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18日,由銷售與市場雜志社發起評選的“影響中國營銷進程的十大企業”頒獎典禮在北京隆重舉行,獲獎企業在不同的時期,都曾在中國營銷史上留下過濃重的一筆,他們的營銷理念和方法對眾多企業而言,是一部鮮活、生動、精彩的營銷啟示錄。
成功可以借鑒,但不可復制。當我們把回望歷史的目光投向未來時,中國營銷的未來之路又在哪里呢?
2005年,WTO承諾的兌現使大部分產業領域以及重要的分銷、服務領域全面開放,更多的國際資本正在或即將進入我們的行業和市場。反觀國內企業,銷售收入停滯不前、銷售成本節節攀升、市場份額日漸萎縮是眾多企業的營銷現狀。現實的壓力和自身的困局,展現給中國企業的未來之路迷茫而又不清晰。
營銷迷局皆因方向迷失,決定性的突圍須從戰略層面解決。解決問題要“大處著眼,小處人手”,而我們更多的卻恰恰是“小處著眼,小處人手”。因此即使我們把營銷的細節做得無與倫比,但看不清未來就注定了我們不能走出一條光明之路,偏離趨勢就意味著遠離了成功。那么什么是未來營銷的方向和趨勢呢?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未來之路,因此對于這個問題,聯想有它的國際并購,華為有它的“3G”攻略,格蘭仕有它的從“國內品牌,國際貼牌”到“國際品牌”……
或許,從表面來看,企業的未來之路不同。但深層次來講,一體化、整合化、品牌化、服務化、國際化、兩極化是外部市場格局變化的要求,也是未來中國企業營銷的趨勢和升級方向。
一體化:中國企業的營銷理念并未滲透到企業的各個部門,因此銷售部門同市場部門之間的矛盾至今未能有效解決,財務、人力資源、采購等部門對營銷沒有清晰的認識,所以有時非但不能為營銷部門提供支持,反而起到負面作用。一體化就是要企業的各個部門都要具有統一的營銷理念,從而把各部門統合成一部戰車,實現銷售目標。
整合化:整合營銷傳播是個很好的營銷理念,但中國企業在運用這一理念時更多側重的是傳播而非整合營銷,在渠道支持、產品支持、終端陳列、消費者溝通和售后服務上并不能同它的傳播形象匹配,消費者通過傳播所感受的,和在終端所接受的有很大的差距。
品牌化:中國企業具備做名牌的能力,但缺乏將名牌做成品牌的能力。品牌戰略是可以被具體化的,但在中國企業,品牌往往不能轉化為營銷實戰策略,而只是概念化、程式化和傳播化。品牌如何通過渠道得以彰顯,如何在終端加深對消費者的影響,如何在產品設計和服務上體現企業特性等等,都應該成為企業思考的問題。
服務化:服務不應當只體現在售后服務上,而要從營銷的全過程來實現,包括前期的消費者調研、以客戶為導向的產品研發設計、便利性購買、方便性使用、完善的售后服務這些都是服務化的內容。
國際化:國際化有兩層含義,一是要具有國際化的營銷思路,二是要有開拓國際市場的行為。2005年國內企業面臨來自國際市場的雙重壓力:一是 WTO的保護性措施到期使國際企業在中國市場更具競爭力,二是人民幣升值將直接影響出口型企業的銷售,內銷的比例加大將加劇國內市場競爭。
兩極化:零售業開放之后,國內零售企業把三四級市場看作是避開國外零售巨頭的有效途徑,供應商必然也會隨之向三四級市場延伸。企業將面臨一二級市場和三四級市場兩線作戰的局面,兩極化市場所導致的兩極化矛盾將在一定時期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