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大綱】
根據新派武俠小說創立者梁羽生的名作《七劍下天山》改編。故事講述滿清入關后,中原武林仍隱藏不少反抗力量,滿清親王哆格多頒布“禁武令”,并派前朝降清高手風火連城剿殺各地違令武林人士,風火連城下一個目標便是西北邊陲的武莊。武莊表面上住了一批莊稼人,實則是反清組織天地會分舵人馬。俠醫傅青主認為解武莊之危,只有請來天山上的世外高人方能解困,于是,武莊上的兩位青年武元英和韓志邦登上了去天山的路程。于是,展開“七劍下天山”的武林傳奇。
以前曾有不讀梁金古,白活二十五之類的話。但梁羽生地位雖高,卻遠不如金庸、古龍來得影響深遠,內因在于梁羽生小說的現代性不夠。徐克選擇梁羽生既可看作一次劍走偏鋒,也可視為通過一部流傳不甚廣遠的武俠精品,予受眾以最大的新鮮感。繼張徹、胡金銓之后,徐克是最得武俠精髓的電影人。他本人屢敗屢戰,又屢屢推陳出新的電影生涯也極具武俠風味。不少人期待[七劍]再度書寫武俠電影的新篇章,而原作中亂世求孤清的胸襟和紛繁細膩又不乏蕩氣回腸的兒女情懷在徐克從前的武俠制作都有再三展露。此次,徐克聲言不再天馬行空,而以寫實的筆觸勾畫出一個與人性密切相關的武俠世界。對于亞洲頂尖級技術派導演徐克而言,這部武俠新作,在他個人影史,乃至越趨熱烈的武俠電影風潮,都將有著與眾不同的意義。
七劍神芒
武俠影劇發展數十年,潮流不斷演變。至今,武俠文化泛濫各地,橋段、套路都呈司空見慣之勢,已到需脫胎換骨的瓶頸期。而武打設計的一貫風格已成強弩之末,常規化的視覺、技術、概念和數據方面都要重新建立。武術動作類型分岐甚多,[七劍]的武術設計將以非常規的觀念作注腳。
[七劍]首先是對中國劍文化的一次全新的影像輸入。
劍者,用至少的動作,至短的時間產生極具破壞力的攻勢。由于,劍身和劍尖之間幅度,角度和細微腕力的變幻難測,不像一般兵器以重量,長度作為攻擊特點。劍法所云,以性情潛意識修為作技擊的并行修練,劍客一般心懷城府,具王者之風。因此劍有“兵器之王”的美譽。
晦明禪師棄塵世而深居天山顛峰,數十年成鑄劍宗師,鑄成七把寶劍。七劍乃,游龍,青干,莫問,日月,競星,天瀑,舍神。此七把劍是晦明禪師在天山上,經歷的七種不同修劍的境界,分別代表不同的含義。
傅青主 (劉家良飾)
傅青主是劍法高手,與晦明大師不相上下。同時,他兼具深厚的文化底蘊深,在對抗滿人的態度上,超于其他劍俠,認識最為清醒。傅青主本是明末刑部的一個武官,以為自己執法嚴明,后來發覺其實誤害了不少無辜,因而掛冠棄劍,做一個云游四方的俠醫,楚昭南、楊云聰、辛龍子和穆郎都是被他救上天山,送入晦明大師門下。
傅青主本已不愿再開殺戒,但當重遇正為滿清執行“禁武令”而濫殺無辜的舊部風火連城后,不得不再次拾劍入世。晦明大師稱他的劍為“莫問”,喻意“莫問前塵往事,只求今生無悔”。
傅青主是七劍中“智慧”的象征,乃七劍的精神領袖。
莫問劍
身長兼富彈性,變化不窮,招式變幻難測。心法重劍略,有劍氣,輕易不殺,使者需智慧、內涵。
晦明為尋金石打劍,下山來到沙漠,看到一個人已經癲狂,擲劍而走,昏倒在地。這人就是傅青主。晦明撿起劍,只見劍身很長,上有很多血痕和缺口,戾氣很重。他將這把劍修好,同時,也救了傅青主的性命。
莫問是烏黑的。它的感覺是劍氣,劍風能傷人,如汽槍。空氣中有飛塵、有雨的話,莫問劍就更加凌厲。

楚昭南(甄子丹飾)
