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輕武器實彈射擊過程中,槍支在退彈殼時常常會發(fā)生彈殼斷裂的事情。那么,好端端的彈殼,為什么會發(fā)生斷裂呢?
我們都見過小男孩們玩的彈弓和小女孩們跳的皮筋。這些東西都是橡皮筋做的,當橡皮筋伸長到最大限度的時候就很容易繃斷。彈殼斷裂的道理與橡皮筋有些相似,盡管它們是用銅或鋼做的,在受到外力的作用的情況下,同樣會發(fā)生形變和斷裂。材料力學(xué)認為,外力消失以后仍然能夠恢復(fù)到原來形狀的變形是彈性變形,外力消失以后不能恢復(fù)到原來形狀的變形是塑性變形。塑性變形如果超過了材料本身所能允許的形變限度,就會引起斷裂。
彈殼內(nèi)的發(fā)射藥被點燃以后,由于高壓氣體的作用及彈殼與膛壁之間的摩擦力的作用,彈殼在直徑脹大的情況下,一方面向前運動,另一方面又受到阻力的后拽。這種由火藥產(chǎn)生的對彈殼的推力和彈殼與膛壁間產(chǎn)生的摩擦力之和,就是拉伸力。當彈殼所受的摩擦力與火藥氣體對彈殼的推力相等時,拉伸力等于零。
對于直徑一定的彈殼來說,其變形的極限長度(即彈殼斷裂面到底部的距離),在很大程度上隨著膛內(nèi)的干凈程度而變化的。彈膛很臟,摩擦系數(shù)就大,彈殼變形的極限長度就短,就很容易斷裂。反之,則不易出現(xiàn)斷裂的問題。
實踐證明,彈殼斷裂的部位,都是發(fā)生在極限長度之內(nèi)。一般情況下,由于機頭游隙小,彈殼剛被拉伸,就被槍機抵住了,就不會斷裂。如果彈殼底部得不到有力支撐,就會向后作過大運動,前部又因摩擦力大移動不了,只能把殼體拉長,當達到材料極限時,就會斷裂。另外,彈殼變形、彈膛銹蝕,都會因抽殼阻力增大而使彈殼斷裂。
所以,我們平時要注意保持槍膛和子彈表面清潔;操作武器時,不要拉槍栓過猛;空槍練習(xí)要使用教練彈,以減少槍磨損。發(fā)生卡殼故障,應(yīng)及時查明原因,及時排除或修理。
戰(zhàn)時,由于時間緊,可能來不及修理,因此要事先在一些威力大、高膛壓的槍彈的表面涂抹潤滑劑,以減小退殼阻力;備用一個以廢彈殼做的小銅(鐵)片,在閉鎖間隙過大時,墊在槍管固定栓與機匣之間,或用鐵絲、繩索將槍管拉緊。這些措施,對于防止彈殼斷裂都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