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伯特·澤米基斯和湯姆·漢克斯這對黃金搭檔,曾經有過輝煌的合作業績,[阿甘正傳]和[荒島余生]無不票房大賣,而獲得6項奧斯卡大獎的[阿甘正傳]更是成為美國童話象征。憑[誰陷害了兔子羅杰?]為真人動畫添下劃時代一筆的澤米基斯,又欲以運用最新數碼技術的童話動畫片[極地特快]開風氣之先,他和漢克斯都認為自己干了件不可思議的事,但事實會是如此嗎?
為什么會有這部電影?
因為澤米基斯和漢克斯還有他們的孩子們都很愛這個故事。
1985年,克里斯·凡·奧爾斯伯格的童話《極地特快》的出版,已經成為對于孩子們意義非凡的一件事。在近20年的時間里,老少皆宜的《極地特快》已經成為人們在圣誕節的一本必讀書,至今仍是最熱銷的兒童讀物,當年它的讀者又變成了父母,在他們的兒女安睡前,講述《極地特快》的故事。和那些懸掛在圣誕樹上的圣誕襪一樣,《極地特快》成為每個家庭在圣誕節里的溫馨記憶。導演羅伯特·澤米基斯說:“我兒子小的時候,我總是要給他讀《極地特快》,這個故事真是讓人百聽不厭。我也是它的忠實讀者,書中的插圖亦幻亦真,制造出了平安夜里安詳而神秘的氣氛。”而湯姆·漢克斯的兒子們也是它的超級擁躉,“《極地特快》已經成為他們的睡前讀物。不管我講多少遍,他們都聽得津津有味。我覺得它的故事情節非常有趣。2001年秋季,當聽說可以買下《極地特快》的電影版權時,我毫不猶豫地買下了它,并主動聯系了羅伯特。因為我們都對這群小孩子的心靈成長之旅頗感興趣,所以我們一拍即合。”
澤米基斯回憶道:“《極地特快》內容都很簡短,如果拍成一部電影就要發揮想像力擴展劇情。但是我們只是擴充原著,而不是修改。車廂內每一個孩子都擁有親切可人的笑臉,車廂外白雪覆蓋的山脈和幽邃的森林則營造了神秘詭異的氣氛。在一個男孩的眼里,通往北極的午夜列車之旅會是什么樣的,我想要把它呈現給觀眾。[極地特快]應該講述小男孩在旅行中自我發現的成長過程,這是一個很普遍也很深刻的主題,而不應簡單描述成他對圣誕老人產生信任危機的故事。”

制片人斯蒂文·斯塔奇說:“看看這本書的第一幅圖片,上面只有一張床、一扇窗戶和一面墻。但是這個男孩的房間到底是怎樣的?他鄰居的房子是什么樣的?當火車開走以后,這個小鎮又應該呈現怎樣一幅畫面?在片中我們要給出詳盡的答案。還有我們要給主人公和他的小伙伴們設計出各種各樣的冒險故事,以保證內容充實,而所有的構思都要同原著相銜接。” 漢克斯補充道:“最有趣的地方就是這些小家伙都各有各的想法。除了喜歡吃巧克力外,他們找不到更多共同的嗜好,因此他們對圣誕節的感受肯定也會不同。我們必須絞盡腦汁去設計每個孩子的臺詞來表現其獨特個性。”
在這列火車上,小男孩和其他孩子相互了解。他們來自不同的背景,學到的東西自然不同。盡管在同一列火車上,但對于每個人,這都是一次奇特的個人旅行。車上坐著一個聰明伶俐但缺乏自信的小女孩;一個自認為無事不通而且狂妄自大的男孩;一個在沒有愛的環境里成長起來的缺乏安全感的孤獨男孩。他們帶著不同的目的登上了這列快車,希望找到自己的缺陷以求完善自己。我們的主人公能夠登上這列車就表明他愿意敞開自己的心扉,正如列車長所說:“不論這列車開向何方,關鍵在于你是否愿意登上它。”

不可思議的開始
人直接轉化為電腦角色!
1993年,[侏羅紀公園]在席卷全球票房的同時,也將傳統特效技術趕出了電影市場,而[極地特快]的出現,又將掀起新一輪特效制作風暴。在真人演出影像與數碼動畫結合的技術(Performance Capture)方面,[極地特快]走在了最前沿。
澤米基斯認為創作[極地特快]時最大的挑戰是要保持角色的真實感,盡管現在的數碼技術已經發展到可以細致地展現人物的每一個部分,但這不是澤米基斯所追求的,他希望數碼角色要能展現人類和藹可親、淳樸自然的一面,他解釋道:“如果拍攝成一部真人電影,需要花6年時間和近10億美元。這將是永遠不可能完成的!但我也不想將它拍成一部老套的動畫片,因為人物又會太卡通,顯得非常夸張、缺乏真實情感,比如[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我所追求的是近似真人的逼真效果。”

于是羅伯特找到“索尼圖形圖像運作公司”高級視覺特效總監肯·洛斯通,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巧合的是,洛斯通正在和他的同事研究一項將把動作捕捉系統提高到新高度的新技術研究,這項技術利用多個感光點將紅外光線反射到數碼攝像機上,捕捉到演員的每一個動作尤其是臉上細微的表情變化,然后在電腦上建立動態的三維圖像。通過360度旋轉的數碼攝像系統,它還可以同時記錄下多位演員面部和肢體動作的三維高保真圖像。經過多次測試,羅伯特對其最后的效果贊不絕口,他所要求的[極地特快]的拍攝要求終于變成了可能。
因為這項技術
湯姆·漢克斯扮演了6個角色!

