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
不良貸款是全球性的問題,各國處理這個問題的經驗和教訓值得相互借鑒。日本不良貸款的教訓主要是兩方面的,一是處理現存不良貸款的教訓;二是在采取措施防止產生新不良貸款的過程中的教訓。
在處理現存不良貸款方面應吸取的教訓是,對該問題的輕視以及拖延將不可避免地發(fā)生,而這會導致該問題逐漸擴大。
不良貸款問題被低估和拖延的原因之一,在于銀行經營者和監(jiān)管部門都不想對此承擔責任。政客也擔心大規(guī)模處理不良貸款會對經濟和就業(yè)產生嚴重影響。換句話說,負責處理該問題的人缺乏動力。結果問題變得越發(fā)嚴重。
不良貸款會阻礙經濟增長。銀行業(yè)眾口一詞地說是由于經濟低迷導致不良貸款增加,問題應歸咎于經濟和經濟政策,而不是銀行。然而,與此相反,最近研究表明,不良貸款能夠破壞宏觀經濟。公司會越來越警惕與面臨還貸問題的公司進行交易,而這會縮減整體經濟交易量。市場主體有時會意識到,金融機構持有的不良貸款實際上被低估了。未能確切了解問題的程度會導致各種猜測,而這些猜測會引起股價的劇烈變化和貨幣投機。而這正是日本過去10余年的經歷。
這可以使我們充分認識不良貸款并及時處理不良貸款的重要性。一定要采取措施避免對問題的低估。首先,應嚴格定義不良貸款。日本直到1998年3月才采用與美國證監(jiān)會類似的標準。即便在此后,混亂依然存在,因為仍在使用不同的定義,因而難以準確地評估貸款。為保證準確評估,須嚴格做到以下三點:銀行守規(guī);審計員嚴格核查;金融監(jiān)管部門嚴格稽核。
日本的銀行、審計和監(jiān)管部門長期勾結,加重了不良貸款的問題。盡管意識到不良貸款情況正在變得越來越糟,但他們擔心完全披露此事會導致恐慌。因此,情況未被披露,而是通過采取些小的內部措施來處理,同時等待經濟復蘇。在過去15年中,日本的金融監(jiān)管部門和銀行曾多次聲稱最糟糕的階段已經過去了。但是實際上問題似乎變得越來越糟。在不良貸款問題剛露出苗頭時不被重視,但隨時間推移,問題越來越嚴重,很明顯需要大規(guī)模的資金。相應地,不良貸款造成的實際損失隨著時間不成比例地飛速增長。結果,對銀行和金融監(jiān)管部門的信心被大大減損,經濟遭受負面影響。
充分理解不良貸款的程度之后,就要迅速處理。這涉及銀行儲備的增加和注銷不良貸款的速度。有許多辦法可注銷不良貸款。比如,可以將不良貸款賣給私人投資基金,或者由政府組建一個機構來購買壞賬。但可以肯定,盡快將全部不良貸款都處理掉,比采取什么方法更重要。否則銀行很難重獲信用,對經濟活動萎縮的憂慮和由于猜疑而引起的經濟混亂將會持續(xù)。
對不良貸款采取的過激處理可能引起存款人的恐慌,并且導致公司破產和就業(yè)狀況的進一步惡化。一些人認為,遭受損失的儲戶自己應為在問題銀行中存款負責,無能力還貸的公司應破產,資源流向那些運行良好的公司,而這一切將對經濟大有好處。然而,由于事實上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小儲戶當然很難充分了解銀行的財務狀況是否良好。因為銀行信息披露不充分,也很難簡單責備儲戶。因此,日本的政策是一面處理金融機構的問題,一面對存款提供充分的政府擔保。最近,金融機構的信息披露也得到了加強。
在小淵惠三執(zhí)政期間,政府認為不良貸款是不良經濟條件的產物,所以優(yōu)先采取了刺激經濟的措施,而未認真處理不良貸款的問題。因而,日本財政赤字猛增。但是只要不良貸款存在,就會導致經濟混亂,如果不直面不良貸款的話,問題不能通過宏觀經濟政策來解決。財政赤字的增長和不良貸款拖而未決可能嚴重阻礙經濟復蘇,從而使日本處境更糟糕。小泉純一郎執(zhí)政期間,通過恢復財政紀律和大批處理不良貸款而取得進展,但如何減少膨脹的財政赤字仍是個問題。
就日本處理現有不良貸款的經驗來看,迅速、徹底、毫不遲延地處理問題非常重要。但顯而易見,僅如此不能夠解決問題。即使當下的問題得到解決,如果不良貸款的根本原因未得到解決,只會導致未來產生新的不良貸款。并且,在經濟的上行周期,很可能由于對公司部門貸款的高速增長,從資產負債表來看風險是降低了,但實際未來的風險卻在增加。因此解決不良貸款的根源問題是更為基礎性的。
日本集中采用兩種辦法。一是銀行改革,二是振興證券市場。讓我們先看看銀行改革。不良貸款是由于銀行不能正確管理借貸風險而導致的。在日本眾所周知的“鐵三角”之下,發(fā)生了許多缺乏生產效率的投資,這些投資是過度的,不能收回成本,最終成為不良資產。管理風險的理想辦法是首先對風險進行評估,然后確定借貸條件以抵消風險,并且應當保有充足的資金。
此外,通過對信用貸款、財團貸款和信用衍生產品進行出售或證券化等方法,可以將風險分散,從而降低銀行面臨的風險。在日本,由于房地產抵押占主導地位,房地產價格大幅下降,增加了不良貸款的規(guī)模。通過吸取以上教訓,目前廣泛認為,貸款應該依據該項目產生的現金流量發(fā)放,而不應在發(fā)放貸款時過度依賴于房地產抵押,因為資產價格泡沫破滅總是通過抵押物價值的大幅度下降而產生大量不良貸款。
幫助防止不良貸款再次發(fā)生的另一個措施是振興證券市場。由于日本經濟嚴重依賴于銀行,全部的經濟風險都集中在銀行。然而,由于銀行吸儲是以還本付息為擔保的,而且在結算體系中起到重要作用,將風險過度集中于銀行確實是個問題。鼓勵公司除了向銀行貸款以外,發(fā)行股票和債權來集資,個人和機構投資者可以購買這些有價證券并承擔其風險。在日本,振興證券市場已經成為一項國家政策。擴展債券、股票和其他金融衍生產品市場可以分散銀行信貸集中并且高速增長的風險,我們試圖以此政策來防止不良貸款的再生。
作者為日本野村控股有限公司(Nomura Holdings Inc.)董事長。根據作者在“北京國際金融論壇”發(fā)言及本刊記者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