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d的下一步是什么?喬布斯說,我們想得很大,大得你無法想象
記得聽人說過,早年的臺灣商人好做,就一個小辦公桌,拉一只電話(那時代,號碼才五位數),然后,請一個會說Yes、No、Sorry、Wait a moment的小姐,再買一本辭典,就能做起生意來了。
其實,說的人漏了一點很重要的,就是那個時代,臺灣的黃頁電話簿辦得很好,分門別類,什么樣的加工廠,什么樣的專長作坊,該有的,都寫明了。不管你是誰,要申請商用電話,就得主動給電信局寫清這些數據,然后,電信局分門別類編好了,免費給家家戶戶配送這樣的電話簿(不知道為什么,一直到現在,內地一點也不重視黃頁電話簿的功能?)。
這樣的事情,現在轉到中國來了,在江浙一帶,該有多少這樣的商人,一樣的辦公室,一樣的小姐,一樣的字典,就是把黃頁電話簿換作了電腦,電腦的一端,連著Internet。
是的,我們沒有黃頁電話簿,但我們有Internet。
連接,是最重要的。
你可以沒有辦公室,沒有小姐,但,不能沒有連接,電話是連接,但,有電話還不夠,還必須有“有效的連接”,能找到正主兒,才有生意可作。事實上,“連接”不但重要,“連接”的本身,就是個大生意。
去年,歐美市場上出現了一個搶手貨,名叫iPod,世人都以為只是MP3播放器,可iPod絕不僅于此。它不但能播放MP3,有簡單的記事本、電話簿等等所謂“準PDA”的功能,還能當作移動硬盤使用,它非常漂亮,價錢也合理——再提醒一次,這絕不是iPod成功的真正價值所在。
曾有記者問史蒂夫·喬布斯,iPod的下一步是什么?人家說了,我們想得很大,大得你無法想象。
是的,iPod其實不是MP3,它是朝向未來時代的先導性產品。是特洛伊的木馬,表面上是只MP3,其實,里面有一整隊殺氣騰騰的軍團。這軍團,名叫“連接”。
這是二十一世紀,是無線互聯的時代,說到消費性電子和通訊產品,人們的需求無非兩點:
一、我們想買一個面面俱到的產品,可這些產品又多功能重復,弄得大家身上裝了太多累贅的東西。有了手機,還要手表嗎?有了手機,還要PDA嗎?有了手機,還要照相機嗎?然而,這些功能全給手機去作,有可能嗎?(就在上個月,諾基亞宣布,未來的手機,起碼需要11個不同的天線,手機都快給塞爆了!)
二、好吧,就算你把東西全裝身上了,它們的彼此溝通又是那樣困難,從紅外線傳輸,到藍牙的,到數不清的無線傳輸協議。為什么不能扔掉手機,扔掉PDA,扔掉手表,扔掉隨身聽,隨身電視,用一樣東西去作99%的工作,然后,用附件的方式來做其它的事?
iPod是個許諾。它許諾你有一個全新的、著落在“個人服務器”上的未來。什么叫個人服務器?它的理念就是,每個人腰間別上一臺iPod,而后,你所有的手機、手表、PDA、CD、MP3、DVD、收音機、甚至平板電腦、膝上電腦,全跟它串在一起,走無線連接。
個人服務器將終結所有電子產品之間的戰爭——所有的功能,都交給我吧。你的手機,最后可能愈來愈薄,只剩下屏幕和按鍵;PDA也是,所有的東西都是。存儲、連接、上網,這一切一切的工作,都交給個人服務器去做——到后來,你原來的那些工具,就剩下一個屏幕了(飛利浦開發的可扭曲卷收的屏幕已經在今年上市,想想看,這東西跟誰搭配最好?)。
在你還沒察覺的時候,全世界的IT/通訊/消費電子巨頭,已經齊齊殺入了個人服務器的戰場。英特爾去年便推出了個人服務器的原型產品,它已經具備了海量數據存儲、無線連接、低功耗等等個人服務器的基本特性。而IXL開發的類似產品“個人移動網關”(PMG)已經裝在了三星的新款手機上。索尼在1月推出的最新電視LocationFree TV,就只有一個屏幕,通過無線傳輸,可以從家里的任何播放設備中接收影音。如果有個人服務器,所有的傳輸可以用它作中轉,播放設備只要把規格統一就行了。
而事實上,規格是不可能統一的,這樣便產生了捆綁效應:你買了哪種品牌的個人服務器,就會去買它的外圍設備。想想吧,這盤生意該有多大?
你以為喬布斯還會在乎蘋果電腦的銷售收入嗎?不,只要抓住iPod熱賣帶來的先發優勢,能在個人服務器的時代來臨時,占據主動地位,相比之下,蘋果電腦的利潤不過是小菜一碟。那只玩具般的MP3播放器,才包藏著真正的未來。
信不信,看我的預言吧:未來,不遠的未來,就是個人服務器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