因為這項超新動作捕捉技術,也意味著對演出角色不再有外貌限制,以致在[極地特快]中,能者多勞的湯姆·漢克斯竟然一口氣“扮演”了6個角色——主角“英雄男孩”、列車長、“英雄男孩”的父親、流浪漢、吝嗇鬼和圣誕老人。漢克斯認為這種表演方式讓他擺脫了很多局限性:“我寧愿以這種方式飾演一個坐在開往北極列車上的小孩。你不會受傷,也不會冷得發抖,也不必擔心會踩到那些危險的道具。因為一切只要用電腦就能搞定。”
這項技術可以讓湯姆·漢克斯飾演一個7歲男孩,也可以讓任何一位影星扮演任何角色。“演員甚至不用和電腦掃描圖像的外形完全吻合。這樣詹姆斯·瓊斯也可以扮演7歲孩子;梅麗爾·斯特里普可以飾演亞伯拉罕·林肯。可以讓瑪麗蓮·夢露起死回生,再次展現自己性感僚人的姿態。演員不用過多地考慮容貌問題。” 漢克斯風趣地說。
在拍攝時,漢克斯的臉上貼了近150個紅外線感光點,為的是讓紅外攝像機捕捉到他臉部豐富的表情變化,使得制作出的電腦圖像更加人性化。“我們看到了一個眼光深邃、有思想的演員。它的每一個動作是那么的與眾不同,充滿人性。這是一個卡通人物永遠也不會達到的境界。” 澤米基斯興奮地說。

漢克斯又幽默地說道:“如果演這類電影會損失什么的話,那可能是那種身陷虛擬真實的樂趣。比如我要牢記自己飾演的列車長戴著一副眼鏡,還要時不時地整理一下帽子和衣領,如果穿上戲服的話,做這些動作就是出于本能反應了。不穿戲服還真讓我有點不適應,我不得不一直穿著便于電腦掃描的合成彈力纖維服,還要在表演時記著根本不存在的窗戶、襯衫紐扣的位置等等。為了讓自己區別扮演不同角色的感覺,于是我就不斷換鞋子:演“英雄男孩”時我換上運動鞋,演列車長、流浪漢和圣誕老人時則配上不同的靴子。鞋子可以幫我提個醒。”
至于自己對這項新技術的理解,漢克斯補充道:“這類電影最重要的是技術方面。我們每拍一場戲工作人員就要過來檢查我臉上的感光點,如果不慎丟了一個,那問題可大了。有時候面對著動作捕捉攝像機、熒光燈以及那些虛擬場景時,我會感到有些沉悶,通常我就以大聲說話的方式來排解。這類電影有它自己的拍攝規則,但是效果卻同其他影片一樣出色。”

又快又好
這項技術究竟會否改變電影的拍攝方式?
[極地特快]的拍攝將預示著電影拍攝的發展方向,雖然在電腦制作上花費不菲,但是開銷卻絕對小于那些實地拍攝、邀請明星大腕的傳統拍攝方式,而且后者最大的缺陷是,如果拍攝效果不盡如人意,就要進行令人叫苦不迭的補拍或重拍,甚至無力回天。澤米基斯解釋道:“在[極地特快]中,真人表演是最關鍵的,花銷也很大。但是估算下來,這部分支出只占到總成本的20%。當你按下鼠標時,你立刻就知道效果是否令人滿意,如果不好可以重新再來。一次我對漢克斯說希望重拍幾個鏡頭,他說:‘沒問題。是午飯前還是午飯后?’真的很簡單,只要站在動作捕捉臺上就可以重新來過,再也不需要在日薄西山之前搶出多少組鏡頭。這里沒有鏡頭和膠片,[極地特快]的拍攝沒有使用任何膠片,在一臺電腦上只用幾秒鐘就可以調整燈光強弱。我想我們有幸迎來電影拍攝新方式的到來。”

