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與快樂鑲邊的任何事物,甚至獨自享受著孤獨的快樂,這可是“老古董”們所無法理解,甚至不屑—顧的所謂“不成熟”,但這卻構成了現(xiàn)代生活的全部念頭。前衛(wèi)、另類、DIY等等,那些無論如何可以與時髦搭邊的東東,都是每日飯后閑聊的談資。喧嚷、紛擾、熱鬧、欲望,痛定思痛后地尋找一份屬于自己的私人領地,任人招搖比闊、炫耀斗富,我們才不屑一顧,新人類要的是屬于自己的個性空間。于是乎,將所有的傳統(tǒng)家私來個徹底顛覆。畢竟,“物為我用”才是根本之根本。
“簡約”是這個時代的致命特征
這層淵源可要追溯至20世己初的德國。這個堪稱現(xiàn)代家居發(fā)源地的國家,即使在家具設計上也依舊保留了這個日耳曼民族特有的冷靜和精確性。由此造就的現(xiàn)代家居的一個基本理念就是家具不僅要講究質量,同時更應該強調功能、美感、觸覺、人體工程學和環(huán)保等等一系列的人性化設計。簡而概之,即造型簡潔、設計理性、色調單純。在中歐掀起的這股流行風,不久席卷了諸如瑞士、意大利、丹麥等一些南北歐國家的家居設計風格。
這些帶有強烈的現(xiàn)代設計理念,又極具民族風格的藝術作品,隨著中西交流的深入,日漸飛人中國這些從小便接受中西方雙軌教育的新人類的家中,成為生活中標榜個人特征的一些必不可少的擺設。在這種簡約主義思潮的影響下,清式家具因其繁復的裝飾特征,逐漸失去其美學的優(yōu)勢,憑借著用料的昂貴價值,逐漸縮小其適用范圍而成了少數(shù)人顯示身份的重要坐標。從整體上看,明式家具之所以還能夠在門廳玄關、日用書桌方面還能保有一定市場的重要原因在于它所擁有的與現(xiàn)代生活理念相匹配的簡約風格,甚至大有愈看愈美之勢啊!
無奈的中國家居現(xiàn)狀
工業(yè)化生產(chǎn)帶來的低廉成本和粗制濫造,使得費時、費工、費料的卯榫結構的傳統(tǒng)家具,日益為洋釘所代替,沒有了這層工藝品質的底線,也逐漸失去了傳統(tǒng)家具的質量保證。那些外型看似新穎且由中國廠商仿制的洋式家居產(chǎn)品,逐漸擔任起陪伴著中國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角色。失去了對傳統(tǒng)家居的日常審美熏陶,停滯不前的傳統(tǒng)家私因其成本和工藝的局限性,勢必輸?shù)袅酥袊揖訕I(yè)的大半江山。
歷來中國只有風水先生、木匠手藝工人,設計師的名號出自外國,那么他們的種種設計理念自然也與西方之理念惺惺相惜。融入了所謂東方文化式的家居設計,少了雕欄玉棟、勾心斗角、廊橋瓦墻的建筑因素,多了簡約主義下的人性化理念,除固定裝潢內凸現(xiàn)出不少通透的玻璃洞門,妖嬈的燈光設計等等,設計師們在內部軟裝潢上動足了腦筋。古琴、竹簾、壁爐、雕像、歐式沙發(fā)、明式書桌、洋酒壁柜、水晶吊燈、中國瓷缸等等,只要可以,全世界的家居元素都可以在一個空間中存在,這就是中國當代社會雜陳的家居現(xiàn)狀。念相匹配的簡
無厘頭的生存方式
沒有了家長們的嚴厲管教,長大了的都市人大都習慣了東歪西躺狀的休息方式。緊張了一天的皮肉各自躲進自家沒有骨頭的面包沙發(fā)里,享受巴西的咖啡迷情,沉迷于HIGH到極致的環(huán)繞音響,做個徹頭徹尼的懶人,妙極!
但是,這種慵懶狀態(tài)只是適合于上班族,對于那些SOHO族而言,家是他們待的時間最長的地方。如果沒有經(jīng)常變化的空間,沒有一些可以刺激創(chuàng)作靈感的工作環(huán)境,自由的工作便味同嚼蠟。還不如離開那個單調空間去午休的PUB里享受陽光的溫馨?去公園接近自由空氣?去健身房與帥哥靚妹親密接觸……總比在那個一成不變的房子里更容易尋得閃電雷鳴般的激情和電光火石樣的斷想。
于是,這族人時而會在某處角落掛個麻網(wǎng)吊床,做個叢林中的野游人;時而從網(wǎng)上拍個色調單純的人體藝術沙發(fā),將之幻想為情人的暖懷,柔情蜜意地獨自遐想;又或許領養(yǎng)個把流浪貓狗,為它們布置溫馨小家,又在墻上掛滿它們的同類小像,總比養(yǎng)個BABY省心多了,且又能回憶起童年的自由時光……
“孤獨扦快樂著”,這并非是一句酸酸的空話,享受獨處時的靜謐,或飄搖、或廣袤、或細雨潤物般甜蜜、或千軍萬馬似的意氣風發(fā),這都是獨處時的千般好處。自由到極至的空間是這其中的奧妙。于是乎,隨處采摘的野花野草、色彩絢麗的DIY小擺件早就不在話下,更何況限量發(fā)送的精美海報、某個國度的旅游紀念……更有甚者,將老祖宗的菜籃子當作果盆、百寶箱當?shù)首?、飯碗當魚缸、魚缸當垃圾桶、圍巾當桌布……各式各樣,凡是喜歡的,漂亮的都是SOHO族家居生活中一個重要部分。這種無厘頭的生存方式倒電逍遙自在,只是見仁見智了。
每當聽說某人的父母搬了新居,買了套高貴的紅木家具,心中油然升起一股敬佩之情,沒有這個階層老派人士的這份執(zhí)著,何來紅木類傳統(tǒng)家私的生存空間?在目前這種房型層高普遍低于二米九的住宅年代里,在這些無論是體積還是面積都并不足夠寬綽的居住空間里,擺放這種龐然大物,果然是需要一種高強度的忍耐力!
還是新人類輕松實惠,蝸居在電腦時代的小房間內的任何擺設,不僅涉及心情,更關乎空間的承受力,喜歡便好,自在便了,管它是哪個著名設計師的杰作,也無論它們是否值錢。家是自己的,心情更是自己的,盡管家時常會隨著心情改變,但是她的獨特卻永遠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