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從海
國務院部署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工作,溫家寶總理做出重要批示,指出推進投資體制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舉措,對當前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投資體制改革在中國經濟市場化改革進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計劃經濟時期投資決策權完全由中央有關部門掌控,到目前的投資決策多元化格局,表明中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在逐漸提高。但是,從此次中國經濟出現局部過熱和中央政府出臺宏觀調控措施來看,我們的投資體制尚有某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深化改革對于經濟的健康發展有著特別的意義。
理論上講,在交易費用為零的前提下,投資的效率與投資體制無關,計劃經濟體制與市場經濟體制可以達到同樣的效率。問題是現實世界里交易費用不為零是一個局限條件,因此也就有了投資體制孰優孰劣的比較。所謂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說的是在產權界定清楚的條件下,近于無數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經濟主體看著價格行事,以價高者得的準則進行市場交易,使稀缺的資源到達善用者手中,整體經濟達到所謂帕雷托最優。
在知識有限性和交易費用客觀存在的約束下,分散決策的市場經濟投資體制要優于中央集中決策的投資體制。這是因為:(1)在信息成本一定的情況下,市場經濟主體的價格信息和需求信息擁有量要多于中央計劃管理部門;(2)在信息擁有量相同的情況下,市場經濟主體的信息搜集和傳遞成本要小于中央計劃管理部門。因此,投資體制改革應朝著分散決策的方向運行,中央計劃部門制定經濟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等宏觀決策,微觀的投資決策放手讓市場經濟主體去做。
面對上半年突如其來的宏觀調控,多數主力機構束手無策,股指無奈深幅下挫。因此,深化投資體制改革,改善宏觀調控,從長遠來看,對于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保持股票市場穩定性的積極意義是顯然的,無疑是中國股市的長期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