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日,火星小鎮Lavis迎來一位貴客,此人穿著打扮酷似達·芬奇,充滿藝術味道,言談舉止卻透露出科技人的精明與干練。名片遞上,眾人驚呼:又一位重磅人物降臨火星。原來此人行蹤一向詭異,除幾位貼心密友,外界皆不知其蹤跡,更無從揣摩其天才構想出自何處。然而以科技、人文領域皆有精深造詣,且達雙璧合一境界者,全臺灣島獨此一人。此人即是有IT天才之稱的廣達電腦掌門人林百里。
原來林董雖名為百里,卻非百里之才。出生在顛沛流離的上海灘,林百里一歲就到香港,在調景嶺貧民窟度過了苦難的童年。少年時代的林百里就像《少年維特的煩惱》中的維特一樣,具有藝文青年的特質,敏感而多愁。十七歲時,百里乘著貨船只身來臺,進入臺大電機系就讀。當所有僑生都選擇相對寬松的僑生班時,林百里卻單挑全臺甲組精英薈萃的本地生班。因為香港口音和僑生身份,百里總有一種沉重的自卑感壓在心頭,但也令懵懂少年,小小年紀便立下志向,日后定要出人頭地,以產業回報社會。
1988年,時年39歲的林百里離開工作了十五年的金寶電子,創立廣達電腦公司,向開發筆記簿型電腦進軍。96年廣達營業額已達176億新臺幣,99年更飆升至700億新臺幣,成為臺灣新股王,林百里更被譽為“科技奇才”。而百里的藝術情懷與人文修養,更是首屈一指,其獨特個性與審美品位,就像他最珍愛的張大千畫作“幽谷圖”一樣,氤氳幽深,層疊起伏,卻又別有洞天。
然而林百里雖以全球第一筆記本電腦大廠看家人自詡,近年來卻深感島內科技界藝文修養日漸衰落,科技產業精英,不識孔子、達芬奇為何者眾。前年電臺舉辦知識競答,問及“科技于人類長遠發展的意義究竟為何”時,有人不解思索答曰:“為研制更先進武器以稱霸全球”。出現此種狀況,個中原因甚多,但教育界自一開始便未能教給學生正確理念,將人文素養與科技進步割裂開來,應是病態現象源頭。正因為此,百里自抵達火星當日即提出,面對嶄新星球開發之紀元,務必將藝文教育置于重要地位,以此確保科技開發,始終遵循正確軌道前進,這對島內移民長遠福祉,大有裨益。
百里登陸當天,便有驚人之舉,將一幢廢棄不用之廠房,高價買下,改造成藝文專科學校,校內擺放中西大師畫作及雕塑作品,更遣島內精英教員,入校執教。廣告發布當日,報名者絡繹不絕,校門幾乎擠破,更有數家IT廠商,紛紛提供贊助。百里欣喜之余,將多年收藏之大千畫作,盡數展出,一時洛陽紙貴。
2027年6月,第一批學員畢業,百里召開盛大party,邀請宏基董事長施振榮、鴻海董事長郭臺銘、華碩董事長施崇棠、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浩漢設計總經理陳文龍出席,席間發表重要演講:

各位同仁:
我以為,做企業,科技是一時的,文化才是永遠。當面臨無可逆轉的困難局面,只有文化創新,可以自我救贖。廣達過去15年,以代工臨摹各家精華,到今天已躍入自我創造之境,成為全球十大資訊品牌之一。衷心期待各位同仁,以卓絕專精之技術實力,配合藝術家之獨特鑒賞,創造另一個輝煌亮麗的科技明天!
Cheers!
“Cheers!”
在震旦位于臺北市中心的十八層總部大樓,一位銀發老者佇立在玻璃窗前,注視著馬路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從留連于臺北火車站的小販,到坐擁市值五百五十億元的跨國集團,陳永泰的每一步,都浸透著人生的苦辣酸甜。今天的他,再也不用為生計而發愁,每天縈繞于腦海的,是如何以社會一分子之熱忱與責任,為科技產業之發展貢獻力量。
走進十七樓垂柳掩映的日式庭園,端視著長廊上方面容安詳的石馬,永泰的心中涌起陣陣感動。與佛法的姻緣不知從何時開始結下,迄今已逾十載。在佛教安謐平和的世界里,童年時代的顛沛流離,創業路途的艱難坎坷,都像是通往人生頂峰逶迤山路上的道道風景,映襯著大開大合的傳奇生涯。而永泰自己,亦在這如露如電、如風如影的漫漫征途中,體驗到了人生的況味與歡愉。
佛學世界,博大精深,個中哲理固然高妙,但唯有用心體悟,付諸實踐,方能融會貫通,得其要旨。行走在商業與佛學之間的陳永泰,英雄遲暮之際,更愿將商業拼搏中的種種心得,融入佛學要義,以此獲得和諧完滿的人生境界。然而對于掙扎于生存競爭中的蕓蕓眾生,佛教緣起性空的思維方式,無執無我的生存理念,未必不是醫治精神危機的最佳無藥之方。在這一點上,永泰同樣深有感悟。近年永泰頻頻現身于各類宗教場所,講道布義,欲以一己之力,補商業社會之殘缺。慕名而來者,摩肩接踵,絡繹不絕。一時萬人空巷。
與此同時,茫茫星河的另一端,未必不在遭受著同樣的困境。日復一日的殘酷競爭,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曾幾何時,溫情脈脈的寒暄交流,被冰冷枯燥的鍵盤鼠標所取代。人們享受著數字時代種種快捷便利的同時,又為商業社會日益增多的疏離感、冷漠感而彷徨。為了不使地球上的種種悲劇在宇宙中重演,永泰毅然肩負起了開啟信仰之門,重構精神世界的重任,以八十三歲之高齡,只身前往火星,要讓紅色星球,成為人人安居樂業,精神富足的創業樂土。
功成名就之日,陳永泰發表了自己對于宇宙人生的獨特看法:
在宇宙這個至虛至極的時空里,地球、火星以及種種星體的存在,可謂甚小甚微。但就是在這甚小甚微的世界里,生存著人類,演繹著人類社會的萬種變遷。在與宇宙的關系中,人類不能不謙虛,同時也不能不自由,此種謙虛和自由,乃是占據宇宙一角人類生存方式的根本所在……
此言如聲聲驚雷,又似余音裊裊,在浩大宇宙時空中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