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北京機場。沒有鮮花與掌聲的包圍,帶著一身的疲憊,較。出國前清瘦了很多的巴特爾結束了自己在NBA的征戰,與妻兒回到了北京自己的家。
愛家的男人
巴特爾過年期間一直沒有接受媒體的采訪,他是要安安穩穩在家過個年。
與絕大多數中國人一樣,大年三十,巴特爾一家團團圍坐在一起,包餃子吃年夜飯。“這樣才有過年的氣氛嘛。”至于包餃子時候的分工,巴特爾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都是她們包好了,我吃現成的。”對于一年時間有半年在外地不著家的巴特爾來說,今年能夠和妻兒回國過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年,實屬不易。
都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可是巴特爾只要離家就思親。妻子德明這樣評價丈夫的戀家:“別的球員都愿意在外邊漂著,可他就是想家。沒事就往家跑。”有一次巴特爾在NBA打完客場比賽后打電話說很累,不回家了。半夜3點多,巴特爾在休斯敦的家,門被敲得山響,外面還有人大喊開門。德明披上衣服起來一看,竟然是巴特爾!德明看到丈夫披星戴月地趕回家,真是又驚又喜:“原來他沒忘。”那天是周末,每到周末他們夫妻倆都會相攜下館子吃飯,大巴竟從客場開車三個半鐘頭回到休斯頓。事后德明每每想起這件事情都會覺得莫名的感動。“我尋思,他一開始肯定是累壞了,但是困勁兒過后,他又想家了,所以就回來了唄。”故事講得輕描淡寫,可其中蘊涵了幾多艱難,幾多溫情,幾多感動!
大巴戀家,因為家有賢妻。在NBA打球時大巴經常有傷在身,此時德明總會盡力鼓勵他,但是卻不像許多人想象的那樣溫言軟語,反是“毫不客氣”;“受傷了身上難受,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在這個聯盟里誰不受傷?韌帶拉傷了,腳踝扭傷了,能打還是得打呀!”嘴上雖說得嚴厲,德明在照顧丈夫的時候還是關懷入微,家務活基本都由她一個人包了:大巴愛吃新疆飯,德明就大盤雞手抓羊肉拉條子涮羊肉換著花樣來;照顧3歲的兒子也基本不用大巴操心。
說起大巴表達愛意的方式,德明說:“他可不像大家想的那么浪漫。”的確,大巴并不常給德明送花,遇到妻子生日,也總是說:“你喜歡什么就自己去買吧。”但是每逢客場比賽,他總是一天三五次電話地打回家。雖已是老夫老妻了,但有時一聊就是三四個鐘頭,聊籃球,聊他們的相識、相戀,聊家里的老人孩子。天氣冷了,大巴會脫下外衣輕輕披在愛妻肩頭;過馬路時也會不自覺地牽起她的手……也許,他們的感情已經由愛情轉變為親情,這是情感的升華,平凡中包含著偉大。
三個可愛的孩子也讓大巴牽掛家中:大女兒迪菲已經是一名高中生,學習成績優異,懂事,和大巴很談得來;二女兒巴仁娜小名妞妞,正上小學五年級,雖然學習成績不怎么突出,但是大智若愚、與世無爭,是天生的樂天派;兒子巴恩澤今年3歲,成長的速度十分驚人。迪菲性格比較要強,總要爭第一,父母對她的政策是“減壓”;而妞妞這種性格很難得,所以夫妻倆也就順其自然;而提到兒子巴恩澤,德明不假思索地說:“將來一定是NBA的‘巨星’。即便不是NBA也是NFL(北美冰球職業聯賽)之類的,反正他不做這行也是浪費。”看來兩口子是有心讓小家伙子承父業了。
