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衛廳日前制定“西南島嶼有事對策方針”(以下簡稱“方針”),表明中日軍事摩擦與對抗已由過去的“理論探討”階段發展到現實可能的地步。
“方針”假定的戰爭狀態是“入侵”
日本防衛廳判斷中國海軍核潛艦進入日本領海事件絕非孤立的現象。近期以來,中國海軍潛艇頻繁出入日本近海,平均每年發現率至少達到5次。日軍方認為,中國海軍已在著手準備一旦臺海有事時對日美作戰的可行性。這些潛航活動包含勘查日本近海、南向通道、臺灣近海的海底地形等意圖。
對于日本而言,來自中國的因素包括以下部分。
首先,一旦臺海有事,中國可能在海上切斷日本與臺灣的通道,進而達成封鎖臺灣的目的。
其次,中國非常有可能對日西南諸島、沖繩駐日美軍基地采取軍事攻擊行動,甚至對西南島嶼實施占領。
日方認為,基于中國民族主義情緒的高漲,總有一日中國可能對釣魚島(日稱尖閣群島)采取軍事行動,與日本海空自衛隊發生正面沖突。
問題是上述可能性早已存在,為何防衛廳目前才以“方針”方式認真對待?
這一問題取決于日本對中國軍事力量的評估發生了深刻變化。長期以來,日本在軍事上一直從內心深處貶低中國軍事技術,并未加以重視。目前它終于意識到軍事實力已經不容忽視。
日本“方針”假定的戰爭形態是“入侵”,可見日本對事態看法的嚴肅性。通曉日本人性格的筆者認為,日本人很不容易看得起比自己落后的國家,但是一旦引起重視,又會走另一個極端,以“神經質”的方式加以仔細研究。同時,日本在承認中國軍事力量日趨強大的前提下,未雨綢繆,實施超前威懾,是制定“方針”的又一意圖。
從政治意義的角度而言,日本防衛廳對西南戰略方向的重視加大,還在于為“防衛廳”改“防衛省”造勢。
“有事”范圍擴至臺灣以北島嶼
日本“方針”計劃體現了實施聯合作戰的若干特征。海陸空自衛隊都將參與有事時候的對應。
細節如下地理范圍指九州南端至臺灣以北的眾多“日本島嶼”;范圍廣達1000公里。這種劃分方式事實上把臺海置于比“周邊事態”更高的戰略層次,因為臺海戰事一旦爆發,臺海北部自然成為外圍戰場。防衛廳人士透露,臺灣的北部防空識別圈甚至與日本西南防空識別圈重疊。
“方針”涉及的兵員達到6萬人,陸上自衛隊5.5萬人,計劃分 3階段實施對應。這里顯然把西南島嶼沖突定位到了“有限戰爭” (局部戰爭)模式,作戰式樣涉及登陸與抗登陸,同時尤其重視快速反應。基于日本非常精良的陸上裝備、高度自動化的C41SR系統、強有力的后勤保障、登陸支援能力,這一軍隊規模應該說是相當龐大的。
筆者認為,在“方針”出籠之后,日本下一步就是在具體的編制、裝備調配問題上作出改革?!胺结槨钡某龌\意味著日本防衛戰略將威脅來源從北方向西南方向轉移。
日本自衛隊為此極有可能組建新的統合部隊(方面隊),或者進一步充實現有的西部方面隊。以沖繩第1混成旅團為基干,今后是否會提升為“西南方面隊”的動向,專門對應此方面的事態值得注意。適合于西南戰略方向的陸上自衛隊編成可能包括一個空降團,屬于東部方面隊,駐船橋市;第12旅團擁有很強的空中機動性,編制有第12直升機隊,駐扎在東部方面隊的相馬原,集中使用CH-47運輸直升機。陸上自衛隊一共擁有60架,裝備第1直升機團。第1、2混成旅顯然也
日本陸上自衛隊的空中機動性非常之高,以人均直升機擁有數量而言,遠遠超過中國陸軍。航空科部隊擁有470架直升機,“方面隊”擁有直屬“方面航空隊”,各師團、旅團還有“飛行隊”。而中國陸軍航空兵目前只裝備集團軍級別,沒有編入師旅單位。
因此,就已經擁有的編成而言,日本陸上自衛隊對西南島嶼的作戰將是以短促、快速的節奏展開。
