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月]日本2004
導演:降旗康男
主演:常盤貴子、伊勢谷友介、
香川照之
片長:111分鐘
評分:★★☆
若干年前,日本人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大量日本移民涌向這里實現自己的淘金夢。波子(常盤貴子)一家正是關東軍的庇護下,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的酒商,但是隨著戰爭形勢的變化,日軍面臨崩潰的邊緣,波子一家的淘金夢想也在一朝破滅。他們從上流社會奢華的生活,跌向生存的底線,丈夫在俄國人手下服苦役病死,而求生意志堅強的波子最終則帶著兩個孩子離開了東北,回到了日本。
相信這是一部會讓大多數中國觀眾感到不快的日本電影,雖然在技法上,它比去年那部粗制濫造的[軍火]好了太多;在主題上,它也多少反映了一部分日本人對那場戰爭的痛恨和懺悔,但是這種懺悔明顯充滿了功利色彩,對于使一段歷史澄明,幾乎毫無價值。據說這部電影在日本的票房收益還算不錯,但我很懷疑觀眾的動機,我想他們中的多數,還只是為了看看常盤貴子難得一見的激情戲吧。
影片配樂非常密集,使用了大量小提琴和大提琴曲來表現人物命運的波折,其攝影也極端考究,具有降旗康男作品一貫的純凈之美,東北的自然風光往往被披以迷人的光線。但是,劇中的人物卻多數如同牽線木偶,缺乏內在生氣。常盤貴子的表演也并不像其國內評論的那樣,富有母性激情,她甚至只是放大了在日劇表演中的夸張,好幾場重頭戲,你會發現其肢體語言已經相當到位,但眼神卻極為空洞或曖昧。這個人物是影片的重心,她一生對情欲的追求,對戰爭本能的排斥,她反復強調的“活下去”,都是極富個人色彩的,這和一個民族精神上的真誠懺悔相去甚遠。此外,影片對三個重要的男配角,也就是波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男人的處理也大多流于表面,他們對戰爭截然不同的態度缺乏深入剖析,且他們和波子的關系也缺少循序漸進的變化。似乎多數只是作者的揣測,因而缺乏生動。影片另一個令人不快之處在于,雖然整個故事發生在“偽滿洲國”,但整個故事居然似乎和中國人沒有關系,片中沒有哪怕一個中國人的具體形象,中國話更是幾乎聽不見。這其中的心理想必也是極其微妙的。
事實上,整部影片最古怪的地方,在于創作者(包括影片的導演和原著的作者)放棄了批判,這就意味著它對如此跌宕的大時代背景處理失去了態度,它以幾乎自然主義的手法,描繪一家人在“偽滿州國”的遭遇、變遷和掙扎,這使得這部主題宏大的電影顯得非常小氣和偽善,尤其劇終,男主角的懺悔更是顯得十分空洞,明顯的刻意為之。降旗康男是一位優秀的日本電影導演,但在這部電影的處理手法上,卻顯得如此謹慎和倉促,實在是缺少大島渚或黑澤明那樣的大氣魄。令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