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東擊西”原是古代三十六計中的第六計。兵法所云:“聲東擊西”,是指故意布下疑陣,虛實難辨,使競爭的對手受到錯誤的誘導而疏于防范,在其松懈警惕心,分散注意力的時候,乘虛而入,達到自己的目的。近年來。經濟騙子在經濟活動中利用這一手法施展騙術,喪盡天良,使一些企業和經營者頻頻中招。
“聲東擊西”騙術的特征,是經濟騙子以“生意通”的面目出現,以假象制造客戶的錯覺,先與客戶做幾筆生意,讓客戶賺小錢嘗甜頭,轉移客戶的注意力,使之疏于防范,然后聲東擊西,迷惑客戶,乘其不備,騙取大筆現金。如1998年2月的一天,一位30多歲的男子出現在廣東梅州市,他與偶爾認識的福建某公司經理陳某套近乎,當知陳某做收購碎布條的生意時,男子說:“陳老板,我也是做這種生意的,客戶很多,我們合作定會賺錢?!标惸炒笙玻S即和那男子到租住的出租屋商談合作事宜,大有相見恨晚之感,此后,雙方合作做了二三筆生意,賺了一筆錢。然而,這時陳某對那男子的姓名、住址、身份等基本情況一無所知,就把他看作“財神朋友”,3月31日下午3時許,陳某接到那男子電話,他說梅州某公司現有一批碎布條出售,叫陳某速帶2萬元現金雇輛車來收貨,陳某急忙帶上1.6萬元現金雇車前往某公司,那男子說:“陳老板,你辛苦,你在門中休息一會,把錢給我去辦購貨手續,然后取貨一起走。”陳某不知有詐,如數將1.6萬元交給那男子。那男子接錢后,快步朝公司辦公樓走去,可憐陳某,一直在這家公司門口等了半個小時,不見那男子回來,這才心急如焚地上公司詢問員工,才知該公司根本沒布條出售,而那男子已無影無蹤。陳某大驚失色,趕到派出所報案,派出所民警隨陳某往那男子租住的出租屋時,那騙子早已溜了。
如何才能防范“聲東擊西”的騙術?筆者認為,在經濟活動中,企業和經營者做到“驗貨付款”就能使謊言不攻自破。
如何做到“驗貨付款”呢?首選,雙方必須簽訂供貨合同。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出廠驗收、托運驗收、接運驗收等方式進行“驗貨”:一是要查明驗收的產品是否與代貨合同和其他證件相符;二是查明設備產品的主機、配件是否齊全;三是查明產品的包裝是否完整,外表有無損壞。其次要樹立正確的“付款”觀念,就是看清楚自己所驗收的貨和符合合同的質量才付款,不能急于求成切實做到“不見真佛不燒香”,收到貨方能付款。否則陳老板的受騙遭遇也許會發生在你的企業或你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