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的力量是偉大的,真情的感動是無疆的。
美國著名女律師收養了一名中國棄嬰,卻沒想到異國養女在美國突發再生障礙性貧血。為了挽救女兒的生命,她在全美乃至全世界尋找供女兒移植的骨髓,而后她又千里迢迢來到中國。此事轟動了全美,在中美之間架起了一道真情彩虹,并在中國引發撼動人心的情感沖擊波……。
帶著對所有母親的祝福,請關注我們獻給母親的感人故事。
真愛無界,美國媽媽收養中國棄嬰
琳達,美國新墨西哥州律師,一個嬌小美麗的金發女士,熱情、彬彬有禮,臉上時常洋溢著甜美的微笑。她有個溫馨的家庭,丈夫歐文是一位工作繁忙的地質工程師,四個孩子都已成家立業。
琳達夫婦與中國有著不解的情緣,領養一個中國孩子并奉獻自己的一片愛心是他們最大的心愿。1998年初,他們便與中國常德方面聯系,不久,一張可愛的孩子的照片傳到了琳達的手里。從那刻起,這個與琳達素昧平生的中國女孩便進駐了她那顆善良、博愛的心中。
1998年3月18日,琳達和歐文懷著滿腔的熱情來到了常德福利院。遠遠地,他們就聽到孩子們天真、爽朗的笑聲。見有陌生人來,小家伙們一下子安靜下來,睜著圓溜溜的眼睛,與琳達夫婦對望著。剎那間,一雙閃動的眸子震撼了琳達的心扉,這不就是照片中那個讓她徹夜難眠的孩子嗎?哦,我的寶貝,MY BABY!她上前緊緊地抱住這個蹣跚學步的孩子,如獲至寶,琳達知道她將永遠地抱下了這個孩子。
孩子的到來,一切都不同了。歌聲動聽了,笑容燦爛了,生活美滿了……孩子的中文名字叫常伴,是永遠不會孤獨的意思。來美國后,琳達媽媽給常伴取了個美國名字叫:凱麗·瑪克納·威爾斯。
小凱麗是家里的開心果,有她的日子,家中每天都充滿笑聲,她在異國父母的關愛下幸福地成長著。凱麗的哥哥和姐姐們也都很喜歡她,總是抽空來看她,并帶給她各種各樣的玩具。
一談起養女,琳達就有說不完的話,有講不完的故事,讓人覺得女兒幾乎成了她生活的全部。琳達經常翻開隨身攜帶的相冊給親朋好友看,講述著母女倆歡樂的時光。“這個是女兒上完美術課后,給媽媽畫的第一幅畫。”面對這張幾筆粗線勾勒的草圖,琳達卻贊不絕口。“看,她哭的樣子都那么可愛”這個是和鄰居的小孩子搶東西的時候拍下的,自那次在琳達媽媽的開導下小女孩學會了謙讓。
晴天霹靂:愛女突發血液病危在旦夕
哪料好景不長,5年快樂生活后,病魔竟悄悄抓住了凱麗。2002年1月,剛剛過完5歲生日的凱麗突然開始肚子疼、咳嗽、流鼻涕,并很快發起高燒來,琳達夫婦被嚇壞了,趕緊把她送進醫院急診室。大夫說她只是感染了病毒,但凱麗吃了一些藥后,情況更糟了。沒過幾天,她開始流鼻血,5個小時都沒有止住。這次,大夫取了血樣,化驗后說凱麗的病情非常嚴重。琳達立即又將凱麗送到當地的兒童專科醫院,接受了骨髓活組織切片檢查,結果顯示凱麗得了“再生障礙性貧血”。醫生告訴她:“這是一種罕見又致命的疾病:凱麗的骨髓不再產生新的血細胞,如果治不好,她就會因耗盡血液而死去!”