遇到客場比賽,大巴經常會給三個孩子帶禮物回家。送給迪菲的是MP3之類的“年輕人愛的新玩意兒”。給妞妞的就比較“麻煩”,因為妞妞沒什么要求,“以前喜歡布娃娃,現在也沒準兒了”。大巴愛車是出了名的,在美國時他買了3部車,其中包括一輛“陸虎”。至于他愛車的程度,用德明的話講就是:“有錢恨不得全買了車。錢要是夠多,現在得有200輛了!”所以,對于小兒子,酷愛汽車的父親會買許多小汽車模型回來。小家伙樂此不疲地擺弄著模型時,儼然一個迷你大巴。
作為公眾人物,夫妻倆自然也有很多苦衷:當大巴被話筒和閃光燈包圍時,德明只能躲在人群后,遠遠地望著丈夫,大巴也只能回頭瞅上幾眼;有時候一起上街,德明還不得不回避:一年12個月,巴特爾倒有6個月沒辦法陪伴家人……雖是迫不得已。但愛家的大巴對這些還是心懷愧疚。正因為如此,大巴在回家的有限時間里,盡量為家分憂。今年CBA常規賽最后幾輪的關鍵時候,德明的母親不慎摔傷住院,兒子又高燒不退。兩人只能來回奔波,輪流照顧老人孩子。有一次筆者凌晨接到一個電話,竟是忙得不可開交的大巴!他忘了時間不說,還回錯了電話。疲憊的大巴忙“不好意思!對不起!”地道歉。感嘆大巴夫妻倆辛苦的同時,筆者更希望他們一家人能夠健康順利。
夢想還在NBA
三年前,大巴為了圓夢踏入NBA。三年的NBA經歷,讓大巴感悟到了很多,也改變了很多。
大巴體會最深的是NBA競爭的激烈與殘酷。通常NBA球隊取舍球員不光根據球員水平,更要根據球隊的需要。所以為了一份好的合同,NBA球員基本都是輕傷不下火線。大巴說,NBA讓他重新認識到了“拼命”是一種什么感覺:“每一場比賽你都得付出120%的努力。”大巴的背傷、腳傷都是在高強度的訓練中受的。訓練完回到家,大巴經常是往床上一靠就盯著電視看,再也不想動彈了。到吃飯時都是大女兒催完二女兒叫、小兒子咿咿呀呀完了德明去吼,他才肯挪窩兒。
當然大巴也感受到了NBA球員的熱情。在馬刺隊打客場比賽時,鄧肯、吉諾比利、馬里克·羅斯經常會帶大巴一起去當地飯店,遍嘗中西美食。有時會有人主動請客,有時大家會通過抓鬮來決定由誰來付賬。電視上看到鄧肯總是一副一本正經的“石塔”形象,而在大巴眼里,鄧肯是個隨和有趣的球星。有一次大巴在更衣室發現自己的球鞋不見了,左找右找找不到,還以為丟了,沒想到竟然是鄧肯給藏了起來!平時和隊友打打鬧鬧開開玩笑對鄧肯來說就更是家常便飯了。在語言上,鄧肯也讓大巴受益匪淺。由于同樣打中鋒位置,大巴與鄧肯對抗多,交流也就多。日積月累,大巴最終學到的很多術語,居然都是來自鄧肯的傳授。
大巴在美國的經歷也使自己變得成熟了很多,尤其是精神面貌和對于比賽的態度是提高最多的地方:“這段經歷讓我改變了對比賽的認識。每一次訓練、每一場比賽都是要,‘拼’的。”去年巴特爾回國時沒有訓練條件,他就在樓道里爬樓。18層的樓,他每天要跑10趟。今年回北京隊后第二天、第三天,大巴就主動去訓練了。那些天,別的隊友都在練習投籃,只有大巴一人趁間歇在場邊練習沖刺折返跑,跑完再投籃,投完再跑,用這種方法來盡快恢復身體狀態。所以時常是訓練尚未結束,大巴就已經雙手托在場邊的廣告牌上呼呼直喘了。
在今年2月24日NBA轉會截止日期之前,NBA有關方面開出了一份最有希望重返NBA的球員的名單,在這份名單中大巴名列第三。談及回國的原因,大巴說在NBDL(NBA下屬聯賽)打球本是為了重回NBA,但是眼看本賽季機會渺茫,北京又確實需要他,于是大巴干脆買斷了自己在NBDL的合同回到了 CBA。但是,提起讓他歡喜讓他憂的NBA,大巴還是有著割舍不掉的向往:“有機定我還會回去,我的家和孩子還在那邊。也許今年夏季聯賽我就回去打球了。”愛人德明也毫不懷疑地說:“我覺得他能力是夠的,但是各種原因,讓他在NBA的這段經歷不盡如人意。也許這真的是命吧……眼看年底就30歲的人了,吃青春飯的,趕緊趁年輕再拼一拼吧!”
