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生產能力過剩的問題將繼續存在并將在2008年達到高潮。
對于長期關注中國問題的專家來說,眼前的經濟繁榮景象簡直是再熟悉不過了。由于容易獲得銀行貸款,工業產品迅速增加。電站和鐵路跟不上步伐。庫存大量增加,通貨膨脹率上升。
在1984-1985年、1987-1988年和1992-1993年,中國出現了三次經濟過度增長周期。每次都導致長期經濟停滯、呆賬和通貨膨脹驟然加劇。隨后帶來嚴重而且長期的通貨緊縮。
中國政府吸取過去的教訓,正在設法早日結束當前這場“歡宴”以緩解這輪經濟過度增長帶來的痛苦。
過熱帶來“過剩”
經濟學家們預計,工業生產能力過剩的問題將繼續存在并將在2008年達到高潮,因為過去一年宣布投入的資本屆時將會發揮作用。根據官方的統計數字,中國大陸8月份庫存商品的面值達到1萬億元——比一年前增加了20%,達到1997年以來的最高點。
這些沒有出售的商品關系到數十億元貸款。未能找到賣主的生產者可能產生拖欠貸款的念頭,這將使已經步履蹣跚的銀行亮起紅燈。
這種生產過剩的根源是公司、銀行和地方政府官員構成的鐵三角。他們一起造成了生產和投資的過剩并最終使之達到難以接受的程度。
最近一輪經濟過熱始于2002年第四季度,當時銀行貸款和外國資本潮水般地涌入地方政府大力發展的行業。到今年年初,幾個行業已經明顯過熱。在總體經濟增長率為9.8%的情況下,第一季度的固定資產投資令人吃驚地增加了43%。
很多行業已經受到生產能力過剩的沖擊。比如,隨著銷售放緩,轎車、移動電話、影碟機和紡織行業的生產過剩已經顯現。下一步出現生產過剩的將是乙烯、鋼鐵、鋁和其他產品,這些行業的生產能力正在成百萬噸地增加。
中國汽車行業在2002-2003年是極其有利可圖的,導致投資大量增加。但今年,汽車行業全面受到銷售緩慢和價格戰的影響,庫存日益增加。中國汽車庫存量今年6月達到創紀錄的14.2萬輛左右。據中國汽車協會統計,今年6月每生產1000輛汽車能售出的有775輛,今年3月這個數字是845輛,4月是905輛。
房地產也是需要糾正的行業。今年上半年,全國房地產投資達到4924億元,同比增長28.7%。
銀行將成為受害者
銀行貸款仍然是中國大部分項目的主要資金來源。由于北京希望通過放寬信貸振興經濟,在多年信貸緊縮之后,銀行開始在2002年底發放更多貸款。
銀行尤其愿意發放汽車、住房和其他消費貸款,因為這可以降低它們的不良貸款比例,至少暫時是這樣。結果,貸款連年猛增,增長幅度從2002年9月的16%增加到去年7月的24%。從那時起,雖然信貸增長幅度已經下降,但仍然比前幾年高。
目前,通過央行注入資本和將不良貸款轉讓或者出售給國內資產管理公司以及外國投資者,大部分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狀況良好。今年4月,銀行登記的不良貸款比去年年底減少343億元,降為2.08萬億元。同時,總的不良貸款比例從17.76%下降到16.61%。
但不祥跡象已經顯露。根據官方的統計數字,今年7月底,公司之間的三角債已經達到2萬億元,這可能使更多貸款成為呆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