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上午9時,日本人從睡夢中醒來,吃驚地發現有5艘中國海軍艦艇在東海春曉氣田附近巡航。日本表示對這次巡航的目的“不尚清楚”。耐人尋味的是,東海艦隊的2艘“現代”級驅逐艦同時出現在艦艇編隊里,同時配備了導彈觀測支援艦,補給艦的噸位為23000噸,遠遠超過日本“八·八艦隊”8000噸補給艦。示警的意圖出奇的強烈。
我們先來看看這次事件之前的一些相關報道:
報道一:9月2日《亞洲新聞網》紐約消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理傅成玉近日說,東海春曉天然氣田,可能在9月中旬投產。春曉天然氣田緊靠東海中線中國一側。日本一直聲稱中線日本一側為日本經濟專屬區,并指責春曉油田,的開采將吸走日本的資源。不過,中國表明,中國不承認中線說,因此日本專屬經濟區中的一部分,屬于有爭議的區域,而春曉油田的區域屬于中國是沒有爭議的。共同社引述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傅成玉說,東海春曉天然氣田,可能在9月中旬投產,10月份從春曉天然氣田開采的天然氣可能會送往中國浙江的寧波市。
報道二:9月6日的《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日本帝國石油公司在東海的鉆探工作進入了準備階段,已開始籌備鉆探需要的各種船舶、器材,還開始與周邊海域的漁業作業者協商賠償問題。報道稱,日本帝國石油公司已經瞄準了東海油氣的正式開采。報道指出,鉆探的地點則會優先考慮與中國的春曉和斷橋天然氣田只有一道所謂“中日中間線”之隔的臨近地點。
這兩則報道顯示出日本在東海問題上擺出一副針鋒相對的架式。與此同時,在雙方有爭議的“中線說”和“大陸架說”還沒有得出結論之時,又憑空多出一個“中國吸走日本資源”的說法,日本的潛臺詞就是:中國在春曉氣田開采也不行。但留心看一下,日本右翼一反常態的平靜,不像從前那樣叫囂要“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這就和以往形成一個顛倒的對比:日本一向叫囂動用軍事手段的,只說不做。中國口口聲聲“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卻動用了軍事手段。
中國既然不承認中線說,則斷然不能允許日本帝國公司在緊臨“春曉”和“斷橋”兩個氣田附近進行開采。所以這次海軍艦艇編隊巡航具有兩個意圖:短期目的是阻止日本帝國公司進行開采,長期目的是逼迫日本接受“大陸架說”,不過我們是采用談判手段,還是采用戰爭手段迫使日本接受“大陸架說”則要進一步分析。
“現代”級現身的意義
根據鳳凰衛視今年7月的報道,中央把“現代”級定位為“大型核心水面艦艇”,要求出動時一定要慎重,并指出一旦有損失就很被動。“現代”級總共4艘,有2艘正在建造中,這次東海艦隊可以說拿出了看家寶貝,一來應該是經過高層的許可后慎重決定的,說明了當前形勢的嚴峻程度。二來“現代”級是以航空母艦為假想敵,主要應在臺海沖突中嚇阻美軍航母,肩負重大使命,因此在中日東海危機中出現,象征意義大過實戰意義。
得出這個結論需要從雙方空中、水面、水下以及反潛能力來進行比較。和日本水面主力“八·八艦隊”相比,這次以“現代”級為核心的艦艇編隊沒有突出防空和反潛力量,主要是因為170艦和171艦還處于試航階段,形成戰斗力還有一段時間,但也不排除短期內如果爆發沖突,170和171立即進入戰斗系列的可能性。而168艦還不足以給整個艦艇編隊提供足夠的防空能力。雙方值得對比的主要在遠程精確打擊上。“八·八艦隊”中有7艘驅逐艦各裝有2座四聯裝“魚叉”反艦導彈,備彈56枚,射程為11~130公里,主動雷達制導,單發命中概率高達95%,雖然驅逐艦對海警戒雷達的視距有限,但因HSS-2B直升機能為編隊擔負導彈超視距攻擊的中繼制導任務,所以仍能使“魚叉”反艦導彈發揮其全部作戰性能。“現代”級上列裝了2座四聯裝“日炙”超音速反艦導彈,2艘“現代”級共備彈16發,射程達到120公里,性能與“魚叉”旗鼓相當,數量上就低了很多,不足以實施飽和攻擊。因此實戰中有可能從其它艦隊抽調主力戰艦,充實艦艇編隊在數量上的不足。至于2208和2011隱形導彈快艇,能否在距離海岸400公里以上的區域作戰并全身而退,目前還不得而知。
在反潛能力上,經過鹿兒島事件和去年中國潛艇進入日本水域兩件事的探測,中國軍方應該對日本的反潛能力心里有數,并且找到對策。在空中力量上,日本主力戰機是F15、P4、F-2。目前F4正被F-2逐步替換。F-2具有隱形功能,既能進行空中格斗,又可對地實施攻擊或是進行海上護航,更偏重于對地攻擊和近距離火力支援,只是未經過實戰檢驗。日本空中力量目前暫時缺乏空中加油機,遠程奔襲能力不足,波音公司是今年6月份才開始為日本自衛隊改裝KC-767加油運輸機,預計到列裝、形成戰力還有兩年左右的時間。我們的主力戰機,將以蘇27、蘇30和JH7A為主,在轟六改加油機的配合下均具備遠程奔襲能力,并可在預警機的指揮下進行攻擊、攔截等任務,搭載反輻射導彈和巡航導彈,可壓制“八·八艦隊”的預警雷達并對其實施飽和攻擊。經對比,預計動用空中和水下力量對我們更為有利。
那么“現代”級在沖突中將承擔什么角色?