天山派晦明大師的大弟子,本是居于長白山的朝鮮族裔,少年時顛沛流離,晦明讓他留在天山,遠離人間利欲世態,希望凈化孕育在他體內多年的憤世嫉俗。楚昭南確是收心養性;而晦明把最鋒利的“游龍”劍傳給他,讓他閉關潛修自我克制的能力,但他還是忍不住要破關而出,為救武莊而下山;喜于自我表現,濫于人情,正是楚昭南性格中的心魔所致,晦明讓他下山,就是對他的另一個考驗,他能不能超越自我,就要看他的造化了。
楚昭南確實具有大師兄鋒芒畢露的領袖作風,是“七劍”中代表“進攻”的人物。
游龍劍
晦明的劍越打越鋒利,直到找到游龍的玄鐵。打出游龍,這把天下最鋒利的寶劍。
游龍劍,金銅,有點紅紅的顏色。劍頭發軟,能抖動。護手是球形,可以任意調換劍的方向,異常靈動。因劍過于鋒利有力,當它打斷對手劍時,能產生極大震蕩,由護手內的小球旋轉化掉。游龍劍會發聲,越打越疾時,聲隨劍走,聲音就是環繞立體聲的效果。
游龍劍與另一柄劍相擊時的聲響,能夠震斷旁邊另一把劍。游龍一出,頻率可將對方的劍震脫手。
游龍一出,天下無敵,所以劍的發聲是一種提醒,人未到聲先到。敵人聞聲喪膽,天地會的小孩子們可以假作游龍劍的聲音退敵。
楊云聰(黎明飾)
天山派晦明大師二弟子,為人敦厚,無大目標,性格中有隨緣被動的一面。他跟楚昭南恰恰是一個極端,實際上是維系“七劍”的隱性核心。
楊父是早期抗清義士,卻因被誤為叛徒而遭“天地會”同仁劉精一、丘東洛所害,但楊父以大義為重,臨終勸誡楊云聰棄報仇之念;故此楊云聰甘于隱居天山,并已斷再涉江湖之念。
“七劍”下天山之初,楊云聰只抱著照應師兄弟的責任心,并不樂于與“七劍”助武莊天地會的行動,但總被俠義心驅使而救人于危難之中。楊云聰與大師兄楚昭南雖是患難與共的好兄弟,但二人性格上的歧異,潛在著雙生雙克的關系,晦明要楊云聰也下山,就是暗里有著管束楚昭南的含義,楊云聰是“七劍”中代表“防守”的人物。
青干劍
青干是晦明打的最后一把劍,劍以隕石煉成。青銅感覺,表面不平,有顆粒感覺,可以折射光線。劍身有菱形反光鋼珠,揮耍時逞彩虹光暈。削鐵如泥,是克制游龍劍的利器。
只要微光,青干便會閃亮,光線四散中,劍鋒難以辯察,使劍鋒已近身,令人避無可避。

韓志邦(陸毅飾)
假如沒有滅莊危機,或者沒有天山之行,韓志邦不會成為一代劍客;雖然他也像武元英是武莊“天地會”重點培養的第二梯隊,但他一心只想當個老老實實的牧馬人,馳騁于天高地闊的草原上。
韓志邦的坦蕩,讓他在處理感情問題上容易失控,他始終愛護武元英,但又不能自控地戀慕劉郁芳,可說是一個感情簡單直接的人。所以,他才會在無意間成為“七劍”之一后,不會像武元英般有任何心理負擔。
韓志邦是一個在生活中不斷學習,自我適應的上進者。
舍神劍
是晦明大師到天山的第一把劍,目的是開山劈石,重建新生。鑄打之時,由于材料有限,所以劍身粗獷帶野性,反映晦明初期不平伏的怨懣情緒。雖然此劍代表劍客的憤怒,但劍身卻含強烈生命力,無處不利,無處不堅。若要與后來晦明禪師的“游龍”相比,兩把劍是兩個極端。雖然“游龍”銳利,如削“舍神”的劍身最厚地方,也要三劍才能了斷。
最初韓志邦只看到“舍神”的鋸牙鋒利,但不太會用。所以從關外到博野的攻擊和突圍中,他只發揮了“舍神”的沖刺威力。韓志邦的劍法后來在山洞中,因個人愛情受挫,被傅青主點拔劍法的“切,拖,引,撩,洗,黏”等的技法,才悟出“鋸拖”功能。就是韓“怒拔情海”這招救了無數人。后來,天山派四大弟子教韓天山劍法,到了“抖劍”一式,“舍神”威力驚人。韓志邦差點把武元英的臂骨震斷,是五大師兄齊出招把“舍神”的力度化解,才挽回武的右手。
