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春季,奧得河兩岸劍拔弩張,百萬大軍隔岸對峙,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柏林戰役在此拉開了戰幕。這場戰役的主角是一對老冤家,一位是德軍的海因里希上將,另一位是蘇軍的朱可夫元帥。兩人曾在1942年莫斯科戰役中多次拼殺,彼此十分熟悉。
此戰,朱可夫擁有雄兵百萬,處于絕對的兵力優勢,想一口吞掉對方;而處于守勢的海因里希卻擁有極大的心理優勢,十分自信。因為,在以往的交鋒中,海因里希少有敗績。早在三年前的莫斯科戰役中,他就形成了一套對付朱可夫進攻的辦法。原來,朱可夫指揮蘇軍在每次攻擊前,都要對敵人進行長時間的炮擊,將敵人的前沿陣地炸得差不多了,才發動步兵突擊。海因里希還發現,朱可夫通常是在進攻前一晝夜進行戰斗偵察,于次日凌晨開始進攻。海因里希早已習慣了這種“公式”,并找到了對付這種“公式”的辦法。每當他綜合所得的情況,算準蘇軍的進攻時間后,就命令部隊悄悄后撤2.2公里,等到那傾盆大雨的炮彈傾瀉后,海因里希的部隊迅速回歸戰壕,輕輕松松地對付朱可夫的突擊隊。他用如此妙法,使朱可夫指揮的蘇軍連連碰壁。海因里希成了朱可夫的克星。此次,他打算故伎重演,來對付朱可夫這位老對手。
4月15日是星期天,晚上8點后,海因里希分析了各個戰場的報告后,他從桌邊站起來,十分自信地發出極為簡短的命令后:“后撤,占據第二道防線陣地。”海因里希不愧為沙場老將,他計算得十分準確,朱可夫確實計劃在4月16日發動總攻。海因里希得意地笑了。此時,河東岸的朱可夫也在不停地偷著樂。
夜是那樣的靜。突然,幾千枚五彩紛飛的信號彈騰空而起,140部探照燈照向德軍陣地,頓時漆黑的夜晚發同白晝,蘇軍總攻在夜間開始了!
海因里希一下子傻眼了。朱可夫把進攻的時刻由凌晨改為了夜間,炮擊時間也比以往大大縮短。朱可夫臨陣變招了,打了海因里希一個措手不及。德軍的第一道防線很快被占領。蘇軍后續部隊潮水般涉河而過,向德軍的第二道防線沖擊。黎明來了,德軍陣地上到處是硝煙,到處是德軍的尸體。
中國有句古語:請君入甕。其核心思想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在1942年莫斯科戰役中,海因里希利用朱可夫進攻中的思維定式,成功地打了多次防御戰。而在1945年柏林戰役中,朱可夫卻反過來利用了海因里希防守中的思維定式,使老辣的對手產生了致命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