然而不論使用如何先進的高科技,演員的表演還是影片中至關重要的一步。真人演出影像與數碼動畫結合的技術,完全要依賴演員絲絲入扣的表演才能制作出逼真的人物圖像,這需要一個演員非凡的表演功力。起初湯姆·漢克斯只飾演了[極地特快]中兩個成人角色,但澤米基斯認為像漢克斯這樣具有豐富表演經驗的人完全可以多扮演幾個角色,漢克斯也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議。
澤米基斯認為這項技術的發展對于編劇來說也是一個好消息。“因為不再有那些令人炫目的道具作輔助,觀眾也不是為看CG圖像而來到電影院的,于是他們將注意力都集中到演員是如何推動故事情節發展上面。因此,劇本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整部影片的成敗。”另一方面,導演所有的奇妙想法都可以在電腦上得以實現,但這需要他們運籌帷幄,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以便實現畫面的完整性和真實性。他解釋道:“在這個虛擬的世界里,所有元素都控制在我們手中。沒有你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所以導演的想像力要相當豐富。”
孩子喜歡,成人心靈共鳴
[極地特快]確定會成功?
[極地特快]首映過后得到了影迷們一直認可,尤其是18歲下以的青少年觀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編導忠于原著的同時又合理擴充了劇情。[極地特快]將在成年人的心中占有很大的分量,他們在孩子們的身上看到了童年時那個曾為圣誕節的到來而狂喜不已的自己,依稀記得第一次對圣誕老人的存在產生懷疑時的困惑。他們逐漸意識到,有些無形而且極為珍貴的東西會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逝去,再也無法挽回。
澤米基斯解釋道:“這個故事和每個人的成長經歷都有關。不論是成人還是孩子,我們隨時都會對自己所信任的東西產生疑問,或是通過不斷的實踐來檢驗我們對于某種事物的信念是否牢固。小孩子可以將[極地特快]簡單地視為尋找圣誕老人的故事,但成年人則會看得更深一些——一個人是否會對自己堅信的但卻從未真正見到或理解的東西產生懷疑。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不會因為知道了圣誕老人不存在而變得憤世嫉俗,不再相信其他人。圣誕老人只是一種象征,只會讓你回想到圣誕節那些溫馨感人的時刻。”
[極地特快]童話的開始
一個小男孩對圣誕老人的存在深信不疑,但是卻受到其他伙伴的嘲笑。在圣誕節前夜,男孩激動得無法入睡。他靜靜地躺在床上,仔細聽著窗外的動靜,因為在平安夜里圣誕老人會坐著雪橇把禮物送到每一個孩子的床前。突然,他被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嚇了一跳。透過窗子,他看到一輛火車伴隨著回蕩在空氣中轟鳴聲停在了自己家門口。男孩立刻跑出來,火車的列車長正在等著他,“你要上來嗎?”他親切地問道。“去哪?”男孩疑惑地問。“當然是去北極,去找你的圣誕老人。這是極地特快列車。” 男孩興奮不已地登上了火車,開始了一段奇異的心靈成長之旅。在這段路上,他逐漸意識到世界上有些最真實的東西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極地特快]口碑的兩極
“完美地呈現了小說的故事和畫面!”《好萊塢報道》
人物詼諧幽默,情節緊張刺激,尤其是在視覺上,導演將書中的畫面完美地呈現在銀幕上,讓觀眾提前感受到圣誕節溫馨安詳的氣氛。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加上完美的特效技術,[極地特快]一定會受到眾多影迷的喜愛。
“技術過關,但人物失敗之極!”《綜藝》
顯然,這次羅伯特·澤米基斯和湯姆·漢克斯的野心過大了,使得這次合作有馬失前蹄之感。雖然編劇根據原著設計了一個個驚險刺激的故事,但并不代表[極地特快]會成為一部經典圣誕影片。它雖然在視覺上給人強有力的沖擊,但卻缺乏對人物情感深入細致的刻畫。
三個小主人公目光呆滯、死氣沉沉,絲毫沒有兒童的朝氣蓬勃,這使得影片顯得沉悶。他們甚至沒有自己的名字——一個出生在美國中部中產階級家庭的小男孩,質疑圣誕老人的存在;一個有領導才能的黑人女孩;一個從未感受到圣誕節溫馨的貧窮男孩。影片只給出這些模糊不清的介紹,但小觀眾們可不像成年人那樣容易理解這些人物所代表的含義。
近十年來,雖然數碼動畫的制作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在塑造人物方面始終難以達到逼真的效果。這正是這類影片的致命傷。[極地特快]將演員的肢體動作復制到銀幕上,這是它惟一的成功之處,但原著中那些表情豐富、富有同情心、天真活潑的孩子們卻在片中消失得無影無蹤。本片定位在兒童范圍,勢必將無法和同檔期的年齡層次廣泛的[超人特攻隊]相抗衡。況且以圣誕節為主題的美國影片在海外電影市場并不吃香,因此在全球范圍內公映后的反響亦不會太熱烈。
影迷:有幸先睹[極地特快]的影迷們也紛紛在網站上發表自己的看法。一位給出滿分10分的影迷認為,影片比原著更詳盡具體,漢克斯富有磁性的嗓音與角色搭配非常合適,這將是一部適合全家觀看的影片,但反對者也大有人在,他們認為這部影片充斥著虛假夸張的數碼角色,越看越讓人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