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蛋里發現完美翼龍
《自然》 2004年6月10日
人們尋找保存完好的古代生物骨骼化石,以了解生活在數百萬年、甚至數億年前的生物。但中國的研究者發現的一種遺骸,雖然其物種本身早已消逝,但這個生命本身,仍在胚胎之中,沒有誕生。
這種不幸的動物是翼龍,它的發現者是中國科學院的汪筱林和周忠和。這次發現的翼龍胚胎化石發現于遼寧省錦州市義縣地區,化石保存在一灰黑色頁巖中,距今約1.21億年。
胚胎形成得很好,這表明在它遭遇覆滅的最后幾天,可能安然無恙,一切順利。但是它沒有機會出世了。兩位研究員認為,火山爆發之類的自然災難導致了它突然死亡,所以這些蛋才保存得這么好。
翼龍的不幸正是研究者的幸運。標本中,翅膀和皮膚組織的印記與骨頭和骨架一樣完好。
這個化石是有史以來發現的第一例翼龍胚胎。根據研究者的論文,它的歸屬毫無疑問,相當長的第四指和發達的三角脊的肱骨,都證明這是一只翼龍。
汪筱林說,這個小生物還讓人們對翼龍有了新的認識。翼龍蛋只有53毫米長、41毫米寬,比一個標準雞蛋還小。但胚胎有27厘米的翼幅,成年后將擴張到4倍多。
此外,這個胚胎可能代表了翼龍在其胚胎發育過程中的最后階段,保存有完整的骨架和翼膜,同時具有出生后幼年階段的許多特征,這些特征預示著這一翼龍胚胎可能即將破殼而出,像現代的小鳥一樣,“發育良好的翅膀表明,孵出來之后,就能獨立飛翔,自己吃食。”
告別單調的機箱
《商業周刊》 2004年6月8日
容量超大的電池,巨大的存儲空間,易折疊、高分辨率的顯示器,這已經是很好的個人電腦了,但還不足以讓人們掏出辛辛苦苦賺來的銀子。必須有另一種創新:把這些配件裝進漂亮的外殼。
這些年來,這已經變成了技術最缺乏的部分。不錯,蘋果公司(Apple)現在是電腦世界藝術風的引導者,它努力做出許多新產品——從便攜式電腦,到革命性的音樂播放器。但除此之外,挑選范圍越來越小:大部分都是雷同的產品,構思貧乏陳舊。
在計算機產業里,這種情況不可避免。個人電腦制作商越來越依賴于“微特爾”組合——微軟和英特爾所制定的設計規則,這規定了電腦的功用和外形。每個廠家都是把有限的幾種電腦賣給成千上萬的顧客,這形成了巨大的規模經濟,但也限制了創造力。
許多個人電腦制造商都順應了這個潮流,而不是與之對抗。最主要的是一個問題:熱量。英特爾前總裁摩爾有個著名的預見,即芯片的速度每18個月翻一番,但他忘了提及,由此產生的熱量也會更大。
這意味著制造商必須把大量時間都用來保證新產品正常工作,而不是創新。穩定性始終是第一位的。
但是現在,個人電腦逐漸面臨著一些競爭,包括帶攝像頭的手機,可做PDA、可以收發電子郵件和數碼圖片。在這種壓力之下,創新在所難免。
設計者在尋找新材料,減少電腦的塑膠感覺。
英特爾和微軟還在醞釀著更大的變化。今年晚些時候,基于英特爾“PCI Exprees”芯片的電腦將會面世。由于加快了速度,電腦在實時工作時性能更佳,信號更清晰。
新設計還致力于減小體積,增大容量。人們將會看到更輕更薄的便攜式電腦。
另外,英特爾對無線網絡技術Wi-Fi的吸納,使得Wi-Fi正在變成主板的標準特征之一。這意味著,個人電腦的配件并不是非得裝在一個機箱里——甚至不需有形的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