因為《日美安保條約》的存在,東海的沖突不得不考慮美國因素。在不能判斷美國是否真的會為了日本與中國動干戈的情況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但是考慮到東海問題與美國利益不大,因此在沖突中最可能出現的是“對峙”或“輕度摩擦”。因此,在沖突中需要進行高強度、快節奏的“殲滅戰”。戰術搭配應該以“現代”級艦艇編隊、部分潛艇實施戰區隔離,主要隔離美軍編隊進入戰區;蘇27承擔空中警戒、截擊任務;蘇30、JH7A配備巡航導彈承擔對日方艦隊殲滅性打擊任務;潛艇編隊承擔日方增援力量的阻擊任務。
所以“現代”級的出現,傳達了“中國政府在東海問題與臺海問題相并重”這樣一個信息。
同時也觸及美國的神經,試探《美日安保條約》的可靠程度打入一個楔子。傳達到意圖就夠了,這也是艦艇編隊只在春曉氣田附近游弋的緣由。試探性的工作要細細地做,慢慢來,一下把青蛙丟進熱水青蛙就會跳出來,溫水煮青蛙,它就連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接下來,就看美國有什么動作了。
東海問題背后的黑手
資源問題是中日兩國都面臨的問題,具有共性。美國人把這張牌玩活了。東海問題不是中日之間的問題,而是中美之間的問題。中國在伊朗一系列軍售,以及與伊朗達成重大石油利益,引來東海問題。上海合作組織要將美國逐出中亞,幾天后日本宣布開采東海石油,然后中俄軍演拉開大幕。一連串的動作,有可能促使東海問題演變成中俄和美日之間的一個斗爭焦點。我們的痛處在東海,美國的痛處在中亞,現在看來,誰能給對方制造更大的壓力,誰就占據上風,誰先承受不住壓力,誰就在這—回合中敗下陣來。日本則是夾在中美之間,在東海問題上,即便勝利,也同樣是失敗。中日東海之戰中國獲勝資源自然收人囊中。但另一面,日本與美國有安保條約在手,實戰中美國人必然插手。如果日本在這場戰爭中勝出,東海的利益是被日本拿去還是被美國拿去?這就要日本好好考慮了,弄不好竹籃打水一場空,替別人做了嫁衣。反觀中亞,中俄兩國是有共同利益的,主要是為了擊退美國人在中亞的勢力,美國在這里使不上“離間計”。把東海與伊朗、中亞和朝核問題掛鉤,路子就寬了—些,優勢也多了一些。
日本右翼分子在東海問題上挑釁中國,不僅把日本政府逼得下不了臺,更是把日本的國運拿來豪賭。但日本沒有賭的本錢,無錢可賭,只有賭氣。既然要武斗,就要立足真打,并且是大打出手。南沙步步退讓的惡果,不能在東海再結出一個。現在看來小泉還算頭腦清醒,美國人不逼他,他也不會主動把東海問題進一步深化,目前日本帝國公司也聲稱需要等待政府“慎重考量”。
武斗立足“打”,就是要徹徹底底打消日本的信心,讓他知難而退。在東海務必求全勝,沒有全勝的把握,不輕易開戰,既然出手,就要穩、準、狠。東海求勝,意義非同尋常,主要有四點:
1.使《美日安保條約》失去實際意義,在今后將成為一紙空文,我們也少了一個羈絆,順便也考證一下《與臺灣關系法》的可靠程度;
2.使日本社會再次回到二戰失敗時的悲觀狀況,狠狠打擊日本的民族自信心;
3.可以檢驗出美國在臺海問題上的底線。美國長期以來想方設法逼我們出手的同時,總是力圖避免和我們正面沖突,這次我們要逼迫美國與我們面對面。在解決東海問題時,臺海是鬧不起來的。國、親兩黨不會坐視臺獨乘火打劫不管,再說,誰打誰的劫還不一定呢。
4.解決東海問題這個軟肋后,美國少了一張牽制我們的牌,我們將全面奪取伊朗、中亞和朝核問題上的主動權,地緣政治上的優勢將成幾倍的增長。
(劉誼人薦自《山西科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