向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伊萬諾夫通報了計劃內容。拉姆斯菲爾德此行主要是向俄羅斯方面解釋,美國此番動作并不針對俄羅斯,美國在歐洲軍事調動的方向不是“向東”,而是“向南”,而且這完全是出于反恐的需要。
美國方面的解釋工作收到了預期效果。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伊萬諾夫隨即明確表示,美國在歐洲的軍事調動并不威脅俄羅斯的安全利益。俄羅斯的一些學者也跟著附合這一觀點。戰略評價研究所所長奧茲諾比謝夫認為:“從俄羅斯與西方現代關系的水平看,東歐國家在和平年代不會對俄羅斯造成任何軍事威脅。”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系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德沃爾金將軍說:“不會出現美國軍事基地的大規模遷移。東歐國家都是歐洲常規武器條約的參加國,美軍不可能在俄羅斯邊境附近地區大規模囤兵。對俄羅斯惟一現實的威脅是,美國可能在這些軍事基地部署國家導彈防御系統的基礎設施。”
俄羅斯與美國既斗爭又合作
應該承認,“9·11”事件以后,俄美在前蘇聯地區的爭奪方式出現了一些變化,雙方從原來的勢不兩立,變成如今的斗爭與合作相結合,在反恐等問題上甚至還能找到共同語言。
此間專家分析,從長遠來看,美國軍隊肯定要進入外高加索,但美國在進入過程中會適當考慮俄羅斯的感受,會在進入方式上適當作些變通,盡量減少俄羅斯的接受難度。與此同時,也不排除俄美雙方事先達成協議,對外高加索的勢力范圍進行重新劃分的可能。
最近就有消息說,美國已經制訂了一個計劃:美國不要求俄羅斯從格魯吉亞撤軍,但俄羅斯必須同意美國在格魯吉亞建立軍事基地。盡管這一消息至今沒有得到證實,但這足以說明了俄美兩國既斗爭又合作的關系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