為給凱麗治病,家人費盡了心思。凱麗每周要去3次醫院,進行檢查、輸血、化療。琳達就帶她住進了醫院附近一個由福利機構提供的公寓。每次看到女兒被病痛所折磨,琳達的心都要碎了。為了治女兒的病,她由一個律師幾乎變成了一個醫生,整天不停地翻看有關的醫學書籍,咨詢不同的醫學專家,希望能對女兒的病情有所幫助。然而,凱麗的病情越來越嚴重了。一不小心,鮮血就順著她的眼睛、鼻子、耳朵和嘴一齊往外流。
凱麗是個懂事的孩子,她怕媽媽難過,盡量配合醫生的治療,只是有時會對琳達說:“媽媽,我不想死。”“哦,寶貝,媽媽不會讓你死的,不會的。”聽著孩子渴望生命的心聲,琳達的心都被掏空了,淚水不由自主地掛滿面頰。身為凱麗的母親,她希望把所有的愛都給予孩子,把所有的痛苦都留給自己。可現在,她卻束手無策,每天能做的只是除了給女兒求醫,便是長時間抱著孱弱的她睡在那小小的病床上,給她唱催眠曲,講童話故事,說她很小的時候所發生的趣事,以此減輕孩子的痛苦,換取她的笑容。
在媽媽的細心照料下,凱麗的病情慢慢有了好轉,面色紅潤些了,眼睛有了光彩,食欲也增強了。琳達臉上的愁容漸漸舒展開來,從女兒的笑聲中,她看到了希望。在醫生的允許下,琳達將她的豎琴搬進了病房,每天都會為小凱麗彈奏她喜歡的歌,用琴聲來安慰她。在悠揚的琴聲里,小凱麗聽到了一個母親的愛,這琴聲也感動著周圍的每一個人。
一位在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方面頗有建樹的美國醫生,建議采用骨髓移植的方法進行治療,但是移植前的骨髓配型成功真是比登天還難。父母帶著凱麗在美國一邊接受治療一邊尋找匹配的骨髓,但是找了800萬份骨髓資料都沒有配上。琳達找到美國的一些報刊雜志,刊登了為女兒尋找骨髓的消息,她的妹妹還專門為凱麗開設了網站。然而,所有這些努力都是徒勞,這讓琳達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絕望之中。
跨國母愛:為女兒找骨髓感動中國
無可奈何的醫生向琳達夫婦建議:凱麗是中國血統,只有在中國人尤其是她的親生父母及兄妹中,最有可能找到與她相匹配的骨髓。醫生的建議把琳達從絕望的邊緣上拉了回來,帶著這個讓她興奮的建議,抱著一線希望,琳達不遠萬里來到了中國,在這個凱麗出生的土地上,希望能找到女兒的“生命之源”。
2003年2月,琳達一行來到了北京,向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求援。中心負責人表示:一對美國夫婦收養一個中國的棄嬰,在孩子得重病后不但沒有嫌棄和放棄,而是千里迢迢地來到中國,為孩子尋找生命的一線生機,這種可貴的精神和行為令他們感動。他們會盡快查找合適的骨髓。
隨即,琳達參加了管理中心在北京紅十字會總會召開的“救助小凱麗、擴充資料庫”的造血干細胞捐獻活動,并做了催人淚下的發言。活動并打出“如果您有愛心,想為凱麗做點兒什么,請撥打中國紅十字會的熱線電話:010-65126600。”的宣傳口號。
琳達還寫了一篇情真意切的短文《救救我的中國女兒!》,全國20多家報紙和電臺、網站轉發了此文及相關消息。
中國紅十字會那時差不多每天要接到將近1000個熱線電話,準備捐獻骨髓的人更是絡繹不絕,不少好心人還介紹了很多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的醫生、中藥和偏方,希望盡快轉達給凱麗的父母。
琳達又啟程前往湖南,盼望在凱麗的家鄉有所收獲。小凱麗的病情也牽動了家鄉人的心。已有一萬多名志愿者表示愿為她提供幫助,但令人失望的是,在300多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的資料中并沒有查找到合適的骨髓。
在長沙琳達向當地媒體表達了感謝,并滿懷深情地說:“如果凱麗的親生父母能夠看到這些報道,希望他們盡快與我聯系。”她很想對他們說:“感謝你們給了小凱麗第一次生命,給了我一個這么可愛的女兒,她和我們生活在一起很幸福。現在她生病了,可是我卻無能為力。我不知道你們在哪里,但我真誠地希望你們能站出來,給她第二次生命。”
