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界義
暮春的一天,我熟識的一位青年忽然來電話說:武清區鄉下一位孤寡老人的房子透風漏雨,沒法兒住了,村里也無力解決,這可怎么辦呀!
事情原來是這樣:
幾年前,這位青年在北京一所大學進修。周末逛菜市場的時候,經常遇見一位70多歲的老人騎著“鐵驢”來賣蔥。上前搭話,才知道他是天津武清人,名叫鮑學鎮,家住張北屯鎮東樓村,一輩子沒成家,無兒無女,十分清苦。這境況使青年人深為同情。
幾年后,這位青年完成了在北京的學業,回天津在一家公司供職。閑暇去農貿市場,竟又遇見這位老人還在賣蔥,只是比先前更顯衰老了。年輕人的心靈酸楚地一震,決心以自己的綿薄之力為這位孤寡老人盡些義務。于是,這位青年就經常抽空乘長途汽車去老人的住處探望,幫助老人做家務,給老人以生活接濟。如此已堅持了3年之久。房子透風漏雨的事,是前幾次去發現的,幾經周折不得解決,才向我訴說。
我被這故事深深地感動了。一個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人,對一位素昧平生的孤寡老人竟有如此熾熱的愛心,這該是何等胸懷、何等精神!我少時念書,曾聆聽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教誨,而真正身體力行者畢竟是少數。特別是在當今被一些人初為“世風日下,物欲橫流”的年代,舍己為人實屬難能可貴。但這樣的事就發生在我身邊,發生在我熟識的青年身上。這怎能不讓我激動!
我受著這愛心的鼓舞,即刻撥通了與之有過工作聯系的武清區一位領導的電話,向他報告了事情的原委,并請他關注解決。這位武清區領導及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特地派專人實地察看了老人的住房,很快撥出專項修繕費予以維修,解除了一位老人和一個熱血青年的后顧之憂。
事情過后,忽然想起曾經光顧過這位青年租住的小屋。迎面墻壁上掛著一幅主人自己畫的旭日東升圖,想那紅紅圓圓的太陽,那噴薄四射的金光,簡直像一曲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發揚光大的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