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眼里,黃金是最值錢的東西了,用金來形容珍貴的詞語比比皆是。勞力士表的初期也是這樣,把黃金作為賣點,無非是告訴買家,這塊表好值錢,連殼都是金子的。可是,今天我們知道,24K金每克的價錢是人民幣不到100元,但24K金太軟,只能用18K金,18K金的價錢只有24K金的一半,這么算起來,勞力士表上用的金子最多不過幾千元,而在各個名表店里,勞力士表動不動就是幾萬十幾萬元,這是變的什么戲法?我們只能說,黃金現在只不過是勞力士的陪襯,值錢的,是勞力士的品牌。當然,直到現在,用在勞力士表上的金子還是非常多的,每年瑞士全國表業生產所需黃金的半數用在了勞力士集團的成品表上。我們常說點石成金,現在似乎可以改成\"點金成勞\"了。
勞力士的魅力打造,已經用了95年。
1900年,19歲的漢斯·威爾斯多夫離開出生地巴伐利亞,移居瑞士的拉夏德芬,開始了與手表的不解之緣。只是為一家鐘表廠作代理當然不是他的理想,而是他積累經驗的過程。1905年,他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名字很長,叫\"威爾斯多夫及戴維公司\",專門銷售,但也研發手表。這時有了一個機會,就是懷表向手表的轉變。大家都喜歡手表,認為它更方便,但手表的準確度又有問題,年輕的勞力士創始人就在手表質量上下了工夫并獲得成功。
1908年7月2日上午8時,勞力士(ROLEX)商標正式注冊,開始的標志是一只手伸開五個手指,后來逐漸改變為皇冠,表示自己的霸主地位。
1914年發生了一件世界性的大事,第一批高質量的勞力士表得到了英國矯天文臺(Kew observatory)的A級證書,這是這家知名天文臺從未頒發過的最高評價,從此勞力士身價倍增。
但勞力士從不止步,就像勞力士人自己總結的,他們賦予勞力士一個詞,就是\"進取精神\",為了詞語的不足以表達,所以他們找了有進取精神的人來詮釋。1926年,勞力士制造了世界第一塊防水防塵表\"蠔式表\",第二年,游泳女星葛麗芝戴著勞力士防水表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海水中15小時又15分鐘,此表分秒不差,絲毫無損。1953年,登山家愛德蒙·希拉里戴著勞力士表登上了珠峰,而探險家雷諾夫·費因戴著同樣的表在南極征服了極地,幾年后,勞力士又潛入了10800米的深海底。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動作表達了一個意思,勞力士是最好的。
勞力士給人以深刻印象的,還有它的保值功能。一般的表用舊了就進了垃圾箱,勞力士不然,據說是如果保養得法,它的價值每6、7年翻一番。1997年6月9日,在香港拍賣行的九七春季拍賣會上,一只四十年代制作的帶速度計的18K玫瑰金方形勞力士男表拍出了22萬港幣。而在日內瓦的拍賣會上,被越南末代皇帝保大戴過的一只勞力士金表,以342000瑞士法郎被賣出。這只表產于1952年,世上僅存三只。
說實在的,勞力士這個品牌在中國是個異數,也沒見它有多得不得了的廣告,也沒見它有什么專賣店,但在國人心目中卻總是響當當的,以至于在這次搜狐和《財經文摘》的領袖風范品牌評選中名列前茅。可見它品牌經營之成功。
最后想講兩個小故事,輕松一下中也能悟出道理:
紅星伊麗莎白·赫莉其實已經在走下坡了,接了一個戲叫《討好莎拉》,演一個貴夫人,演得很用心。但她突然發現劇務人員給自己戴的勞力士是假的,立即停演。她說,我演的是貴夫人,不可能戴假表,況且很容易被觀眾識破。直到劇務花了15000元買了真表,戲才又開拍。
意大利外長弗拉蒂尼,代表歐盟到中國來商討打擊盜版貨,會議間隙到天壇東門的紅橋市場,花了20歐元,約200元人民幣,買了一塊假勞力士表,回國后,他受到了國內媒體的強烈抨擊。但他在買到這塊\"勞力士\"時,還是非常得意的。
這就是勞力士,一個總有說不完話題的魅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