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煥龍
陜西省慈善協會資金募集部的一份資料顯示:協會成立七年來,共收到各類善款800O多萬元,凡是超過10萬元的大宗款項,90%以上的都是徐山林會長親自勸募的。
這個數字,既說明他德高望重的人格魅力,又顯示了他千方晤計推進慈善事業的不懈努力。
他常說:慈善事業是好事,又是難事,一切善事都要錢才能辦減。只有深入宣傳,廣泛募集資金,才能把好事辦好。他當了多年常務副省長,從揮筆批錢到勸人捐錢,這個轉變很不容易。他放下架子四處奔走,苦口婆心地向人們宣傳陜南貧困山區涉水陂河之險,講述陜北飲水貴似油之難,為殘疾人呼號,替孤老孤兒募捐……他以愛心和誠心感動了許多人,勸募來大批善款。
他向一位大企業的老總講述了一則“橋的故事”:省慈善協會曾幫助巴山深處的紫陽縣聯合鄉修建了一座“慈安橋”,當時是為了解決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和學生上學的渡河困難。沒料到2000年7月13日,這里遭到特大暴雨洪水災害,全鄉道路毀于一且。僅剩下這座懸空飛架的慈安橋成為惟一通道,一河兩岸,方圓數十里的干部群眾和救災官兵都從這座橋上通過,每火人流量超過3000人次,十幾天功夫從橋上運輸的各類救災物資達100多噸,使許多災民從這座橋上死里逃生,又使許多災民從這座橋上及時獲得衣食救助,這座橋真正成了數千災民的“救命橋”……這個真實故事,使這位老總深受感動,慷慨解囊捐資150萬元,決心幫助陜南山區修建更多的“慈安橋”。
今年秋季開學時,漢濱區大同鎮的初三學生張本瑗姐弟再次收到徐山林夫婦寄來的錢物和書包,這已是她(他)們被“徐爺爺”扶助的第6年了。1997年6到8月,張本瑗的父母先后被癌癥病魔奪去了生命,撇下了9至11歲的三個孤兒生活無著面臨退學。一位好心人寄信將這一情況告訴了徐山林,他立即讓夫人陳天芝寄去米面食油和800元錢,并委托當地朋友幫孩子檢查身體,安排生活和學習。
轉年5月,他和夫人專程來到三個孤兒的家,送去錢物,并為他們落實了18歲前每人每月90元的生活補助和義務監護人。之后,每年春節和秋季開學時,他都讓夫人寄去過年費、報名費和新衣服、新書包等。前年6月,他又親自察看孩子們的今住房,出資為孩子們翻修了舊房,加固了危房。去年冬季,老大張林已光榮入伍,徐山林十分高興,至今張林還經常給徐山林寄信,報告他在部隊的進步和弟妹情況,徐由林也復信張林,要他好好服役,勤學苦練,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用之人。這件事曾引起眾多媒體關注,當《三秦都市報》記者采訪時,他高興地為報紙寫下了“為善最樂”四個大字,表達他獻身慈善的博大胸懷。
年近古稀的徐山林,在他為之獻身的慈善事業上越走越踏實,越干越有勁,透過他飄拂的白發和奔走的身影,人們看到了一位老者和善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