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的概念與原理應該從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現實的經濟狀況來認識,也就是從不同的時間、空間的角度來認識。不能總是從藝術設計本身去認識研究或只從藝術設計的原理來入手。應從現實客觀存在的事實中去整理,概括藝術設計的原理概念,以事實為依據,在實踐中去認識、去挖掘藝術的基本原理和思維方式。
藝術設計中的傳統因素是現代藝術設計中討論的熱點,而藝術設計的關鍵是把傳統與傳統中的文化因素區分開來,并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設計加以結合。
傳統是人類在社會活動實中踐中長期積累創造出的和客觀存在的以實體為形式出現的具體物象。例如:建筑、日用品、服飾、家具、藝術品、交通工具等等,這些都是傳統物化了的表面現象。這些現象是外在的、表象的。而傳統又是有一個長期積淀、發展的過程,并不是簡單的直接的以在實踐活動中創造出來的以實體作為具體形式表現出來的現象。是通過這些物化的實體所體現出來的一種人類的精神、意志、神韻及智力水平,更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凝聚力和魂魄的有機構成。所以說,傳統是人類生存、活動的內在動力,是扎根于一個民族潛意識中的一種不朽的精神。
傳統也離不開文化要素,而文化要素更要依賴傳統的延續而延續。傳統展現了人類的思維方式,審美 與價值觀念的取向,并體現在精神文化、物質文化中及傳統所表達出來的意識、心理變化與傳承。由于傳統要素的作用,處于不斷發展變化中的文化樣式、文化現象、文化心理出相對處于穩定與發展狀態,而就傳統本身來說,也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文化要素構成了傳統外在因素,文化的方式、文化的要素并不是傳統的全部,而文化所體現出來的精神才是傳統的精髓。就是說傳統與文化之間是相互作用、相互協調、共同發展的關系。
藝術設計是文化內涵的一部分。在認識藝術設計這一文化現象時,首先就要明了和理解傳統與文化的關系,不要認為藝術設計破壞了民族的傳統文化,文化與傳統兩者之間存在著時間、空間上的差異。傳統具有相對穩定與傳承的特性,但傳統與文化的發展變化在碰撞中內涵也是在不斷地更新、變化的,新的文化也就成了新傳統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傳統是在對立統一中,不斷更新、發展、變化使自身的內在因素得到不斷豐富和升化。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形式的最初始階段,就已形成兩種趨勢和特性——自然性和社會性。這兩種特性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兩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互補共生。這種質樸、簡約的哲學思想與觀點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相互依存辯證統一的關系與天然聯系,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傳統理念。但是由于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滯后和傳統封建思想意識的束縛,統治階級從主觀意志出發極大的夸大了這種傳統理念,以至于中國上千年的文化在前進、發展、演變的過程中陷于禁錮封閉的主觀意識之中不能自拔,形成了一種落后的承襲方式。人完全處于被動的自然狀態,把社會文化、社會生產力全部與自然形態,主觀的、人為地捆綁在一起,形成中國特有的文化方式與品位。社會文化具有時間性、空間性,而二者又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互補生存。一個民族社會文化的興衰與否并不取決于傳統文化在現時空間中所占有的比例的大小,而是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與競爭環境里是否能夠把握住機遇,勇于競爭、發現、創新,推動文化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也就是說把握住了時間并創造了新生事物,才能夠占有現時社會的發展空間,促進民族文化的興盛,進而拓展人類對宏觀及微觀世界的認識。
如何認識藝術設計的課題?我們應該以發展的眼光去分析、探詢,從而充分了解藝術設計豐富的內涵、方法、思維及其表象后面所包涵的新的思維定式。
設計的活動是有人類活動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伴隨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而不斷發生變化。人類從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進行了有目的、實用性的設計,這些設計活動與人類的生活方式及現時環境存在的材質息息相關。材質是設計及造型所要具備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民族,人類的設計活動會選擇不同的材料;材質作為設計活動中充分體現出民族自已的文化語言性的符號,在選擇材料的過程中也就是產生設計意識的過程,進而激發設計欲望,展開設計活動。在古代人類選擇用石材表達他們的時間、空間和意念,并將石頭作為永恒的主題不斷延續。在工業化時代里,鋼鐵成了人類社會進步、創造力的代名詞,產生并創造出世界無限延展的價值與理念。人類的各種創造活動一般取決于人類對自然、自身規律的認識程度,如果不按客觀辦事,違背認識發展規律,就會適得其反,阻礙人類創造活動的發展前進。
人類在進步的過程中,也是對自然、自身認識的提高和改變,是從不同的角度與方面對傳統文化進行變革。在傳統文化中存在不同的類別、科目,這種分類,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體現。隨著人類認知水平的深化與提高而發生變化,從感性向理性轉進,從而更加科學。
藝術設計的興起與誕生是人類發揮主觀能動性使產品的實用性、材料、結構、工藝、美學有機結合的具體體現。從“因地制宜”、“因材施藝”的傳統經驗提升到科學的專業理論上來說,藝術設計不應只是談論形式美、裝飾美、色彩美等純粹的美學原理而應同材料、技術、工藝相結合;設計活動不應只是影響、制約人們的行為方式,而是應該刺激人們的心靈,激發人類的創造力和靈感,創造出新奇多變的物象。
在現代經濟社會里充滿了商業文化的大環境,無處不體現出設計的身影與理念。許多產品、文化在市場經濟的大潮里被大量制造出來,由于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快速,要求高效率,使人們工作、學習、生活更為緊湊,忙碌。在這樣的現時商業環境里,人類的某些自然屬性被束縛,更需要用設計來改變人們生存的空間,使我們的環境更符合人的心理、生理需求,進而產生健康的、舒適的、合理的生活方式,就是用設計改變我們的生活進而促進人類社會的進一步發展。
人類對事物的認識能力與手段的不斷發展,使人類具備了設計思維的能力和眼光。現代社會客觀事物與主體文化的系統化,進而使設計的過程隨之更加系統,這就讓現代社會中的藝術設計具有了系統的思維和系統的方法的能力,使得人們能夠清楚地認識和了解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里,藝術設計行為的發展軌跡。而傳統的工藝美術由于受傳統思維的影響發展受到了局限,但又與現代設計相融合煥發出新的生命,藝術設計活動在系統理論的指導下,可以創造出無限生機與新的突破。藝術設計與系統的結合,能夠打破傳統并向傳統挑戰,促進傳統的變革,產生新的事物,創造出新的生存方式與觀念。藝術設計是人類對文化、人類自身、自然的抽取與再創造,是對復雜的交往關系及動態結構的抽象,是將文化提升到哲學理念的一種表達方式。
藝術設計能夠陶冶人的情操,又能使人類既理性又感性,全方位認知我們生存的空間,認識自然和人類自身。讓藝術設計與我們的傳統有機的結合,創造出新的藝術設計風格、形式和形成新的傳統樣式。總而言之,藝術設計要在傳統文化中吸取豐富的養分,為設計提供靈感,而藝術設計又使我們的傳統文化產生變化,使傳統文化更具生命力與活力,這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創新的文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