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所謂的“新經濟”,也沒有互聯網神話。新一輪網絡熱潮中的4位代表人物,都是遵循著最古老的商業規則:堅持、務實和理解客戶,而取得成功
1998-2000年,當時的你曾在“網”中央嗎?
那是互聯網的第一個春天。每個有抱負的年輕人都知道“眼球經濟”、“納斯達克”;只要有一份寫著“市夢率”的商業計劃書和一張MBA的履歷,風險投資就會蜂擁而來;一個月里會有上千家.com出現,“淘金”的人們可以站滿一個足球場;“西裝領帶”的陳規被打破了,新偶像是在天安門玩輪滑的技術“嬉皮”。
但好夢是如此的短暫。這個巨大泡沫以它膨脹時同樣的速度破滅。2001年,曾經超萬點的納斯達克指數跌到了1300點。那些曾經宣稱要用“鼠標統治水泥”的人又象逃難一樣地離開,當然還帶著沒“燒”完的美金。
當風險投資商也開始長嘆“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商業模式都不能盈利”的時候,還有少數人選擇留下來,他們不是網絡的幸存者,他們是堅守者。
來看一看他們其中的代表人物——代表電子商務的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代表網絡游戲的盛大網絡創始人陳天橋,從事旅游業務的攜程網創始人梁建章以及短信業務掌上靈通的CEO楊鐳。
我們用“騎士”來命名他們。因為在最困難的日子里,人們把這些固執的家伙看作沖向風車的“堂·吉柯德”。而當網絡輪回的時候,他們成為了新的英雄。
在互聯網最風光的時候,他們從來都不是焦點人物。他們拿到的風險投資并不多。阿里巴巴500萬,盛大300萬,攜程300萬,掌上靈通的前身英斯克500萬美元。
他們從沒有改變過方向,盡管他們的商業模式在美國歐洲都找不到現成的榜樣,但卻實實在在的長在這塊土地上。
他們的成功都不是因為比別人更懂“鼠標”,而是比別人更理解“水泥”,更理解客戶的需要。
在電子商務領域,馬云從一開始就注意解決中小企業網上貿易的誠信問題。他甚至可以幫自己的客戶培訓禮儀。
盛大陳天橋因為代理了一款不屬于自己的網絡游戲而致富,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打交道的是分散在國內各地的網吧,尤其是二級城市和小縣城。他的手段也不新鮮——和當時像盛大一樣沒有多少資金、小規模的經銷商結成利益同盟,后者用的也是最原始的上門推銷方法,然而效果卻是,其代理的游戲一度在全國市場達到了60%的占有率。
而攜程網的梁建章,2000年就讓自己的員工守在機場車站把攜程卡散發到全國各地的客商,不管他們最后是通過網上還是電話來使用。此舉使他的利潤率始終保持在3%以上的水平;而傳統旅游業的利潤是1%。
楊鐳上任以后的靈通網,也并沒有把網上平臺作為主要推廣手段。而是在全國鋪了上百個點,讓自己的員工和移動運營商一起搖旗吶喊。
他們依舊具有“新經濟”概念下商業精英人士的特質: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有滿腦子的想法,并且敢于大膽嘗試。但他們既精明又克制?!霸谖C的時候集權,在和平時期放權”。當他們開始做這個企業的時候,就不是為了出售而做。而當他們出手收購的時候,下手果斷。當發覺價錢過高的時候,又會理智地撤出。
而且,與以互聯網傳道士的身份自居的門戶網站相比,他們至今仍保持著對互聯網超強的,也更純粹的癡迷和使命感:2000年1月,梁建章出版了最早的,也是互聯網公司的CEO中唯一的一本有關互聯網的論著《網絡社會的崛起》,內容涉及廣袤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由馬云組織的“西湖論劍”即使在行業最低迷的時期也照常舉行。
如果說他們運氣好的話,只有一個例證。他們都遠離了是非喧囂的北京,而安營在更商業化的上?;蛘吆贾?。在這些真正的贏家中,除了楊鐳是北京人,另外三位均出自江浙。眾所周知“浙商”的本領。
19世紀下半葉鼓吹“美國夢”的作家霍雷肖·阿爾杰(Horatio Alger)在他120多本、總銷量超過2000萬冊的小說中提出了“美國夢”的公式,即白手起家不僅要靠“能力”(Ability)和“品性”(Character),而且要有“運氣”(Break of luck)。
一百多年后,中國“互聯網夢”的公式是:堅持、務實和理解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