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金
國際小母牛項目組織(簡稱HPI)是一家非官方的國際鄉村發展機構,總部設在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HPI通過向小型農戶提供畜禽、技術和相關服務來減輕饑餓和貧困并改善環境。HPI幫助農戶把牲畜作為可持續農業全面發展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自1944年創立以來,國際小母牛項目依據HPI創始人丹·韋斯特先生提出的“送人一杯牛奶,不如助人養一頭奶牛”的最初理念,HPI已連續50多年采用“教人以漁”的方式扶持農戶,成效遠勝過“給人以魚”的短期救濟。今天,HPI在世界上125個國家和美國的35個州扶持過的家庭以及他們的村社正過著自力更生的生活,數百萬的人們享受著健康、富裕和幫助他人的快樂。
HPI在1996年獲得了美國總統頒發的志愿者行動獎,1990年獲得結束饑餓總統獎,是美國國際志愿者行動服務協會的成員之一。HPI在全球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北美和中歐以及東歐設有28個地方辦公室,工作人員都從當地聘用。這些辦公室與當地各級推廣機構合作開展工作。
針對中國農村貧困家庭和需要幫助的受災人群,HPI中國項目積極與各方面通力合作,致力于減輕貧困以及保護環境。HpI中國項目向農村家庭和社區援助畜禽和可持續發展的畜牧技術,幫助受援者實現自力更生,同時提高他們的能力去發展社區和幫助他人。HPI中國項目注重提高貧困家庭的生存技能,而不僅僅是短期的福利和救濟。
1946年HPI通過聯合國善后救濟總署向中國贈送了550頭奶牛。1984年春四川省畜牧局組團訪問HPl美國總部,同年秋獲得批準申請在四川實施項目。1985年10—11月HPI援贈的第一批158只種山羊和200只種肉兔分別從英國和美國運抵四川雅安、簡陽和大邑,最早的三個項目正式實施。
HPI中國辦事處于1987年建立,先是掛靠在四川省畜牧局,1992年正式單獨注冊為美國國際小母牛項目組織成都辦事處,代表總部實施和管理HPI在中國的全部項目。目前HPl中國(成都)辦公室共有18位專職工作人員、10位顧問和全國200多名志愿者,與政府和非政府機構的專職或兼職項目伙伴合作管理基層項目。
國際小母牛項目的發展方法由十二條“公正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石”組成。HPI中國項目貫徹執行中國政府關于農村發展和開發扶貧的政策,堅持以HPI的12條基石為指南,按照HPI的以基石為基礎的計劃與管理模式,結合中國農村實際情況,立足社區發展,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觀,注重扶貧者的廣泛參與,以優良畜禽品種為主要扶貧工具,以發展畜牧業為主要手段,結合“傳遞禮品”,發展項目。
傳遞禮品體現了HPI項目發展模式的核心理念。在傳統的HPI項目里,牲畜被提供給項目受援農戶,而“傳遞”則是所提供的援助牲畜的后代被提供給項目區的其他項目參與農戶。在這種情況下,接受牲畜的農戶變成了積極的項目參與者和社區發展的參與者。小母牛項目傳遞禮品的模式作為一種發展機制激發了受援者對社區的責任。HPI中國項目結合禮品傳遞和小額信貸機制,實行包括借畜還畜、借畜還款和借款還款等多種形式的禮品傳遞。同時引入“龍頭企業”,積極帶動項目農戶,促進了分享與關心。這個發展模式已經被地方政府機構、蹦及。政府或艮間資助的農業畜牧業發展項目廣泛借鑒和采納。
國際小母牛項目組織在中國的長遠目標是越來越多的鄉村實現持續性發展,使貧困農民過上富裕生活。國際小母牛項目在參與開發和改變鄉村面貌方面的追求高質量、高標準,這個目標是通過與當地機構和圖體的密切合作,開展培訓和項目交流,以及從內外兩個方面對項目工作進行不斷總結來實現的。國際小母牛項目組織的宗旨是幫助農戶實現健康、充實和富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