遺憾的是,在當地公安部門、媒體和群眾的共同尋找下,凱麗的父母一直沒有找到。
柳暗花明:養女生命之光閃爍津門
為了拯救女兒,琳達走遍了中國各大城市及港、臺地區。琳達堅定地說,只要有一線希望,她都不會放棄,她還要到韓國、新加坡、澳洲、加拿大、新西蘭等各國的華人居住地繼續搜尋,并為全世界的血液病患者患者呼救。
為了給凱麗治病,全家已經花費了65萬美元,只要能夠將孩子的病治好,花再多的錢他們都愿意。
經過22個月的苦苦尋覓,正在琳達再一次就要失去希望的時候傳來消息:天津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幫助找到了一份與凱麗的6個基因位點配型相合的干細胞標本,而且數量和活性都符合移植要求。下一步再經過高分辨檢測,在凱麗身體狀況合適的時候,就可以用這份臍血干細胞進行移植,如果移植成功將可以挽救她的生命。
天津方面在最快時間內確認此造血干細胞完全適合小凱麗的干細胞移植。2003年11月在得知凱麗的造血干細胞配對找到后,再一次來到長沙的琳達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忘情地與在場的每一個人擁抱:“我的女兒有救了,我太高興了!我愛中國,我愛天津!”
馬不停蹄地來到天津,參觀完臍血庫,琳達就匆匆地離開了天津。走之前,她對記者說:“凱麗太幸運了,你們的幫助讓凱麗的生命出現了轉機。回到美國后,我會把在中國發生的一切都告訴小凱麗,讓她知道是她的祖國的人民給了她生的希望。我也會盡快跟凱麗的醫生聯系,在合適的時候用這份臍血干細胞為她進行移植。”
琳達博大的胸懷和鍥而不舍的毅力令人肅然起敬,對于這位偉大的母親,人們紛紛以熱情的鮮花和誠摯的祝福來表達由衷的敬意。小凱麗是不幸的,因為可怕的病魔正在一步步“侵蝕”她如花的生命;而小凱麗同時又是幸福的,因為她最最親愛的父母和家鄉的父老鄉親們都正在竭盡全力,為她續燃那微弱的生命之燭!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這就需要有堅強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勁,需要有充沛的精神狀態。琳達在遇到重重阻力的時候絲毫沒有退卻,而是在一次次失望中找到希望,最后終于讓我們的小凱麗重現生命之光。愛是偉大的,是超越一切的,是可以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我們相信,可愛的小凱麗在大家共同的關愛下一定會健康起來。
讓我們被琳達和凱麗的故事感動的同時,關注一下更多的需要骨髓移植的血液病患者和他們的家庭吧。
骨髓是人體的造血組織,位于身體的許多骨骼內。骨髓不但是造血器官,還是重要的免疫器官。當人體造血系統及免疫系統遭受嚴重疾病,如白血病(俗稱血癌)、淋巴瘤、再生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重癥放射病等患者,繼續生存的希望就是骨髓移植。化療雖然也可以治療白血病,但成功率僅是10%。骨髓移植治療白血病的成功率要高很多,在70%以上。骨髓移植是把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從一個人體內移植到另一個人體內(一般是通過靜脈輸入),實際上就是造血干細胞移植。國際上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就將骨髓移植運用于白血病的治療,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八十年代起,干細胞移植術在臨床應用中獲得了成功,而且還可以治療其他血液病,是目前世界上先進的根治白血病的醫療手段。
美國已經做了13000例非親屬骨髓移植,而我國在2001年8月才出現了第一例非血緣關系骨髓移植,我國至今已經完成近百例非血緣骨髓移植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