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無憂指數上海篇
有的人停歇了,有的人依舊忙碌,5月的職場就在這平淡的節奏中走出了不平淡的足跡,盡管如此,機會依然存在,因為一切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中高級管理人才入主職場
在5月第一周前程無憂(www.51job.com)上海頻道的有效職位數便跌入了一個低谷--63817個,預示著職場盤整期的到來。在接下來的3周里,雖然始終以1000左右的數字平穩上升,但月平均64241個招聘數終究難與黃金月的狂增猛漲相匹敵,波瀾不驚中讓人不得不相信職場定律對市場的奇妙作用。綜觀本月職位分布,銷售類雷打不動地屹立龍頭地位,數量達到13755個(見圖1),獨占21%的分額,其中以非歐美合資合作企業、民企私企的需求最盛,一方面由于跳槽黃金月中的人才流動造成的職位空缺需要彌補;另一方面境外投資力度的增加,促進了一大批新企業紛紛建立,急需組建起一支高效而有力的管理層隊伍。因此,這些企業將招聘對象主要鎖定于那些具有一定銷售管理經驗的中高級人才。此類人才除了具備銷售技能和經驗外,還要擁有果斷的策劃決策能力、前瞻的組織計劃能力、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積極的創新能力。企業在評判一名優秀的管理者時,著重看該管理人員是否具有影響他人的能力,加強團隊的凝聚力并創造出更多的價值,管理人才的個人魅力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見圖1)

同樣,中高級管理人才的缺口也突顯在工程技術類職位上,一線生產管理人才成為新的人才競爭熱點。隨著上海的城市發展漸趨完善,高漲的地價和勞動力成本無形中提高了外商投資的門檻,盡管如此,對于那些投資商來說,優良的城市環境和人才素質仍然令他們心馳神往,因此許多500強企業選擇將分公司設立在上海,而把工廠設立在周邊城市(如蘇州、昆山等地),以上海為中心輻射管理的模式已經成為外資企業在國內發展的一種趨勢。當然人才招聘也不例外,積聚優勢的上海一直以來都是擇才的首選地,有數據顯示,2003年全市專業技術人員中大專及以上學歷人數就達到了78.97萬人,比上年增長8.24%。其中,研究生學歷人數就占到總數的3.9%。如此龐大的人才庫,又怎能不令企業愛不釋手呢?如今,在企業對于生產管理人才需求增加的時候,入門標準也有所提升。由于這類職位不同于普通的管理崗位,要直接參與到具體生產活動中,因此更偏重于個人的專業技術,管理者本身需要一定的專業能力,還要熟悉工藝流程、生產計劃、物料計劃等等。另外,相關的現場管理工作經驗不可缺少,因為從不影響生產運作的角度考慮,在新手與熟練工之間,企業更傾向于后者。對于初出茅廬的理工科畢業生來說,可以先從助理職位做起,實踐出真知是生產管理人才成長的必經之路。
外企不再獨掌"江山"
根據前程無憂(www.51job.com)數據庫顯示,5月非歐美合資合作企業風頭最勁(見圖2),9350個職位數在各大企業中獨領風騷,尤其在信息技術行業中,日資企業更是占盡優勢。一方面日本IT企業為了擴大本土軟件業而加緊對中國的投入,另一方面國內IT人才眾多,給予企業更大的選擇空間,出現"日風東進"的現象也是不言而喻的。當然本月民營私企也毫不遜色,僅以微小差距位于外商獨資(歐美)之后,發展勢頭可見一斑。 (見圖2)

外資企業曾經一度成為求職者眼中的寵兒,但是隨著民企的崛起,外資企業也面臨著人才競爭的挑戰。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國內的各類企業都在朝著國際化的方向發展,價值觀、理念、管理方式、待遇、晉升機制等與外企的差距在逐漸縮小,競爭力也在慢慢降低。完善的企業體制令不少中高級人才感到自己的才能無用武之地,工作也缺乏挑戰性。此時一些迫切需要與國際接軌的民企、私企正迎合了此類人才的需求,由此出現了外企人才流向民企、私企的趨勢,并將在今后一段時間內保持下去。面對挑戰,外資企業必須打造鮮明而有特色的企業文化,關注員工培養,尊重個人發展,讓員工與企業在較大程度上產生融合感,形成個人與企業共同發展的道路,是留才的關鍵之法。
新行業呼喚新人才
從51job數據庫顯示,上海咨詢業的人才需求在5月中升勢明顯(見圖3),緊逼信息技術行業和加工制造業。通過職位搜索,可以清楚發現,一些人才咨詢機構代理招聘和獵頭公司廣覓賢才的信息混淆了筆者的視聽,不過從那么多的咨詢公司上網列名,不難看出咨詢業在申城的發展勢頭猛烈。咨詢是一種幫助企業(客戶)把咨詢意見賣給客戶的市場行為,它相當于企業的"外腦",是協助企業最終實現市場化運作的助推器。隨著社會分工更加細密、信息分享不平衡,咨詢業的發展機遇由此產生。咨詢業涉及很多領域,工程咨詢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服務范圍極其廣泛,包括市場調查、項目策劃、可行性研究、勘察設計、采購咨詢、工程監理以及建成服務等,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咨詢工程師的參與和協助。(見圖3)
據專家介紹,目前國內已有近3000家工程咨詢單位,近50萬從業人員,但仍處于非職業化狀態,真正具備合格從業資格的人為數不多,綜合素質不高是造成人才稀缺的主要原因。2004年4月,我國進行了首次注冊咨詢工程師(投資)執業資格全國統一考試,這是對國內從業人員第一次進行資格考核。今后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并具有相關學歷、學位和從事一定專業工作年限者,均可申請參加一年一度的資格考試。期待更多對咨詢業的規范機制能夠盡早出臺,使中國咨詢業向著健康的態勢繼續發展下去。(見圖3)
5月上海IT職位數僅次于工程技術,從需求分布來看,依舊處于外商獨資(歐美)、外商獨資(非歐美)、合資合作(非歐美)、民營私企四家分食的局面。說到IT人,人們難免會聯想到軟件開發工程師、硬件工程師等崗位,其實不盡如此。現代的信息技術行業已經被廣泛地運用到各種領域,包括最熱門的汽車業同樣也與之緊密相聯。例如作為支撐現代汽車工程技術基礎之一的汽車半導體技術,在解決提高汽車性能、環保、能源、安全等問題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汽車信息產業正在以年均51.6%的速度最快增長,在國內的市場發展潛力相當巨大。從整個汽車半導體器件產業鏈中看,半導體芯片的研發與生產是汽車信息產業中的決定性因素,而優秀人才卻是重中之重。有資料顯示,到2010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的人才需求是25萬,目前中國所有大學每年畢業的集成電路設計碩士人才總數卻不足1000名,供求比例嚴重失衡是擺在企業和院校之間的首要問題。汽車IT業作為新興產業,也帶來新的人才需求,作為求職者只有堅持不懈地進行知識更新,才能跟上時代的節奏。面對未來,不知今天的你是否準備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