永遠的北京球員
從NBA回到CBA,大巴多少有些無奈。但是為北京隊效力,大巴終究是開心多于遺憾。而也許是早料到有這么一天,從大巴遠赴NBA之時,北京隊就一直保留著原先大巴在隊內穿的那件9號球衣,虛位以待。大巴也說過:“無論在哪里打球,我始終都是一名北京球員。”
大巴熱愛這個“大家庭”,因為這里有他最熟悉的教練。在隊里大家都叫他“老大”,是因為大巴塊頭最大。巴特爾回歸后的一次投籃訓練課,輪到他練習10個一組的三分球。頭兩個球空心進網,但是緊接著連續三球彈筐而出。這時在一邊觀察的教練張敬東說:“老大,你的手腕呢?怎么光把力量練大了,不會抖腕子了?”大巴雖沒吭氣,但抖腕時明顯加強了爆發力。結果此后5個三分球全部命中。
同樣,北京隊也有大巴最默契的隊友。大巴回歸以后,對手經常會采用雙人包夾或是繞前防守,張云松也經常無法順利將球交給內線的大巴。此時大巴就會在比賽間歇找小云商量戰術,一個手勢甚至一個眼神就可以心領神會:有時候是擋拆戰術,大巴提到弧頂掩護:有時候是大巴到三分線外拿球,小云利用速度空切,人到球到。
北京隊的和諧氣氛,也讓大巴有了歸隊如歸家的感覺。記者有幸觀看到一堂訓練課:大巴站在籃下,焦健故意在他身后貼得他緊緊的,連蹭帶撞,高舉雙手挑釁似的把球投進籃筐,投完籃笑瞇瞇地看著大巴,那眼神好像在說:“怎樣哥們兒,你不是壯嗎?和你對抗投籃我也照進不誤!”大巴瞥了他一眼,沒理他。看激將法沒成功,焦健便以同樣的方式又投進幾個。這時一直沒什么反應的大巴似乎被“激怒”了:他突然轉過身來“撲”到了焦健身上。這回焦健在對抗中連起跳都難了,愣是從籃下被擠到了三秒區外。勉強出手吧,球擦筐而出。“報仇雪恨”的大巴沖焦健咧嘴一笑,好像在說“小伙兒你不行”,之后“得意”地揚長而去。
“回家”的大巴打球比以前更加賣力。大巴出國前有時會顯得懶洋洋的,攻防轉換時基本是慢跑,很少沖在球隊最前面。現在卻經常可以看到比賽中大巴掄開膀子低頭猛跑的情形。于是大巴有了減緩對方快攻的回防,也有了沖鋒陷陣的快攻。在他回歸的5場聯賽中,上演了一部“東歸英雄傳”,北京隊只在客場惜敗于排名北區第一的遼寧隊,其他全部是大比分獲勝。大巴把在NBA積累的經驗和能量無私地貢獻給了他所深愛的北京隊。
在3月6日本賽季CBA全明星賽上,大巴作為替補為北方明星隊貢獻了 28分和5次助攻,當之無愧地榮膺全明星賽“最有價值球員”。這不由地讓人想起了他遠赴NBA前奪取CBA全明星MVP的那一幕。歷史有著驚人的相似,一如CCTV解說員孫正平所說:“仿佛他從來沒有離開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