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壓是中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病。一般來說,高血壓的發生與以下因素有關:遺傳、血脂過高、長期的精神緊張、攝入的食鹽過多或者有腎病、糖尿病等。隨著高血壓病情的逐漸加重,患者的血管會逐漸失去正常的彈性,或者說血管會變得越來越窄,從而使其產生一些嚴重的并發癥,如冠心病、心絞痛、腎及腦動脈硬化,嚴重的還可以猝死。因此,患者一旦被確診為高血壓,就應該堅持正規的治療,同時,在生活中還要注意以下事項:
1.定期測量血壓 患者每天要堅持測量血壓,并按著血壓的高低隨時調整用藥的劑量。一般成年人理想的血壓為120/80毫米汞柱。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血壓會有所升高。
2.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 患者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體質堅持開展一項體育運動,以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這樣會有助于患者血液循環的暢通,增強心肺功能。
3.改掉與高血壓有關的不良生活習慣 例如吸煙、嗜酒、熬夜等。
4.改變不正確的飲食習慣 過咸的食物可導致患者的血壓增高,而清淡飲食則有利于高血壓患者的治療。同時,患者要多吃蔬菜和水果,還要多吃高纖維食物和魚類,少吃豬肉、牛肉及動物內臟等高脂肪食物。
5.控制體重 血脂過高,不僅可加重患者的心臟負擔,而且還容易使患者出現高血壓的各種并發癥。
6.保持心態平和 患者要避免精神處于緊張狀態,當無法控制自己的緊張情緒時,可采取適當的訓練方法,以使自己放松。方法:取坐位或臥位,深呼吸3-5次,使大腿、軀干、雙臂、頭部和頸部逐漸得到放松,同時患者還可在心里想一些能令自己安靜下來的顏色,如綠色或藍色等。
7.按時服用降壓藥物 患者要嚴格遵守醫囑,不要隨意增減藥量,更不能放棄治療。
8.定期到醫院進行必要的體檢 包括測量血壓、血脂,以及做心電、尿常規、B超等項目的檢查。根據檢查結果,醫生不僅可重新制定患者的治療計劃,同時,還可明確患者是否伴有高血壓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