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喬布斯
帶領蘋果電腦“二次復興”
喬布斯說他經歷了一個美妙的時刻:當他坐在車上經過美國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他都能看到有人在擺弄那個“白色的小玩意兒”。毫無疑問,他指的是iPod。2001年底它被推出時,雖然其堪稱性感的外表和超大容量的存儲功能均令人眼前一亮,但很難有人相信,它將成為自SONY推出Walkman以來最成功的電子玩具:在截至6月份的第三財政季度,蘋果電腦出售了860000個iPod,熱銷勢頭不止,今年第四財季,它又售出了超過200萬個iPod,這讓蘋果電腦當季凈利潤增長超過一倍達1.06億美元。此時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認,蟄伏多年的蘋果電腦進入了第二個輝煌年代:iPod勢必推出的彩屏版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它的網絡音樂超市iTunes統治著超過70%的正版市場,新近推出的G5電腦同樣得到市場追捧。盡管蘋果正從傳統的電腦公司朝數字娛樂公司轉型,但評論界仍相當樂觀的認為,在2006年微軟下一代操作系統推出前,蘋果電腦很可能將其多年萎縮的電腦占有率份額提升。當然,對于一向固執的喬布斯,他或許需要做出一個更難決定的讓步:將蘋果電腦的價格降到與PC同樣的水平。
張春江
上市之喜
此刻的中國網通(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春江有理由與人額掌相慶:經歷了長達兩年極盡曲折的重組,網通集團終于迎來了上市,據稱,11月17日,網通集團將在香港、美國兩地完成首次公募,預期融資15億美元。
作為四大運營商中唯一未上市者,網通集團趕在3G牌照發放之前登陸海外,殊為不易。但作為最后一個登陸資本市場者,網通已經很難獲得投資者青睞,不僅其融資預期數次調整,從25億縮至15億美元,而它也不得不在以往的固話業績基礎上,積極朝寬帶概念轉型。
2003年4月底進入時,張春江接手的是已經進行了一年整和努力但幾乎毫無進展的網通集團。他的前任奚國華因未有作為而回到信息產業部,張春江能做的更好嗎?對張而言,這是證明自己的重要一步——多年來他一直試圖入主中國移動而未果。在融合吉通時,網通集團直到最后時刻才發現吉通隱藏著巨大債務,而對小網通的整合,更面臨著與小網通的外資股東的復雜談判。此刻張春江可以自信的表示:我做到了。
卡莉·菲奧瑞娜
收購之累
這樣的情況并不多見:一樁驚天并購幾經周折后完成,并按照預定計劃實現整合重組,但合并之后的公司反而被更嚴重的否定。這正是讓惠普電腦女總裁卡莉·菲奧瑞娜所迷惑的。在近日的一次演講中,她也承認,新公司沒有完全利用自己創造的機遇——由于企業服務器和存儲業務運轉不良,惠普損失了4億美元的銷售額和2.75億美元的運營利潤。為此,一貫強硬的卡莉解除了包括銷售總監在內的三名公司高層,這一人事洗牌行動可能只是剛剛開始。但她的工作遠未結束:外界認為,惠普最大的問題是想為各種各樣的消費者提供全部服務,但最終,反而令消費者對惠普的定位越來越難以辯識。能否將這一尷尬定位扭轉,將是決定卡莉在惠普的前景的關鍵。
康可為
仁科不仁
康可為終于沒有能夠抵擋住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盡管他已經下定決心血戰到底來保住仁科公司不被對方惡意收購,但他身后的董事會卻出賣了他。10月1日,仁科公司對外宣布,康可為將不再是這家商業軟件公司的總裁兼CEO。創始人兼董事長達夫·杜菲爾德(Dave Duffield)暫時擔任仁科公司首席執行官。董事會表示解雇的原因是,他們不再相信康可為具有繼續領導公司前進的能力。仁科公司近階段一直在抗衡甲骨文公司77億美元的惡意收購。
謝企華
受挫鐵娘子
近來一直意氣風發的謝企華突然多了煩心事。8月12日,寶鋼增發280億新股的方案一經公布,寶鋼股價下挫8.59%,不僅重倉寶鋼的眾基金極力反對此舉,業界也對四季度市場能否承受280億融資表示質疑。但事實上,這是寶鋼進行海內外收購的終南捷徑。盡管寶鋼對坊間傳其意欲染指馬鋼和一家美國鋼鐵企業的說法閃爍其辭,但要實現寶鋼成為世界鋼鐵行業前三強的目標,進行海外擴張是必經之路。目前,謝企華正為寶鋼的整體上市四處奔走,這位剛剛帶領寶鋼晉級世界500強,并榮登《財富》年度全球商界女性50強榜單的鐵娘子,試圖通過游說基金,以獲得更多寶貴 “選票”。
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
金童“長大”
google上市之后,佩奇和布林不得不改掉自己愛故作神秘的癖好了。10月22日,google交出了其首份季度財報。三季度,其收入也從4.94億美元上漲至8.06億美元,凈利潤為5200萬美元,超過去年同期一倍多。當天,google收盤股價報149.38美元,比IPO價格85美元高出近76%。
盡管如此,華爾街還是對這兩個喜歡標新立異的“玩沙盤的孩子”放心不下。從創建google以來,他們就一直推崇自由、創造的公司風格,但在投資者看來這卻是自由散漫的表現,美國機構股東服務公司指出,google的公司治理是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股中最差的。對于兩個年輕的富豪而言,在辦公室內玩滾軸溜冰的日子也已遠去,
胡茂元
擴張急行軍
這位一直低調的上汽集團的領導者突然發力了:染指國際汽車資源。去年底它競標韓國雙龍汽車,今年6月又與英國著名的羅孚汽車達成秘密合作協議,雙方擬聯手收購已破產的韓國大宇汽車在波蘭的汽車制造業務。胡茂元的心思無他:僅依靠與通用和大眾拼湊出來的龐然大物并不牢靠,上汽需要自己控制的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的汽車事業。問題是,以上汽的實力,能否使雙龍起死回生?而被寶馬放棄的羅孚s更是眾多跨國汽車巨頭均不愿染指的燙手山芋,上汽如何既不被這個虧損大戶拖累,又從它那里獲得汽車核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