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是發射爆破炮彈的大口徑武器。它能大量殺傷敵人,但對己方部隊卻毫無危險。尤其是火炮使用者通常看不見他們的受害者,火炮也因此成為了人類兵器發展史上第一種具備“超視距打擊能力”的兵器。
現在大多數作戰部隊都裝備有裝甲輸送車,和二戰時徒步作戰的步兵相比,在防御力上有了相當的提高。但是火炮作為一個完整的武器系統也有了很大的改進,各種新型火炮和配套的新式彈藥的出現,賦予了火炮更快更強的打擊能力。雖然隨著導彈等新兵器的誕生,人類戰爭中的火力支援手段已日趨多樣化,但火炮憑借著其火力強、靈活可靠、經濟性和通用性好等特點,依然在新世紀的戰場上扮演著“戰爭之神”的角色。
火炮的使用
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火炮幾乎都是采取間接瞄準射擊的辦法,也就是說炮手看不見目標。炮兵利用三角學、彈道學、地圖測繪、電子通信、觀察員和火力定位等手段,從己方部隊的后方將炮彈射向目標。由于能避開敵人的觀察和火力,火炮很少被對方擊中。
現代火炮的使用方法十分簡單。
首先,炮彈的彈道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預先測定出來的。對于一些無法預計到的因素,如不同批號的炮彈裝藥的細微差別以及風力、風向和濕度等氣象情況,可以依具體情況,用相應的儀器設備進行一些校正。
其次,由于地圖繪制水平的提高,用傳統的測繪方法也能準確地計算出己方火炮的位置。
而對于目標位置的確定,則可用三點測繪法。先準確地測繪出己方火炮的位置,觀察員接下來算出某一用作參照的固定點(他自己的位置或明顯地物)距目標的距離和相對于目標的方位。利用三角學就能算出如要擊中目標火炮所應選擇的方位和炮身的仰角(決定炮彈射程)。隨后安排一門火炮進行試射,每發射一發炮彈,接著便作一次修正,直到命中目標為止。
然后,其它火炮根據正確的坐標進行射擊。這種校正射擊方法通常在戰斗開始前采用。此后,觀察員或指揮官只需召喚火力向標定的地點射擊即可。這種火力叫做“集中射擊”,因為它是集中一定數量的火炮對某一地區進行的一定時間的射擊。
反炮兵射擊(炮對炮射擊)是一種復雜且代價很高的行動。敵火炮的位置只能根據偵察或聲音與閃光大致確定下來。確切地說,就是利用火炮發出的轟鳴聲和火光來確定火炮的位置和距離。由于這種方法不夠準確,要消滅或清除對方的炮兵就得發射大量的炮彈。
現在,西方軍隊使用配有計算機的雷達能在幾秒鐘內十分精確地確定敵火炮的位置。但西方的火炮要想在一個地方射上幾個小時那也是很難做到的。
炮兵的火力與任務
炮兵所能提供的的火力主要有兩種:彈幕射擊和集中射擊。
彈幕實際上就是一道“火墻”(許多炮彈成一線爆炸),通常用來掩護己方部隊不讓敵人觀察,或者阻止敵人運動。徐進彈幕是彈幕在進攻部隊的前方按規定的速度向前推移的射擊方法。如果彈幕射擊組織得當,進攻部隊就會一直攻到敵防御陣地前面。
集中射擊是指為殲滅某一特定目標而集中大量密集火力的射擊。根據火力強度,彈幕射擊和集中射擊可分為三等:擾亂(殲敵達10%,不讓敵人抬頭);壓制(殲敵約30%,使敵人短時間失去戰斗力);殲滅(殲敵50%~60%,使敵人長久失去戰斗力)。“短時間”是指一天左右的時間。“長久”是指敵部隊退出戰斗、重新組建和休整。
炮兵的基本任務則有很多種。每項任務要么是事先計劃的(根據計劃,火炮對特定目標發射規定數量的炮彈),要么是臨時根據部隊召喚實施的(與事先計劃的任務類似,只是必須在部隊召喚火力時才能射擊),要么是根據意外目標臨時實施的(由觀察員在現場校正火炮的射擊)。
進攻性和防御性彈幕射擊是預先計劃的火力,目的是給進攻或防御的部隊提供一道火墻,通常采用壓制強度射擊或殲滅強度射擊。彈幕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動的(每隔幾分鐘移動一次)。進行彈幕射擊時,通常同時使用煙幕彈和爆破彈。
固定彈幕射擊是阻止敵人運動或觀察的射擊方法。進行擾亂強度的射擊時,往往使用煙幕彈和毒氣彈。固定彈幕射擊可用來保障進攻部隊的翼側,切斷敵人的退路或增援路線。這種彈幕射擊幾乎總是按預先的計劃或根據召喚實施的。
火力突擊是為了集中殲滅特定的目標。它通常是事先計劃好的,但在進攻中也可根據觀察員的報告實施。這是一種密度最高的火力。
擾亂射擊是為了不讓敵人正常地執行任務或睡覺而對其陣地進行的無規則的射擊。這種火力通常很弱,只能造成敵人百分之幾的殺傷。
遮斷射擊與擾亂射擊類似,但火力較強。遮斷射擊通常是為了切斷敵人陣地后方的道路,以便阻止敵人運動。根據彈藥補給情況和計劃限制敵運動的程度,火力強度各不相同。
反炮兵射擊 就是以火力壓制或殲滅敵人炮兵的射擊。
炮手的生活
炮手在日常需要做大量的保養工作,尤其是自行火炮的保養工作。自行火炮體積比坦克大,其裝甲與裝甲輸送車相似。
炮手戰前的準備工作比較復雜。為了避開敵人的反炮兵火力,或者實施重大防御行動或進攻行動的復雜火力計劃,炮手通常要構筑許多個預備發射陣地。由炮手和觀測員組成的小組要前往地圖上選定的地點,以便標定火炮的位置,就地儲備彈藥。當需要使用某陣地時,火炮即可進入陣地,在事先選定的位置成一線配置。火炮瞄準具瞄準標桿成一線,火炮便可準確地配置在規定的坐標上。然后是裝彈,射擊,裝彈,射擊,直到把規定的彈數發射完畢為止。大多數火炮1分鐘發射6發以上的炮彈可連續射擊幾分鐘,此后,應將射速降至每分鐘2至3發,以避免炮管過熱。
火炮實彈射擊是一種很好的訓練方法。瞄準手調整炮位,根據射擊計劃修正瞄準點,以便按正確的順序向規定的目標發射規定數量的炮彈。裝填手負責裝彈。彈藥手負責供給炮彈(155毫米炮彈重90磅,且不算另外裝填的發射藥)。炮長負責檢查使用的彈種、引信種類和引信安裝是否正確,以及其它各項工作是否正確。他還負責填寫火炮日志,因為這對于火炮的保養和校正炮管磨損所造成的誤差是很重要的。
實施較大的作戰行動時,每門炮一天發射的炮彈可達500發,如果連續射擊需用4個多小時,但實際上是不會一次射擊這么長時間的。通常發射幾發或幾十發即暫停射擊,因為需要轉移陣地,需要進行保養,如果敵人接近或達成突破,還需要去對付地面敵人的進攻。炮兵始終面臨著空中襲擊和可怕的反炮兵火力的威脅。
特別是在防御中,炮兵隨時都可能接到請求火力支援的召喚。他們必須晝夜做好執行這種射擊任務的準備。步兵的生命就取決于炮手的速度和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