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10月20日下午的創美時“2004年中國美容經濟電視論壇”上,來自政府部門、經濟學界、業內著名的專家人士共聚一堂商討美容經濟的現狀和美好的前景。“京城四劍客”何帆、巴曙松、鐘偉、趙曉向觀眾詳細發布了《2005中國美容經濟年度報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容時尚報》社社長兼總編張曉梅女士,新絲路公司總裁李小白先生等嘉賓出席了該論壇。該論壇通過研討美容經濟的規模、結構、發展趨勢等,全面確立了中國美容經濟的“經濟學地位”,提升了全社會對于美容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認知。
周天勇(中央黨校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美容經濟應該引起關注。美容經濟是充滿希望的經濟。美容界不僅需要發展戰略,還要有美容標準,標準其實就是一個準法律,實際上是消費者和服務者之間的契約。
何作庥(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的美容經濟將會成為世界第一位,我們有15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的美容業有非常大的前景。美容經濟的水準要靠市場培育,我鼓勵美容經濟的市場需求,希望社會公眾轉變觀念,也希望政府和官員轉變觀念,只有國內的美容市場有所發展才能開拓國際市場。
鐘偉(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系教授)
如果政府對這個行業的扶持被忽視取代的話,將不利于這個行業。美容經濟是超勞動密集型的形態,是民營經濟的形態,是充分市場化的經濟形態,也是吸納大量就業符合中國國情的形態。但是美容這個行業長期被大眾所忽略,我們在研究報告中解釋了基本規模和現狀。美容很大程度地改變了中國人作為一個國民外型和內在的精神氣質,在這個過程當中美容產業對于形成國民經濟良好的氛圍是功不可沒的。
何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助理):
美容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它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突然生長出來,所以我們要做一些研究,我們歷時半年,判斷出它的規模和對中國美容經濟的影響。它像一個蒙著面紗的美女,而我們做的研究只是第一步。
趙曉(國資委經濟研究中心宏觀部部長):
美容經濟是人本經濟,也是就業經濟,美容業是一對一的服務,是超勞動密集型的經濟。從國際的比較來看,美容經濟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美容經濟行業本身不容忽視,對美容經濟的投入本身和對自身培養音樂、繪畫其他方面投入是等價的。中國人有愛美的傳統,有延續了兩千多年追求美和善的歷史,它在改革開放以后重新登堂入室,重新得到人們的關注,這是一個好的機會,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把2004年稱之為中國美容經濟元年的原因。
巴曙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美容是對人力資源的投資,必然要有回報,根據樣本的監測,相對比較注重美容和形象的人往往會有更高的收入。事實上,用美麗的思想打動人,用美麗的容顏吸引人,二者之間并沒有顯著高下的區別。
何華章(成都市副市長):
城市往往充滿了鋼筋水泥的建筑和行色匆匆的人群,正是因為有了美容,才使得大家都變得浪漫、休閑、漂亮起來,所以美容總是和一個城市的發展、形象的提升相伴相隨的。
趙振國(亞洲美容美發協會會長):
我們必須要有一人做終身的教育機制,以前美國只有美容師一種稱呼,而現在有美容師、美甲師、化妝師,并且有效期是兩年,兩年以后可能就會被淘汰,今后的中國能不能成為美容經濟大國,還在于教育。希望各界人士呼吁政府來領導教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