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一個金融機構,約翰·皮爾龐特·摩根實現了個人影響力的延伸
當年,皮爾龐特是個憂慮不安的年輕人:被頭痛、間歇昏厥和皮疹等疾病長期折磨;與父親,銀行家朱利厄斯·摩根的關系若即若離;第一任妻子婚后4個月病故,給他留下了終生創傷。
但隨著年齡增長,他變得固執己見,堅信腦海里一切突如其來的念頭。不過,他理想化的一面仍有表現:如果面臨的商業問題觸犯了內心的道德感,骨子里的保守就會激起他變革的熱情。
皮爾龐特就是這樣矛盾地成長為一個精明的商人——
從美國內戰爆發開始,他就在家族產業中扮演重要角色。當時朱利厄斯主要在英國從事聯邦證券買賣,這些證券隨著戰爭局面或漲或跌。皮爾龐特便在美國給父親發電報,使其及早掌握戰況。
摩根銀行在國內外出售證券的能力本來就相當優秀:他將摩根家族與其他眾多合伙人建立的公司:達布尼-摩根公司、巴林兄弟公司、費城的安東尼·德雷克塞爾、紐約的利瓦伊莫頓聯合起來,形成巨大能量,使他在1871年從當時銀行巨頭庫克手中奪過價值2億美元的國庫券,并把其中大部分出售給外國投資者;1873年的上半年,摩根及其合伙人又以同樣方式贏得33億國庫券的一半。
從此,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成為美國實力最雄厚的投資銀行。皮爾龐特,我們還是稱他“摩根”好些,此后用了10年時間逐步獲得左右美國經濟的力量。
1884年11月,美國財政部的黃金開始大量外流,市場上掀起了搶購黃金的風潮。當時市場上傳聞美國政府不得不放棄以黃金支付貨幣的作法。格羅弗·克利夫蘭總統擔保這不是事實,但是用拋售美國證券換回黃金的做法仍在進行,致使國庫告急。為了救濟金庫空虛帶來的經濟恐慌,必須立即籌集到一筆至少1億美元的資金。
摩根清楚政府到了無計可施的地步,于是同貝爾蒙商定,他們兩家銀行組成一個辛迪加,承辦黃金公債,這樣既可解救財政部危機,又可獲得高額利潤。但他們的苛刻條件令美國政府難以接受。
但不久后,當摩根再次被總統召入白宮時,得知國庫存金只剩下900萬美元,于是對白宮宣稱,除了他和羅斯查爾組成辛迪加、使倫敦的黃金重新流入國內,似乎沒有第二種辦法來解救陷于破產狀況的國庫了:“現在,我手頭就有一張1200萬美元的支票沒有兌現……要不要我在這里拍電報,現在立刻匯到倫敦去呢?”
克利夫蘭總統不得不以去洗手間為名,每隔5分鐘與在外等候的財政部長卡利史爾商量對策。摩根吸著總統討厭的雪茄煙,耐心等待對方投降。
他成功了,當夜取出大量美元交給財政部,幫助政府渡過難關。此舉收獲頗豐:在向政府承包的公債價格與市場差價中就凈賺了1200萬美元,并安排了一項國際協議,在公債發行結束前,不用美元兌換英鎊,也不購買美國的黃金,這大大沖擊了《夏爾反托拉斯法案》。
摩根晚年凄慘。l912年,摩根財團的旗艦泰坦尼克號沉入海底。同年,國會開始調查某些指控:摩根財團涉嫌刻意控制美國的財政命運,75歲的摩根被迫出庭接受國會委員會的審訊,這導致他精神崩潰,在兩個月后去世。
此后,再也沒有哪個人能對美國經濟產生如此重要的影響:摩根去世的那一年,國會(不知有意還是無意)建立了美國聯邦儲備局——著名的控制美國經濟的有形之手,這或許是獻給他的最確切的悼詞。
“泰坦尼克”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客輪,上下共六層,擁有760間艙室,7公里長的甲板。為了保障乘客和船員的飲食之需,艙內貯備了440噸肉、禽,27000瓶啤酒和礦泉水,35000個雞蛋,40噸馬鈴薯,5噸糖,及20億美元的裝飾品及貴重物品。
這艘巨輪于1912年4月10日13時啟錨離港,開始了它的首次也是最后一次航行;4月15日2時20分,與冰山相撞后巨輪沉沒。船上的2201人中僅有711人獲救。
摩根本來也訂了“泰”號上的頭等客房,但在開船前24小時突然改變主意——結果, 他盡管幸免遇難,但并沒有因禍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