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衛安

2001年6月,我們上海市第三批援藏干部來到了雪域高原、走進了一百年前因抗擊英軍入侵而聞名于世的“英雄城”——江孜縣。
江孜有著悠久的歷史,相傳500年前,當地首領曲杰·饒敦貴桑·帕巴在江孜宗山修建了第一座宮殿,名為“杰卡爾孜”,江孜因此而得名。江孜是前后藏的通衢要道,因而很早就發展成為一個有著繁榮的商業、民族手工業的軍事重鎮,游人、信徒、旅客、商賈云集此地。一百年前,英國人侵略西藏,他們要進入西藏腹心地帶就必須經過江孜,于是一場抗英戰爭不可避免地在江孜爆發了。一百年過去了,江孜帶著歷史的烙印走進了新世紀。
我們8名上海援藏干部來到歷史名城江孜,首選考慮的是“進藏圖什么,在藏干什么,離藏留什么”的問題,很快大家就形成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江孜人,謀江孜發展”的共識。當時,江孜作為西藏第三大城市,創造了“西藏糧倉”奇跡,正面臨著走過一段輝煌之后,現正處于由糧食大縣向農牧經濟強縣的轉變之中。我們一到江孜縣,就顧不上高原反應和生活不適,深入全縣19個鄉鎮和基層,調查縣情,和當地干部一起確立了江孜發展的新思路。
按照新的工作思路,我們把對口支援江孜工作放在項目資金援助上,同時從江孜的長遠發展出發,努力加強當地人才、技術的培訓工作。我們依托上海在人才及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組織當地黨政干部、教育、醫療衛生等行業的管理人員30多人次到上海學習、鍛煉,并邀請上海等地的專家、技術人員來江孜,傳授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為江孜培養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建設管理人才。
為突破傳統發展模式,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江孜縣以市場為導向,以增加農牧民收入為根本點,積極調整農業經濟結構。以江孜大蒜為品牌,狠抓了以大蒜為主攻方向的種植結構的調整,建立了大蒜出口基地。去年與日喀則地區外經委簽訂了100噸的出口協議,走出了一條以外貿出口帶動特色經濟作物種植、引導種植業結構調整的新路子;提出了按照“小規模、大群體、小生產、大經營”的思路發展農區畜牧業,與高原之寶奶業公司聯營建立奶站,充分發揮援藏項目江孜種牛場的基地作用,形成了“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
近3年來,江孜縣GDP保持了近15%的增長,人均GDP超過了6000元,農牧民增收保持了8.5%增長,人均年收入達到2780元,走在了全區發展的前列。
實施“安康工程”,把項目向農牧業、農牧區傾斜,搞活農牧區經濟,增加農牧民收入,是上海市第三批援藏工作的重點。江孜援藏小組于2002年6月率先探索實施了這項惠及廣大農牧民,總投資達180余萬元的工程。江孜先后確定7個村為安康工程示范村,為江孜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農牧民增收探索新路,受到了干部群眾的稱贊。安康工程包括對村道路的改造,村委會軟、硬件設施的建設,農牧業的投入和實用科技的推廣,精神文明的創建,村環境的整治,大大改變了鄉村的面貌,極大地推動了農牧區經濟社會發展。

為了推進江孜縣農業機械化、農業結構調整和農牧產品流通進程,上海援建了江孜農機維修中心、江孜種畜基地、江孜農牧產品交易市場,這些項目設施一流、功能齊全,為發揮項目的效益,探索創新援藏項目管理機制,農機維修中心結合縣屬企業的盤活工作,與原江孜福利公司實施資產重組,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對交易市場,實施了經營權拍賣經營,對種畜基地采取了技術承包經營等,取得了明顯效果。此外,結合涌水災害治理,建成了全區縣城內規模最大、設施最好的宗山公園,對江孜閔行中學進行了改擴建,建成了區內最漂亮的綜合樓,還完成了援藏干部宿舍樓、機關周轉房、青少年活動中心、江孜消防大樓等援藏項目。3年間,江孜小組籌集完成了3500多萬元資金項目的建設任務。
在切實抓好各項對口支援的同時,江孜援藏小組還下大力氣推進項目拉動戰略,建立了項目庫及一系列有關項目管理制度。3年來,累計實施國家投資兩億多元,僅2003年就拿到2.3億元的國家投資的立項批復和概算批復,為后3年儲備了超過3億元的可實施項目。這些項目的實施,將有力地推動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為江孜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我們8名江孜援藏干部牢記組織重托,人人都把江孜當作第二故鄉,視江孜人民為父母。針對宗山地表涌水災害情況,果斷決定緩建“達馬場”工程,實施宗山廣場二期建設,60多戶受災群眾實施搬遷,建設了新村,改善了群眾的居住環境,使老百姓休閑健身有了新去處;我們還開展了“送光明、送溫暖、送真情”活動,從各自的高原補貼中拿出9000元,幫助卡堆鄉28戶貧困戶解決了照明和用電問題,為困難群眾送去了光明;我們8位援藏干部還與8位特困戶結成扶貧幫困對子,送去了扶貧脫困的良種奶牛,送上酥油、糌粑、大米、磚茶等,增強了特困戶創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氣;我們進藏的當月,就開展了捐資助學活動,與8位貧困學生結對助學,定期或不定期地去看望他們,帶去助學資金、學習用品,了解學習、生活情況,交流思想,啟迪人生……
悠悠高原歲月,拳拳赤子丹心。3年來,為了援藏事業,為了江孜的跨越式發展和脫貧致富奔小康,我們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堅定的革命事業心,團結拼搏,開拓進取,推動了當地經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使江孜各項事業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
我們相信,勤勞、樸實、勇敢的江孜人必然會在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江孜精神鼓舞下,在藏漢團結如磐石的共同奮斗中,鑄就“英雄城”新的輝煌,譜寫“紅河谷”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