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真相”陳文茜》 作者:魚夫、吳錦發等
出版單位:臺灣水永國際多媒體
出版日期:2004年3月 定價:240新臺幣
參考書籍:陳文茜《文茜小妹2》,臺灣時報文化,2003年12月,240新臺幣
去臺灣出差的第二天,我就告誡自己不要亂發言,藍綠相爭的臺灣,政治水之深,哪是我這個從大陸來的“小混混”能夠一下子理解的?所以我就閱讀所有報紙,觀看所有頻道、去看雙方的游行和造勢場合,試圖以完全中立客觀的角度觀察這場對決。但是,“3·19”神鬼槍擊案和“3·20”之后的凱達格蘭大街讓我這顆試圖“中立”的心陷于癱瘓。更要命的是,我在3月18日就和臺灣同行的人預測了第二天下午呂秀蓮的腿部會受到槍擊,所以后來無論真相如何演繹,我最起碼的“中立”之心已經沒有了,剩下的只有用本有的情緒來感受臺灣。
“3·20”之后的凱達格蘭大道,府前廣場的群眾在堅持,漂亮的泛藍美眉們亮麗地走來走去,吸引了很多平時不太關心政治的淺藍哥哥們也興奮地竄來竄去。不過我依然有些傷感。一天晚上我和一個泛藍美眉在旁邊228公園里面感慨,說這場選后抗爭好像《指環王》的情景。在第二集中,精靈族的人作出了選擇,必須和魔軍決一死戰,因為如果中土人類失手,無論精靈一族再怎么優雅,再怎么美麗,也會失去國度;在第三集的最后,精靈族的人即便犧牲自己幫助人類打勝了,但他們還是要歸去,因為他們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在一個父輩的出生地竟然成為自己的政治原罪的社會中,這些出生在臺灣的外省精英們不明白,為什么他們當年支持的黨外運動竟然有一天會因為族群的問題,號召本省人趕走他們這些“外來中國人”。他們這些平時一直規規矩矩的中產階級,竟然有一天會被迫走上街頭。因為不能再退了,再退就是大海了,這種以色列人的焦慮也讓國民黨一夜轉型。
也許我這種觀點給臺獨人士看來是無可救藥的大中華沙文主義,不過,在忍受了泛綠陣營和泛綠媒體反反復復地對中國、中國人、中國文化的攻擊之后,我也越發堅持了我的偏見。雖然從新聞角度上看,可能東森和TVBS的Call-in節目是最值得收看的,但我即便返回北京之后,依然愿意每日收看我在臺灣的最愛《文茜小妹大》。
陳文茜被稱為臺灣最聰明的女人,從民進黨第一文宣、所謂“建國妖姬”,到如今的泛藍第一主攻手、國親擬定的未來“陸委會主委”,她魅力驚人。看了她的節目后,我發誓再也不會看任何大陸或者鳳凰的電視談話節目。也有幸在一個小場合,和她對面共進晚餐,46歲的她用勾魂般的眼睛盯住了我好幾秒,我好不容易費力堅持接住之后才明白,為什么民進黨兩任黨主席會對她情有獨衷,而綠營才子林濯水會被她勾得死去活來,至今不悔其情。她現場用最標準的英文大談兩岸關系和中美臺互動,其見識之深竟讓身邊的《蘋果日報》大老板顯得太理想主義了。
可惜英語都很好的泛藍政治人物,還是玩不過“只會凍蒜”的阿扁團隊。在臺南阿扁造勢場合,那種排山倒海的“丟姆丟?丟!”、“阿扁丫凍蒜”的口號讓我這個深入綠營拍照的大陸人一個字都不敢吭,否則還不成為泛藍和大陸派來的特務給打了?“3·19”神鬼之槍后,連一貫理性優雅的陳文茜都氣急敗壞了,前一天她說,“我相信臺灣人民”,后來她從韓國回來后,連續幾天都是癱坐在節目中,那股對臺灣人民的信任就這么游走了。
我還好,失望之后頂多返回思念的北京,一心為我們自己的未來打拼;那個泛藍美眉也還好,失望之后頂多移居北京,重新在一個不關心你爸爸在哪里出生的地方找份新工作;而陳文茜和泛藍的政治人物們呢,失望之后還必須堅持在那個島上,因為她惟一可以依賴,也永遠無法背棄的,就是臺灣的2300萬人民,特別是那些有被趕到大海之憂的外省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