“方針”強調反擊行動是在“有入侵的跡象”出現時候就加以準備,航空、海上自衛隊必須出動。這一構想符合日軍一貫的“先發制人”傳統,同時形成強大的威懾態勢。
“方針”確定第二階段的作戰骨干將是九州和本州的海空、海上自衛隊,這表明一旦有事,日本會集中3個方面隊的兵員實施對應,包括西部、中部、東部方面隊,分擔兩線作戰,一路直接抗擊,另一路阻擊其后援,削弱敵國持續進行戰爭的資源。就此而言,“方針”的基本思路非常接近以色列軍隊的作戰方式,重視對敵國戰爭潛力的損毀。這里,顯然其假想敵就是擁有強大綜合國力、具有持久維持戰爭能力的中國。
海上、航空自衛隊方面,參戰部隊可能囊括日本西部航空方面隊、西南航空混成團、中部航空方面隊,總共8個飛行隊,除第301、 302飛行隊配備F—4EJ以外,其他全部配備F—15J、F—15DJ。
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登陸能力、反潛能力無疑是世界一流的,僅僅滿載排水量1.47萬噸的OSUMI級輸送艦就達4艘,總排水量5.88萬噸,相當于12艘Yuting級登陸艦的總排水量。
第三階段的作戰模式假定中國軍隊占領了日本外島,日軍將實施聯合作戰,奪回被占島嶼。第一線登陸部隊達到9000人。因此,本文提及的上述陸上自衛隊將是主要角色。
日“方針”可能引發“亞洲大戰”
總體上,“方針”展示了威懾力量,并且明確把有爭議的島嶼納入了日本的防衛范圍,這樣,中日之間的戰略摩擦就變成了現實。中國軍方顯然會在戰略層次擬定相應的作戰計劃作為對應。
同時,中日戰略糾葛和臺海戰略糾葛很可能會進一步混淆。例如當臺海關系高度緊張時,根據最新擬定的“方針”,日軍也可能認為這是“入侵”日本西南島嶼的跡象,從而進入第一階段的準備態勢。
同時,日美安全聯盟也因為“方針”發生了本質的變化。一旦中日“有事”,美方顯然會在情報、后勤方面提供資源,甚至直接卷入戰爭,形成“亞洲大戰”的局面。因此,今后臺海問題可能使美日卷入,中日沖突也可能促使臺灣以某種形式卷入。
日本開始把戰略防衛的注意力轉向西南戰略方向,俄羅斯也已洞察到在未來至少20年之內,中國的全部戰略安全注意力將會轉移到臺灣海峽。隨著俄中邊界問題的最后劃定,在俄軍隊、情報系統內部,對華警戒派的勢力進一步削弱。
今年計劃之中的俄中軍事演習基本定案。早前俄空軍司令聲稱可能出動圖—22M3轟炸機,海軍將參加,海軍陸戰隊和空降兵也將參加,規模不會超過連級。由此可見,這次演習可以算是三軍聯合演習。主要是展示協作精神,沒有具體的作戰想定??哲娬跈z討作戰飛機編隊飛行、海上艦艇編隊、救助等,軍事象征意義較大。但是這畢竟是俄中關系正?;詠淼氖状诬娛卵萘?,中方可以通過這次演習,檢驗俄式裝備的數據鏈技術和協同作戰能力。俄方也能夠通過這樣的演習,促使中國軍隊進一步了解俄式裝備的整體作戰能力。
這些跡象顯示在俄軍內部,對中國的戒備正在降低之中。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雙方之間就可能向建立軍事同盟的關系邁進。俄依然在遠東推行相對平衡的安全戰略政策。俄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已經多次舉行海上編隊、救助演習。在目前階段,日俄關系因為北方四島問題懸而未決陷于膠著關系。俄美關系比葉利欽時代已經冷淡許多。在某種意義上說,俄中聯合軍事演習是俄試圖利用中國制約日美在亞太坐大的方式。俄軍方判斷為制約中國的崛起,日美會強化在亞洲的軍事力量,因此,也必須頻繁地展示俄力量的存在,才能夠在亞洲繼續發揮政治、外交、軍事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