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1世紀的古希臘,活躍著這樣一批哲學家,他們那種熱愛智慧、探求真理、追溯宇宙奧秘的執著精神,過去一直是今后也將永遠是人類的精神源泉。當我想起,泰勒斯仰望星空、沉思宇宙奧秘而不慎掉進腳下土坑時,阿基米德在羅馬士兵的刀下還不忘記說“不要踩壞我的圓”時,亞里士多德說出“我愛我的老師,但我更愛真理”時,總是感到有一種力量從心靈深處涌起,感到有一種終極的東西在召喚。
在所有古希臘哲學家中,我偏愛更多的是蘇格拉底。他的睿智、他的執著,還有他那獨特的風格,總是那樣飽滿、鮮活地出現在我的腦海中。
大約距今2400多年前,蘇格拉底出生在雅典附近的一個小山村。早年,他繼承父業,當過石匠。據說阿克洛城入口處的三美神像,就出自他手。后來,他放棄石匠生涯,專門從事哲學研究,而且研究方式十分獨特,后來竟沒有人能夠像他那樣研究過哲學。他一生中沒有留下只言片語的著述,他的言論和思想主要是他的學生記述下來的。
他經常跑到街上,拉住過往行人,同他們談話、討論,聊些無關緊要的東西,比如馱東西的驢子,雕刻神像的石匠等等,因而他常常受人嘲笑,甚至遭受不同尋常的粗暴對待。然而,“一旦你用心聽他的話”,天才小子阿基比亞德確切地描述說,“你會發現,他的議論才是惟一有意義的,因此它們是神圣的,比其他東西具有更多的美德。它包括了許多甚至所有方面,是想完善自己的人應當認真思考的。”蘇格拉底把他這種從具體事物的討論、追問入手,推導出普遍結論的方法,叫做“精神接生術”。據說,“辯證法”一詞就是從蘇格拉底的方法中衍化而來的。蘇格拉底用他的這種方法,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哲學命題,諸如“認識你自己”、“知識即美德”、“理念說”等,在整個哲學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使古希臘哲學從蘇格拉底開始由“自然”哲學轉向“自我”哲學,即以研究人的原則、道德原則、社會原則為主的哲學,完成了哲學一次歷史性的變革。因此,蘇格拉底同耶穌一樣,被稱為西方歷史上“最有聲望的人”。
蘇格拉底在他的“哲學實踐”中,給人們留下了很多流芳千古的佳話,使人們從中領悟到他固有的智慧和人格魅力。有一天,他的妻子克珊西普對他大發雷霆,他一看不對,趕緊溜走。剛走出門口,克珊西普從后面將一盆洗腳水潑在他身上。蘇格拉底抹把臉上的水,從容地說:“我早已料定,雷霆之后必有傾盆大雨。”阿基比亞德看不慣,說:“罵街的克珊西普真是令人討厭。”蘇格拉底對他說:“你應該學會喜歡鵝的叫聲。”他認為同難以駕馭的女子打交道,有助于磨煉自己。
有一天,有人看見蘇格拉底正在集市上饒有興味地看東西,便好奇地問:“蘇格拉底先生,您今天哪來的雅興?”蘇格拉底回答道:“我向來有興趣的是,看市場上有多少我不需要的東西。”還有人問蘇格拉底:“請告訴我,為什么我從未見過你蹙額皺眉,您的心情怎么總是這樣好呢?”蘇格拉底答道:“我沒有那種失去它就使我感到遺憾的東西。”據說,神的境界之一就是沒有欲望。難怪,蘇格拉底同孔子一樣,被人們稱為“圣人”。
蘇格拉底的“智慧”不僅表現在對這些日常生活問題的富有哲理的回答上,更重要的是表現在他對一些重要哲學問題的深入思考上。他不滿意那些“自然哲學”家試圖用水、氣、火來說明世界本源的做法,認為這過于簡單且令人費解。他舉例說:“我甚至自己也不能說服自己,當1加l時,是增加的數本身變成了‘2’,還是被增加的數變成了‘2’?”他認為:“如果誰要找出事物產生、消亡和繼續存在的原因,就需要找出什么狀態對這些事物是最好的,那它們應接受什么條件和應作出什么條件才能得到最好的處境。”因此,他主張哲學應更多地照顧人自己的心靈,明確提出:“一個人最大的財富就是每天談論美德及其他。”所以有人認為,是蘇格拉底“把哲學從天上招了回來,使它進入城邦,甚至打入家庭,讓它考慮生活和道德、善與惡。”蘇格拉底為深入考慮這些哲學問題,常常站在太陽底下進行沉思。有一次,蘇格拉底對一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從清晨到中午一直站在那里苦思冥想。有幾個伊奧尼亞人出于好奇,搬來他們的鋪蓋,睡在露天里,看一看蘇格拉底會不會站一整夜。天亮了,站了一天一夜的蘇格拉底向太陽作了祈禱,然后慢慢走開。我們不知道,蘇格拉底這一天一夜想了些什么,也不知道想通了沒有。但后來人們又一次把他同耶穌相提并論,說:“耶穌以愛上帝為世界上最大的事,蘇格拉底則以‘愛智慧’為世界上最大的事。如果說耶穌是上帝的化身的話,蘇格拉底就是智慧的化身。”
