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提示:一般情況下,家養的貓狗在春天特別煩躁,在發情交配期尤為突出。其中雄性動物更具攻擊性,而兒童往往最容易成為攻擊對象。一旦孩子被貓狗咬傷、抓傷,家長千萬不可大意——首先要把玷污傷口的動物唾液和傷口上的血液徹底沖洗干凈(注意:不要吸吮、包扎傷口),然后盡快趕到醫院注射狂犬疫苗。
(衛生部公布2005年1月全國狂犬病發病133人,死亡90人,居傳染病死亡人數之首位。)
愛子公主將成為日本首位女天皇
愛子公主已滿3歲了。新華/美聯香火不旺、后繼乏人近年來成為困擾日本皇室的一大難題。皇位繼承人德仁皇太子與皇太子妃雅子都已年過40,但膝下只有一個三歲的女兒愛子。而根據繼承法,愛子身為女性無法繼承皇位。
但是據日本共同社22日報道,一位日本政府官員透露“愛子公主將會成為(天皇繼承人)”。如果消息屬實,愛子公主將成為200多年來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天皇。
日本天皇制度有著2600多年歷史。二戰以后,天皇雖作為“日本國的象征”被保留下來,但卻陷入了另外一種危機———無人為繼。天皇繼承法明文規定,只有男性皇室成員才具有繼承資格。但自上世紀60年代德仁皇太子的弟弟降生以后,日本皇室至今沒有增添一位男丁。皇太子德仁只有女兒愛子,其弟弟生養的也全是女孩。
為解決繼承人問題,日本執政黨自民黨通過了一項草案,建議修改現行法律允許女性繼承皇位。首相小泉純一郎此后組建了一個10人顧問小組,專門負責研究皇位繼承法的修改。小組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提交研究報告。
22日,日本政府一位高級發言人在接受路透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將從各種角度全方位考慮(是否修改繼承法)。”這位發言人所說的“多角度”,當然也包括普通日本民眾的看法。民意調查顯示,支持女天皇的民眾高達80%。有關專家也認為如果皇室缺乏男性繼承人的狀況無法改變,繼承法修改將無可避免。
但較高的民意支持率并不能掩蓋近年來日本國民在繼承法修改上的分歧。主張修改繼承法的人表示,繼承法應該吸收現代法律男女平等的思想,同時還指出在歐洲許多君主國中,男女均可繼位。反對派則認為,修改繼承法將會破壞天皇制度,因為在2600多年的歷史中,男性一直是天皇制度的主體。
如果愛子公主得以名正言順地繼承皇位,那么她將成為日本歷史上的第9位女皇。此前,日本共有過8位女性天皇。但她們只是暫時作為過渡的“管家婆”,一旦條件具備,就被男性繼承人取而代之。最近一位女皇是1762年至1771年間在位,其后傳位于她的侄子。
張國立夫婦領養義女
日前獲悉,張國立、鄧婕夫婦在2005年伊始領養了一名1歲女童,這個娛樂圈備受矚目的明星家庭現在已經成為其樂融融的“四口之家”。有兒子張默的事件在先,張國立夫婦不希望再次招致媒體記者的圍追堵截,因此他們把這回認養行動處理得非常低調。
今年21歲的張默是張國立與前妻所生。張國立與鄧婕結婚后,兩人沒有再要小孩。
外界一直傳言鄧婕與張默存在隔膜,而張國立則對兒子十分偏愛。張國立在做客“藝術人生”時,曾說過這樣一件事情:“鄧婕跟我說,我們再要個孩子吧。我想了半天,勸她說,如果你覺得寂寞,不如養條狗吧。”前年發生了張默打人事件后,讓這個明星家庭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而張默之后又開始了到處漂泊拍戲的演員生涯,讓家庭少了一分歡笑與溫馨。張國立的想法在此時發生了改變。
2005年1月,張國立夫婦秘密領養了一名可愛的女童,兩人對這個孩子非常寵愛。至于這名女童是從何處而來,張國立夫婦秘而不宣,僅表示是“獻愛心之舉”。鄧婕昨天證實了此事,但不愿過多透露,并希望媒體不要大肆宣揚,以免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影響。
可導致兒童疾病的新病毒
美國研究人員18日報告說,一種新發現的冠狀病毒可以導致數種兒童疾病,目前這種病毒已被命名為“新港口”病毒。報告說,“新港口”病毒可引發普通感冒、動物疾病和非典。直到最近,研究人員才找到實驗手段來診斷和甄別它們。研究人員從1名川畸病病童的呼吸道分泌物中也發現了“新港口”病毒的基因。他們還分析了11名川畸病病童和22名未患川畸病病童的呼吸道分泌物。結果表明,“新港口”病毒可引發威脅兒童健康的川畸病。在同一期《傳染病雜志》上發表的另一篇研究報告也認為,新發現的這種病毒是導致川畸病的禍首。
中國專家質疑“非典病毒已滅絕”
美國科學家宣稱,曾在全世界引發恐慌的非典型肺炎病毒現在已經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除實驗室內的實驗用樣本外,這種病毒已在自然界中滅絕。
但國內專家卻對此結論提出質疑,廣州市第八醫院院長唐小平表示,SARS這樣的冠狀病毒作為一種微生物,它寄存在動物體內是公認的。因此,只要有動物存在的一天,非典病毒就有可能存在。像美國學者所說的非典病毒在自然界消失,不再在人類和動物之間傳播的理論是沒有根據的,因此不應該放松警惕。他認為,中國對果子貍等野生動物進行嚴格控制管理的做法是正確的。
與此同時,巴黎世界衛生組織總部新聞發言人湯姆遜表示,他已看到了相關報道,但是他目前還無法得到該研究結論發布者的相關論文,因此無法對美國學者的結論進行表態。湯姆遜同時指出,“在就此作出反應之前,WHO需要有進一步相關的調查,以獲得更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