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紀
牛群那張給人們以無盡歡笑的臉上是不是寫滿了善良?
是啊,我透過鏡頭看到了。我想大家也都看到了。
那天,牛群正在主持中華慈善總會的一次新年聯歡會。那個會上,牛群出色的主持與表演使大家在笑聲中深切感受到一種美好的親和力和一種強勁的活力。這兩種力量長久地在人們的心中激蕩著。
牛群的藝術形象和人格力量就長久地在人們的心中。盡管他現在很少出現在文藝舞臺上了。
那個聯歡會,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的孫女小香玉也到會表演了。牛群介紹她時妙語連珠,說得小香玉是又想發狠又想樂。接下來,小香玉的表演便十分酣暢。
對于“慈善”的各種活動,牛群一向是積極的。我所接觸到的,他為“慈善”的演出一向是真的義演,真的無私奉獻。2004年初的一天,在中華慈善總會的辦公室,一份靜靜地放在桌上的文字材料又告訴我,牛群剛剛又把一次演出的出場費、車馬費全部捐給了慈善事業。
牛群那張正仔細傾聽會議發言的照片是我在中華慈善總會的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上拍攝的。我特別注意到,那次會議的整個過程中,牛群自始至終特別專注聽會議的發言,他可是誠心誠意地關注著中華慈善總會的工作,關注著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那次會議上,我還拍攝了他與閻明復會長的合影像。另一張他與閻明復的合影,是在那之前的一次慈善活動中。那次慈善活動中,牛群充當的完全是一個攝影師的角色。在慈善的各種會議上,他與大家郴特別熱乎,沒有一丁點大明星的架子。遇見為慈善事業做山貢獻的各界人:卜,他常常會向人家清教各種問題。牛群也是一個追星族,他特別愛追的是慈善的明星。在中華慈善總會的—次會議,一位老教授熱心慈善事業的事跡使他很感動,便即刻追上去學習,還清這位老教授簽名、題同。當然啦,遇上關心慈善事業的大領導,他也是不會放過的。那不是嗎,他又跑到全國政協副主席萬國權同志的跟前,請萬主席題問去了,還一臉的憨笑。不過他請萬主席題詞可不足給他自己題,而足給他在安徽蒙城的那所專門為困難的聾啞孩子開辦的學校題的,是為他的那些可愛的學生們題的。
為了中國的慈善事業,為了那些可憐的孩子們,牛群捐獻了自己的一切。對牛群的這一舉動,大家都非常感動,,但也有人不相信,還有人說三道四。我是相信的,完完全全的川信。因為我到過蒙城,直接接觸過牛群,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牛群是怎樣——個大好人。
我是2003年7月到蒙城的。那時的蒙城滿眼都足災害的創傷。還沒有見到副縣長牛群時,我問那里的縣委書記,牛群—年能有多少時間在蒙城。縣委書記掰著手指,毫不含糊地大聲說:“三分之四!”
我有點驚愕。但當我與生群直按接觸時,我才理解了這“三分之四”的真實含義。我看到的牛群,真的足沒日沒夜地工作著,完全沒有8小時工作的概念丁。除去與縣領導班子一起為救災,為發展經濟發揮他獨特的作用,他特別關心的還是那些孩子們。當時,他正在為怎樣使那些孩子開學以后能用上優質的助聽器而四處聯絡、到處奔波。我幾次聽他說起為什么要給這些孩子配最好的助聽器,劣質助聽器對孩子的危害有多么大。為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他去募捐。他,一個大名鼎鼎的牛群也要到處求人了。他的那種執著、那種對困境中孩子的深厚的情感,使我深深地感動著。
他說他一直非常愉快,,可我也看到了他的勞累、疲倦與焦慮。他也比我一年前見到他時老了許多。
在那里,當我看到他和那些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我才真的明白,他這樣一個完全可以輕松可以瀟灑過活的藝術家為什么甘心過這樣的日子。
在蒙城的招待所,牛群忙完工作之后到了我住的地方,我們淡了——個晚上。那個晚上,我們沒有淡藝術,可我有一種強烈的感覺:牛群還是一個最優秀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