以“愛智慧”為己任的蘇格拉底,在當時的確被人們認為是最有智慧的人。據說,蘇格拉底的一位朋友,去德爾斐神廟請求神諭,詢問是否有人比蘇格拉底更聰明。神廟的阿波羅神一向以預言靈驗聞名,他明確地回答道:“沒有!”這使蘇格拉底很為難,他一方面確信神不會說謊,一方面又不認為自己是最聰明的。于是他開始認真尋訪,看是否能找到比自己更聰明的人。他先后察訪了很多以聰明聞名的政治家、詩人和手藝人,發現他們其實并不懂得自以為懂得了的事物,有的甚至由于蘇格拉底試圖向他們揭示這一點而遷怒于蘇格拉底。因此蘇格拉底真切感到:“起碼在意識到自身的無知這一點上,我要更為明智一些。”進而,他對阿波羅神的“神諭”也恍然大悟——只不過是借蘇格拉底曉諭人們:“你們之中的絕頂聰明者,就是像蘇格拉底那樣,意識到自己的智慧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非常推崇德爾斐神廟上的那句銘文——“認識你自己”,并把它作為自己哲學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蘇格拉底在理論上肯定真正的智慧是人類最高的美德之一的同時,也用實際行動證實了自己人格的偉大。蘇格拉底非常重視勇敢和陽剛之氣,認為生就男人就要做男人應做的事。在他服兵役期間,有一年冬天,其他人因寒冷而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時候,他卻光腳走在冰上。還有一次,戰斗剛剛打響,他周圍的士兵都紛紛逃離戰場,只有他一個人守在軍官身旁,并大聲喊道:“鎮靜!要分清敵我!”
蘇格拉底的偉大人格,在他被自己的同胞以莫須有的罪名判處死刑時達到了頂峰。當墨勒圖斯指控他犯有“腐蝕青年”罪時,他堅定地宣稱:“只要一息尚存,我永不停止哲學的實踐。”并表示像平常那樣,繼續教導、勸勉他遇到的每一個人。當他被雅典法庭判處死刑時,他的學生們力勸他逃亡,可他回答說:“與其違法而生,莫如遵法而死。”當他接受判決飲下毒酒時,他的一位學生忍不住說道:“蘇格拉底啊,你這樣被不公正地處死,真令我悲慟。”蘇格拉底反問道:“親愛的阿波多洛,難道你希望看到我公正地而不是不公正地被處死嗎?”另一位學生克利托只好問道:“您去后,我們應該怎樣埋葬您?”蘇格拉底回答說:“假若你們還真能找到我的話,隨便埋在哪里都行。”當他的學生們失聲痛哭時,他反而勸誡他們別做出這樣的錯事,并鎮靜地說道:“我認為男子漢應該在平靜中死去。安靜些吧,耐心一點。”在毒藥發作、死神降臨的最后一刻,蘇格拉底忽然想起一件事,向守在身旁的克利托說道:“克利托,我還欠阿克里皮烏斯一只公雞,你能記著替我還上嗎?”然后,慢慢閉上了他的雙眼。蘇格拉底的得意門生柏拉圖在他的《斐多篇》中詳細描述蘇格拉底之死后這樣寫道:“我們的朋友就是這樣死的,我可以毫不懷疑地說,在我認識的他那個時代所有的人當中,他是最有智慧的、最正直的和最善良的人。”
蘇格拉底死了,他用一生的實踐證明,知識即美德,勇敢與智慧相同一,號召人們熱愛智慧,認識自己,強調:“一個未經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這就是說不盡的蘇格拉底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遺產。雖然,蘇格拉底生前死后總是受到一些人的嘲笑,但在他死后20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那些真正思考問題的人們一刻也沒有忘記他,將來也不會忘記。魏施德說:“人類歷史不斷面臨危機,各種確然性遭到破壞時,有一個確定的東西被保留下來,那就是根植于心底堅不可摧的對正確行為的絕對責任,這是蘇格拉底最大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