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勞倫斯的一大堆提名名單里,劉翔和邢慧娜是比較獨特的,假如能夠把他們集中在一起,一眼就能看出他們倆和多數人的區別,就是他們的黃皮膚。
按說,勞倫斯獎和很多國際獎項一樣,多少帶些西方色彩,所以,在新人獎的提名里,他們選擇網球,摩托車,還有,寧可選擇一個奧運會拳擊亞軍,卻忽視了更多了金牌得主,比如,中國的跳水小將勞麗詩、李婷都是18歲,射擊名將朱啟南和劉翔同歲,不能進入提名名單,跟他們的項目有很大關系。
當然,勞倫斯絕對是公正的,因為她的投票者來自五大洲,進入提名的運動員,絕對是精選之后的結果。為什么要選擇劉翔和邢慧娜,一定有更深層次的意義。首先,田徑和游泳,歷來被國際體壇公認為明珠項目,奧運會上有這樣的說法,得田徑和得游泳者得天下。在徑賽項目上,盡管前面有了陳躍玲、王軍霞、王麗萍領先,但邢慧娜的奧運會金牌仍然有不菲的價值。她是在非洲運動員的包圍圈中殺出來的,打破了黑人運動員統領中長跑的局面。她在復制王軍霞的輝煌,是對黃皮膚的運動員可以征服跑道的第二次證明。
同樣,劉翔的價值不僅有了地區意義,而且有了泛種族意義。劉翔最妙的宣言,就是亞洲有我,中國有我。這幾乎是天才才能想到的廣告語,卻被他不經意間喊了出來。不可否認,黑人對跑道的占領,對其他膚色的人而言,堪稱是毀滅性的,黃種人一度只能在競走或者馬拉松這樣的吃苦耐勞的項目上分一杯羹。所以,劉翔的橫空出世,開創了一個新時代。就像當年大小威廉姆斯姐妹,一下子沖入白人壟斷的網球場。
因此,劉翔和邢慧娜獲得提名,的確是眾望所歸,這也看出勞倫斯獎是很有眼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