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演:呂樂
副導演:施潤玖、李揚
制片人:劉晶
編劇:石小克、吳穎、黃兢晶
攝影:潘大為、謝澤、姚建云
美術:邸琨
錄音:晁軍
剪輯:翟如
主演:舒淇、劉燁
演員:房斌、齊歡、陳創和琦超、李夢男
上映日期:2004年3月5日
[美人草]的愛情故事以知青生活為背景,令人感動,又叫人悲傷。整部電影像一首遙遠的情歌,既飽含激情又時斷時續,聽得出歲月滄桑,更有著塵埃落定的淡然。據說導演呂樂自己的知青生活并不很長,但他卻用屬于自己的青春激情,選擇并拍攝了這樣一個知青故事作為自己第一部公開放映的電影。也許,對那一代人來說,這終究都是一個無法被遺忘的歲月。
故事由一個偶然相遇開始,愛情的兩端是一對傷痕累累的男女,激情像流星瞬間劃過,在彼此的心底劃下深刻的光痕。這段愛情記憶彌足珍貴且令人難忘,因為它的結局過早地被時代預支了,在這個悲劇里,你找不到元兇。
影片沒有借助過多的花哨表現手法,而是像訴說一段往事那樣,用最平實的畫面娓娓道來,以女主人公葉星雨的視角一線到底。故事可分為兩個部分,前半部是葉星雨與劉思蒙的愛情,像一場夢,雖刻骨銘心,夢醒后卻注定回到現實;后半部則是劉思蒙在葉星雨心底扎下的根。對于葉星雨,這個根扎得很深,扎得很痛。
導演呂樂的激情不單針對影片,還有對那個年代的追憶,帶著一種述說的渴望,使整部影片充滿張力。電影有個平靜的開場,從掩蓋在大山中的知青部落拉開,此后的40幾分鐘,我們都沉浸在這迷人的墨綠色彩中。這并非導演在影像上的刻意造型,而是那整個年代的特征——綠色的軍裝,綠色的竹林,還有綠色的大山。
故事從葉星雨追車開始。

探病歸來的葉星雨追趕著那輛擠滿人的公車,車頂的劉思蒙故意把行李推到路上,司機停車。就這樣葉星雨和劉思蒙一同坐在車頂,相識之后,更注定未來……
這里沒有用過多的鏡頭去描述葉星雨和劉思蒙怎樣談情說愛,如何兩情相悅,而是著重推進知青的真實生活及心態。通過紅椿坪武斗、戰友犧牲等事件,凸顯出血氣方剛的歲月里人心飽受蹂躪之后的極度脆弱,也把葉星雨和劉思蒙之間的情感推至高潮。影片雖然一直很平實陳述故事,卻處處張揚激情:林山唱的樣板戲,開山伐木吆喝的“順山倒”,日出而起、日落而歸的開荒知青……這一切都在喚醒著人們對那個年代的回憶,那些正在被我們遺忘的歲月,那些愛與被愛的知青生活就這樣從質樸的影像中鮮活地呈現出來。
也許特殊的時代,本身就具有某種牽引的能力,愛情則是最恰當的借喻。一個你沒有選擇的年代,不能自主的空間,人與人之間恐怕也只有愛情,才是最真實,最充滿激情的。劉思蒙就像一道亮光在葉星雨的人生中一閃而過,卻讓她學會背叛。若干年后兩人再次相遇,雖然心里隱隱作痛,心底卻是甜的。影片對葉星雨后來生活的筆墨并不多,像時光機一樣,推著時間閃現著葉星雨的蒼白、帶著點霉味的生活畫面。整個色調壓抑著情緒,用黯淡的影像托出葉星雨其后的情緒。
呂樂對[美人草]的處理,避免了有可能會破壞情感流動的奔放性格,相反,十分冷靜,十分理性。他沒有很刻意回避知青生活的真實與殘酷,但也沒有耗費筆墨卻探討那段歷史的是非曲直,那些只作為故事的背景,被推到了后臺。1975年,口號喊得震天響,知識青年到農村,批準回家、批準養病、批準轉業、批準結婚……一切都需要組織批準,服從就是革命。葉星雨與劉思蒙只不過是千千萬萬支邊大軍中的兩粒微塵,這段愛情是難擋激情也好,或是兩情相悅也好,最后不過是一道劃痕。
最后,影片開放式的結局卻給了這段愛情多了一次選擇——又是故事開始的那一幕:葉星雨在追趕公車,車頂上的劉思蒙看來卻愛莫能助,葉星雨終于跑累了,她停下里,在劉思蒙的視線中緩緩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