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外包已成為企業降低成本、獲取競爭優勢的一種有效戰略。全球性業務外包能夠帶來短期和長期效益,但它同時要求建立一個成功的聯盟,還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即使這樣,企業在外包過程中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即企業在外包中將會遇到意想不到的風險,其中有些屬于管理上的,有些屬于策略上的。尤其是在與承包商的合作中充滿著復雜的矛盾。對企業來說,包與不包是一個博弈的過程,外包成功無疑將使企業能以較低的成本賺取豐厚的利潤,而外包一旦失敗也會為企業帶來無可挽回的惡果。因此,如何正確分析外包的優劣并規避風險是擺在目前許多企業面前的一個難題。本文正是利用博弈理論對企業業務外包行為進行分析,對業務外包企業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
一、企業與承包商的博弈類型分析
企業與承包商的合作,其目的是雙方都是為了通過合作使自身能夠獲得更大的利潤,因此雙方在利益分配上必然帶來博弈的問題,也就必然會出現一些博弈行為及博弈現象。基于這一觀點,就上述提及的風險展開討論。
企業與承包商的協作實際上就是博弈,協作均衡、穩定與博弈均衡存在著天然聯系。就行為主體方面而言,參與人是企業與承包商或合作商,即博弈中選擇行動以最大化自己效用的決策主體;決策變量就是主體選擇行為的概率選擇變量,對企業而言,是選擇外包還是合作的概率選擇變量,對承包商及合作商而言,是選擇與外包企業積極合作以圓滿完成任務還是未完全付諸努力致使不能按時按質地完成任務的概率選擇變量;戰略是企業選擇行動的規則,即企業應該在什么情況下選擇什么行動;信息是企業在競爭中的知識,特別是有關其他企業的特征和行動的知識;支付函數就是企業協作中獲得的效用水平,是每個企業真正關心的東西;結構是企業與承包商感興趣的要素的集合;均衡與穩定是企業與承包商的最優戰略或行動的組合,本質上是雙方在合同協議條款中所反映的狀態。
從雙方合作的過程來看,企業不愿在簽訂合作合同、協議后,再陷于由于承包商未能履行協議,而加以反擊。因為,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承包商未能履行協議必有其自圓其說的原因,在這種清況下,即使企業打官司,對承包商加以制裁,也勢必造成時間、成本上的浪費,這必將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對企業自身也將造成巨大的損失,另一方面,承包商也會出于企業的報復而蒙受一定的損失。因此,雙方勢必在合作談判的初期進行周密、詳細的談判,以避免出現上述情況。這從博弈分類上符合“靜態博弈”的條件。關于承包商的特征,成本、效益平衡點,及真正的企業實力等方面的信息,企業不可能掌握的非常充分,從而獲得準確的知識。因此可以認為雙方的合作屬于“不完全信息博弈”。
1.問題描述。不失一般性,本文假設企業在就某一業務進行外包的可行性分析,并假設企業若不外包該業務也要選擇其他企業進行合作。其中,若企業選擇外包且在外包過程中承包商積極合作并圓滿完成了任務,則企業將獲利m(萬元),承包商也將獲利n(萬元);如若承包商由于其它原因未能圓滿完成任務,那么企業的收益為x(萬元),而承包商的收益為y(萬元),這是企業選擇外包將出現的局面。反之,如企業放棄該業務外包而改為合作生產,那么此時若得到合作企業積極協作,企業仍可獲利a(萬元),合作企業也可獲利b(萬元);而若合作企業同樣由于其它原因未能圓滿完成任務,則企業會因此收益c(萬元),合作企業也將因此收益d(萬元)。因此,相應的盈虧矩陣表如下:

2.不完全信息的靜態博弈。從上述問題描述可知,企業對承包方的預期收益是不確定的,承包方是否積極合作取決于其承包業務所獲利潤的高低以及承包方的信譽程度。企業作為一個理性行為個體,無疑會追求利潤最大化,風險最小化。因此,假設企業以θ的概率選擇外包,以1-θ概率不選擇外包而選擇合作;承包方以λ的概率選擇積極合作并圓滿完成外包任務,以1-λ的概率選擇未能圓滿完成任務,這樣企業期望收益函數為:
E1(θ,λ)=θ〔λm+(1-λ)x〕+(1-θ)〔λa+(1-λ)c〕
其中,企業采取外包將獲得的收益函數為:Eθ(θ,λ)=λm+(1-λ)x
企業采取合作將獲得的收益函數為:E1-θ(θ,λ)=λa+(1-λ)c
企業要采取業務外包而非合作,則將有如下關系:Eθ(θ,λ)≥E1-θ(θ,λ)
令Eθ(θ,λ)=E1-θ(θ,λ)
則有:λm+(1-λ)X=λa+(1-λ)c
c-x
得出:λ*=———————
(m-a)+(c-x)
同理,承包方期望收益函數為:
整理得E2(θ,λ)=λ〔θn+(1-θ)b〕+(1-λ)〔θy+(1-θ)d〕
其中,承包方積極合作并能圓滿完成任務而獲得的收益函數為:
Eλ(θ,λ)=θn+(1-θ)b
承包方因其它原因未能按時按質完成任務而獲得的收益函數為:
E1-λ(θ,λ)=θy+(1-θ)d
承包商若要采取積極協作爭取圓滿完成任務,則將有如下關系:
有Eλ(θ,λ)≥E1-λ(θ,λ)
令Eλ(θ,λ)=E1-λ(θ,λ)
則有:θn+(1-θ)b=θy+(1-θ)d
d-b
得出:θ*=———————
(n-y)+(d-b)
則企業對承包商(或合作商)業務外包不完全信息的Nash均衡點為:
d-b c-x
(θ*,λ*)=————————,————————
(n-y)+(d-b) (m-a)+(c-x)
上式表明企業業務外包、承包商(或合作商)之間的博弈采取混合戰略,同時企業是否外包業務的意愿程度取決于θ*的增大。可以看到,當θ*→1時,有n-y→0,表明企業是否選擇外包取決于承包商在企業外包過程中采取積極合作和未積極合作兩種情況下所獲得的收益是否接近,因此,當y→n時,企業將選擇業務外包。同理,承包商選擇積極合作并力爭圓滿完成任務的意愿程度取決于λ*的增大,可以看到,當λ*→1時,有m-a→0,表明承包商是否積極合作并能圓滿完成任務取決于企業在該條件下,外包和合作所取得的收益是否接近,因此,當a→m時,承包商將積極合作并力爭圓滿完成任務。
命題延伸:企業引入激勵機制,會增加外包成功的可能性,并促使其在合作過程中積極合作,有利于企業的業務外包取得成功。
這是因為,假設企業為了激勵承包商(或合作商)承包外包業務,并在承包過程中與該企業積極合作,如果承包商圓滿地完成了所承擔的業務,從而使企業在業務外包上取得了成功,那么企業承諾給承包商w(萬元)的獎勵,以激勵承包商重信譽、守合同。這樣按上面的博弈模型的描述,此時企業的期望收益函數為:
E1(θ,λ)=θ〔λ(m-w)+(1-λ)x〕+(1-θ)〔λa+(1-λ)c〕
其中,企業采取外包將獲得的收益函數為:Eθ(θ,λ)=λ(m-w)+(1-λ)x
企業采取合作將獲得的收益函數為:E1-0(θ,λ)=λa+(1-λ)c
令Eθ(θ,λ)=E(θ,λ),
c-x
得出:λ=————————
(m-a-w)+(c-x)
顯然;上式由于w>0,則λ>λ*,說明企業對承包商引入獎勵激勵機制時,承包商積極合作并圓滿完成任務的概率大于自然類型的選擇,會努力配合該企業從而促成了外包的成功,進而減小了外包的風險。
二、結論與建議
企業業務外包是節約成本,增加利潤的有效經營方式。在與承包商的合作關系中,承包商努力合作的程度當然取決于其自身的意愿,但這種意愿的高低與企業自身的收益緊密相連。企業應使承包商看到:企業在外包和合作兩種方案中所獲的收益相差并不很多,而不會出現當企業從外包中的收益遠大于通過合作的收益時,而承包商的收益并無太大變化這種不合理的情況發生。這樣,承包商才會保持一種平衡的心態與企業合作,近而完成企業交給的任務。相反,如果企業總是試圖盡量壓低承包方的利益,一味只顧自身利益最大化,或在與承包商的談判中過于追求通過外包獲得的收益而忽視通過合作獲得的收益,并同時還期望得到承包商積極合作,那只是一廂情愿,其面臨的風險是:勢必會陷入承包方不真正合作,以至不能按時按質地完成任務的困境,從而達不到業務外包的真正目的。
此外,在與承包商的合作中,適當引入獎勵激勵機制。雖然會使自身損失一小部分利潤,但卻可以規避承包商不合作的風險,進而使外包得以順利實施,以達到企業業務外包的真正目的。
(作者單位:北京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