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別致院落,現是早上八點,舒家大院門前是八點鐘的安靜景象,隔著院門檻,朱家角鎮八點鐘的河面,安靜豐足,水色在八點時刻波光粼粼,太陽穿過薄霧,正照耀悄無聲息的舒家大院——八點鐘,來到這座院子。
光線中,橋石在搖晃,再次的晃蕩,有艘船開過來了,咿呀抑揚,船舷緊跟水波,平滑交錯,劃開一道瘦長花紋,拖沓它遠離,這條船終于沒有停住;本來以為,船篙是插到門前石埠旁邊,有一名船夫伸出頭來對準大院的門喊:舒老太!老太呀!或更大聲音:阿太!阿太!開船了!這一名船夫,如果不是現在的打扮,上下一身民國的短打,或拖了清朝長辨子,那么這就是說,地點設在著名舒家大院的又一部言情戲,已經是開拍了,長度50集、 30集電視劇,或是電影,港臺武俠、古裝肥皂劇;每個劇組來到朱家角,選定著名的舒家大院來拍戲,站在舒老太的水磨青磚地上,與她仔細商談。先看廂房,看看機位的各種角度,早上八點,下午四點的光線如何,盤算到哪一天啟動,開鏡酒,買炮仗,挑個吉利的日子趕工這里必定有幾場船戲,那就央請本鎮的船夫,考究一點是更仔細地等待時間,等待天氣——等大院里落雪的日子,等院里臘梅花開,石榴花開;下起淅瀝小雨,高檐滴雨,是情調最好的時刻,枇杷已經發黃,雨打芭蕉,最是憑欄時;道具準備舊時的油布傘,兩湖手繪傘——太陽出來以后,扮演大小姐,三姨太太的角色就在院里撐西式鏤花陽傘散步,這是水鄉戲, 1933年云飛汽車,北方馬車和騾車都不必出現,可以省不小一筆錢,在本鎮,過去事事都是坐船,最方便的就是船,男人在船上坐,小姐站于院門目送,立在橋上遠眺。
現在的早上八點鐘,舒家大院的門口始終開著,但是里面沒有聲音,沒有人,院門顯然是一直不關的,院里沒有舒家老太的身影,沒有滿地的電線,沒有劇組,沒有電視劇的角色,于是幾個人跨進去,踏在青磚地上看那一排黛黑年邁的老廂房,青磚地四周是用條石鑲邊,高低錯落,掃得一個干凈,有大花壇,一大株臘梅,一株石榴,中間掛紅燈籠,再走進去,也是青磚地,條石鑲邊,大院發散上幾輩氣味,左右廂房,黛色的老邁門楣,早年遺存的雕花,柱石細節,窗玻璃包容過去的年代,照映現在安靜的八點鐘的光線,同時也出現幾個參觀者的模糊的面孔。
早上八點鐘,大院之主,這位舒家老太并沒有出現,她住在哪里呢,有人間。供她起坐和接待訪問的大廂房,仍然門扉緊閉著,大概就是住在這個廂房后面的,估計是的,她還沒起來嗎。幾個人湊近玻璃張看,早上八點的光線,模糊看見房內這一塊區域,有官帽椅,大桌,小幾,墻上有畫,對子,掛歷,在此拍戲的一些彩色劇照,幾幅文字介紹,一盆花,熱水瓶,茶杯……她去買菜了嗎,有人說。
筆者在前年見過主人一次。今天也許她出門了,大概是走過橋去買東西,如果真是上船出去,那船已經走下;但是大院的門一直是開著的,早上八點的時候,也會有幾個人進來,櫓聲逐漸遠離,這幾個人,帶著一些陌生和稔熟的心情,想到這院子曾經的熱鬧——現在是安靜的。沒有人,門就這樣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