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尚往來是中國人的傳統。“禮”,成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另一座橋梁,是加在彼此情感之上的又一個重重的砝碼。在9月10日的教師節中,媽媽們和老師是怎樣看待這個溝通的橋梁、重重的砝碼的呢?
媽媽們這樣說:
妞妞媽:每逢教師節,我都怯極了給妞妞的老師請客送禮,只好另辟蹊徑,將尊師愛師的種子放在女兒的心里,感覺這樣好像更重要。妞妞很喜歡畫圖畫,我就鼓勵她畫一幅感謝老師的畫,通常老師收了小朋友的圖畫都會親親他們,然后把畫貼到教室墻上,不過因為這次是送給老師的禮物,妞妞專門給老師解釋畫畫的內容,我看老師當時很是滿足,因為她是孩子心里非常尊敬愛戴的人。
甜甜媽:在女兒上幼兒園第一天的家園見面會上,園長曾經說過“反對家長送禮”,惟一同意家長“送”的就是孩子喜歡看的圖書、VCD之類的,可以拿到幼兒園互相交流。所以我經常讓女兒拿些她喜歡的東西到班上與小朋友一起分享,她也很樂于享受分發好東西給小朋友的那種感覺。
這次教師節前夕,我自己做了些果醬,女兒特別要求多給老師做一瓶,我也沒于反對,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老師的感情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就是不知道老師收到這樣的禮物會是什么感受。
暢暢媽:3月份兒子剛入園的第一個月里,總是尿褲子,我挺不好意思的。這次開學去接孩子的時候,老師圍著十幾個孩子忙得團團轉,工作很是辛苦,嗓子都是啞的。所以教師節來臨的時候,就給老師送了一張100元的商場購物卡,放在賀卡里,小巧又實惠,略表心意。
老師這樣認為:
候老師:其實家長給老師送禮,無非是兩個原因,一是表心意,例如對老師表示感謝、肯定老師的工作、送給老師節日的祝福等等,二是希望老師對自己的孩子多關心多照顧一點。收還是不收?對于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如果是一些較輕的禮物我就會收下,適當的時候,例如孩子的生日我也會買些學習用品、書籍等物品回贈孩子。這樣可以增進老師與家長、孩子之間的感情聯絡,以便于今后能更好地開展工作。如果家長送的是貴重的禮物,尤其是現金,會增加我的心理負擔,我是不愿接受不勞而獲的禮物的。
趙老師:在我看來,家長和老師的交集部分就是孩子是否健康快樂,而我們的職業就是要“關愛每一個孩子”,所以家長送給老師的最好禮物就是對班級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這樣我們會有成就感,比任何禮物都珍貴。因此,送禮收禮對或錯不能妄下結論,只是希望我們對孩子的愛是單純的。
小貼士:國外幼兒園送禮面面觀
美國:按美國學校的規章制度,老師不能接受學生的任何禮物,否則一經曝光就面臨被辭退。而美國的教育方式鼓勵孩子動手動腦,所以很多禮品都由孩子自己親手制作,一枚賀卡、一張寫有感謝話語的照片,或是自制小點心。管禮物本身的價錢不貴,但小朋友在贈送之前都會仔細包裝一番。
新加坡:官方幼兒園明文規定不許給老師紅包和禮物,如果老師接受了會受處分還有可能丟了工作。私人幼兒園,過新年時允許家長給老師紅包,金額一般都有規定,教師節時允許給老師小禮物。紅包和禮物都要帶到幼兒園,關系很透明,家長老師都滿意。
日本:日本也有在年終送“歲暮”,8月盛夏送“中元”的習慣,禮物都是食油套裝盒、洗劑套裝之類的物品。不過公立幼兒園的老師任何禮物都不能收,私立幼兒園老師可以收些小禮品,巧克力或糕點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