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宋室南渡到孝宗時期,理學的發展呈現興盛勢頭,宋詩也于這一時期走出了北南宋之交幾無大家的相對蕭條局面,迎來了它的中興時期。南宋前期理學興盛與詩歌中興局面的同步出現,有其內在的關聯性,理學家普遍具有的較高的文學素養、理學思想對文學觀念的滲透及理學家與文學家在某些方面的相契合,是形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 南宋前期 理學 宋詩 同步興盛
〔中圖分類號〕B244;I20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47-662X(2004)05-0140-04
一
理學在南宋的興盛,原因復雜多樣,擇其要者,主要在于社會和學術兩個方面。
就社會原因而言,南宋偏安局面形成以后,高宗趙構為了開脫其父兄痛失半壁江山的千古罵名,把罪責全部歸咎于北宋徽宗朝宰相蔡京。蔡京是北宋新學思想家王安石的學生,故其師王安石也連坐而被視為亡國罪人。與此相反的是,二程洛學在當時聲望日高,地位日重。高宗本人及朝中權要普遍喜好二程學說,以致推重二程洛學成為南渡初年思想界的普遍風氣。紹興七年(1137)正月,吏部侍郎呂祉在給高宗的奏書中說:“臣竊詳程頤之學,大抵宗子思中庸篇,以為入德之要,……近世小人見靖康以來其學稍傳,其徒楊時輩驟躋要近,名動一時,意欲歆慕之,遂變巾易服更相汲引以列于朝,則曰:此伊川之學也。其惡直丑正欲擠排之,則又為之說曰:此王氏之學,非吾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