武元英(楊采妮飾)
武莊原住民之后,因遭盜賊之患致家破人亡,被后來遷移至武莊的“天地會”分舵舵主劉精一收養,故此,武元英非常尊敬劉精一,與劉的親生獨女郁芳更是情同姐妹,但與武元英青梅竹馬的韓志邦竟移情別戀郁芳,令武元英備受打擊,喪失自信并對別人的關愛有過敏反應。她冒死救走被武莊中人視為奸細的傅青主,卻因此讓她得到機遇而成為“天山七劍”之一。
天瀑劍
晦明禪師居天山六年,以鑄劍修練心法,所鑄之劍過千,形形款款,變化無窮。只是每與“舍神”一比,形遜神衰,不足并列。一日晦明眺煙霞太虛,巒峰流云,忽見白絮飛瀉,形似澗瀑,凝劃天際。晦明靈光頓閃,明白“舍神”乃具野性未馴,神之執著,形之受限。晦明回山打破“舍神”的形式,將百劍溶化,打成“天瀑”。
從“天瀑”身上,晦明禪師悟出劍法上的“式隨意變”,由于“天瀑”始端隨意,陰陽互易,所含心法乃“來也去也,方便自如。始也終也,何必執著”。所以,“天瀑”將劍法轉易顛倒,柄芒不分,忽攻忽守,前后左右,意到隨成。
“天瀑”無招無式,領悟的途徑只能靠晦明禪師以“水云”之性譜成的心法。“水云流澈,無為而為,形無虛實,勢無剛柔。來也去也,方便自如。非始非終,何必執著”。
武元英得此劍時,因為劍芒突然轉向,差點傷了自已。所以她持之心亦七上八下,不知是福是禍,說自已是個管肥料,專收集糞便的人,學識甚淺,記不來什么心法,也不明解道家的喻義。晦明幽默說,心法不外叫人“放得下”,武元英與“天瀑”的緣份視乎武是否能擺脫“執著”。

穆郎
晦明親傳的四弟子,一個只有十八、九歲的小伙子,在天山上遇到武元英,視之為已離世多年的姐姐,這股對姐弟依戀的情誼,讓他義無反顧地下山救助武莊。在武莊遇上劉郁芳,使他朦朧間有了“初戀”,但毫無處世經驗的他不知如何處理。
日月劍
日月劍是七劍中最亮的一把劍,并且會越打越明亮耀眼。日月劍是雙子劍,分長短兩把,主攻型,進攻的形式是雙劍爭取接近敵人身體,子母雙劍持機交替或一齊出擊。用劍者的劍法幅度大而位置變化奇快,重心不斷轉移。
辛龍子
晦明親傳的三弟子,“七劍”之一。傅青主在懸崖下撿到他,但他自此成為一個性情古怪的人,有著一段謎樣的過去。抗拒接近陌生人,要不停活動才能讓自己平靜下來的一個怪劍客。
競星劍
雙手劍,劍柄扎有鋼絲劍絮,絮尾有鐵珠。劍是用來攻襲防守,劍絮亦是用來攻擊和防守。競星劍可以放出去,再收回來。平時插在胸前。
競星是晦明專門打給辛龍子的,設置流星是因為他沒有防守,必須有東西牽制住他。正常出劍時,劍尾流星可以幫到他,但狂性大發時,流星會打到他本人,借此收他的鋒芒。博野一戰,辛龍子很快學會躲,而且發現流星可以幫助自己,收劍時兩個流星可以絞住對手的胳膊。
競星劍法:是晦明大師年輕時成名的“追月”和“流星”兩種劍法。
“追月”的特色就是向著敵方的同一個目標,瘋狂進擊,攻擊距離越攻越近,直至對方無法招架。“追月”來到只有肘位的距離時,一般的劍是退后再爭取劍長伸展的距離而進攻,但“追月”劍是利用肘位距離繼續追擊。
“流星”是劍尖用彈打的方式,其速度快而所進擊位置出人意表。兩人對招,“流星”的招式是利用劍手的扭曲身形,用內力把劍尖彈向敵人身上的攻擊點,劍絮是用來封鎖對手的身體要害,以利進攻的招式。
辛龍子的戰略弱點是,常用新招,每每和對方對招之際,學會對方的招式,然后拿來對付對方,令人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