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的孩子生龍活虎,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行動。孩子們在課上積極主動,而在游戲中也充滿了奇思妙想,看著孩子們的個性、活力在各個活動中的張揚和突現,作為老師,心中充滿了欣慰的滿足。
然而,在有的時候,孩子們的擴展性思維在老師的鼓勵中發散開后,卻因為情緒的積極和激動,很難收回來繼續集中討論。因此很多時候,老師想孩子們集中討論時,往往“吼”得聲嘶力竭,卻依然沒能引起談論得正熱烈的孩子們的注意。
而沒有集中的學習,孩子們就分享不到分散討論的精髓和成果感,該如何讓孩子們既能享受到自己的擴展思維的發散,又能分享到團集體學習的精髓呢?
在一次分小組的討論中,每個人都在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大家都談得頭頭是道,非常熱烈,而我請小朋友集中談論的聲音響了幾遍卻每遍都淹沒在孩子的熱烈討論中時,我突然靈機一勸,張開雙臂用夸張卻優美的動作先做了一個暫停的手勢,緊接著又做了一個輕聲的手勢,第一遍夸張又優美的動作引起了幾個孩子的注意,第二遍幾個孩子又叫另外幾個孩子看,第三遍更多的孩子好奇地注視著我,而幾個悟性較高的孩子更是直接把我的動作的意思傳達給了別的孩子,三遍動作下來后,所有的孩子都微笑而又安靜的看著我,大家都在等待我的下個討論話題……
沒有聲嘶力竭的叫聲、沒有粗暴的打斷孩子的討論,在自然而又傳情達意的肢體動作中,更多的是我和孩子之間心靈交會的溝通和默契,無聲的肢體語言魅力勝過千言萬語。
現在孩子們已經習慣于老師的肢體語言了,排隊時他們會通過肢體動作看哪邊是男孩的隊伍、哪邊是女孩的隊伍,吃飯時會發現老師在用手勢讓自己“請用”……,無聲勝有聲,偶爾孩子們也會冒出一兩個手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