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在網上看到了楊振寧先生在“2004文化高峰論壇”的報告,這之前已看到報上有關這個報告的爭議。看報告才知,爭議集中在第—個問題上。十分鐘里要把一個問題邏輯嚴密地解釋清楚,幾乎是不可能的,何況他要說三個問題。但現在引起爭議最大的第—個問題,“易經對中華文化與思維方式的影響,是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雖然只匆匆介紹了觀點,卻也可以看出邏輯上存在問題。
他的結論是在前人的第四、五種觀點(原因)的基礎上得出的。這兩種觀點的正確性是需加證明的。即使因時間關系,把證明略去,假定觀點正確,也推不出楊振于先生的結論。如“中國傳統里面無推演式的思維方法”,這筆賬能算到《易經》頭上嗎?按楊振寧先生的觀點,是因為易經里只有歸納式思維,沒有推演式思維。即便如此,“中國傳統里面無推演式的思維方法”,也不能算是《易經》的責任。就像楊振寧先生教的學生中物理很好,而數學不及格,不能怪楊先生只教了物理,沒教數學;或者他物理教得太好,過多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或者他沒有在教物理時同時強調數學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只要少許認真想一想,所謂“中國傳統里面無(還不是‘缺乏’)推演式的思維方法”根本不可能成立的偽命題。一個正常人的邏輯思維,進行歸納,就是為了推演。楊先生自己也說,“推演其實比歸納容易”,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怎么可能會“有歸納法,可是沒有推演法”呢?沒有推演法,歸納出來再正確的結論,也無法付諸實用,何況舉一反三,倘如此,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文明是怎么創造與積累起來的?要說是中國的哲學書里沒有對推演法的規律的總結,那么,中國的哲學書里何嘗有對歸納法的總結,易經里的歸納思維不是靠楊先生總結出來的嗎?學界早有一種看法,中國沒有西方嚴格意義上的哲學與邏輯學,難道中國人在幾千年里沒有哲學思維與邏輯思維嗎?中國人確實有像楊振寧先生一樣亂用術語的毛病,但這不是從總體來說中國人的思維有毛病,而是在表達上有毛病,使用的語言工具不稱手,先用起來再說,因為有觀點要表達。
不過,建立在不清概念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會使論者有錯誤而不易自審自察。楊振寧先生身在西方語境中那么多年,且受過嚴格的科學思維的訓練,尚且會有這樣的邏輯上的問題,要說不善邏輯思維,是否中國人更不善的是歸納思維呢?但這個題目太大,本人也無研究,不敢說,只能把它提出來,請大家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