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險專項資金使得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可以使用該風險資金充當銀行保證金開立保函,從而大大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部分解決了企業授信不足的問題,從很大程度上支持了中國境外工程承包及勞務輸出的發展,促進了中國出口的增長。
2001年10月11日,財政部和外經貿部聯合出臺了《對外承包工程保函風險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以進一步擴大中國對外承包工程規模,解決對外經濟合作企業承攬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出現的開立保函資金困難問題。
中國銀行受財政部和商務部的委托負責就對外承包工程保函風險專項資金(下稱“風險專項資金”)項下保函業務進行管理和運作。這項業務一經推出,即以其無可比擬的優勢受到了眾多對外承包工程企業的擁護和支持,它將使更多對外承包工程企業走出去,在海外市場發展壯大。迄今,全國已有近60家對外承包工程企業使用風險專項資金開立保函,累計擔保總額達7億美元。
風險專項資金的積極作用
解決了企業保函開立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推動企業“走出去”。
中國現有的對外承包工程企業普遍面臨規模小、力量單薄、經營分散等共同問題,除了少數幾家規模較大以外,多數企業基本上無法與歐美國家的承包工程企業競爭承攬大型工程項目。根據美國《工程新聞記錄》的統計數據,在2003年世界最大225家國際承包商排名中,躋身前20名的承包工程企業除排名為15和17的日本JGCCorp和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兩家亞洲企業外,其余均為歐美承包工程企業。前100名中,中國內地承包工程企業也只有13家榜上有名。由此可見,中國的對外承包工程企業的實力相對較小。
如果這些企業沒有銀行的支持,只憑借自身的力量競爭國際工程市場相比歐美國家的大型承包工程企業就顯得較為困難。不僅如此,對外承包工程項下保函金額通常較大,銀行出于風險控制需要,有時不能滿足企業的全部授信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的對外承包工程業務的開展。風險專項資金使企業的銀行授信不足問題得以緩解,更多的企業“走出去”承攬海外項目,企業獲得了發展。
據《工程新聞記錄》的統計數據,2001年,中國內地承包工程企業只有35家進入前225家國際承包商排行榜,而至2003年底,中國內地承包工程企業有47家進入了前225家國際承包商排行榜。入圍的中國企業中,有27家對外承包工程企業使用了風險專項資金對外開立保函。此外,企業“走出去”,帶動了國內的原材料和設備的出口,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具有施工經驗的技術和勞務人員,促進了中國外經貿事業的發展。
政府、銀行分工合作,發揮了各自優勢,降低了管理成本,更好地控制了風險。
商務部和財政部作為宏觀調控政策的制定者和管理者、在國家經濟運行調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風險專項資金”政策的適時推出,起到了推動中國外經貿發展,加快了對外承包工程企業的“走出去”的步伐,增強了企業海外競爭力的作用。但是,由于政府部門不是直接面對市場,對保函業務操作手續了解的相對較少,而銀行因長期辦理具體的保函業務,了解擔保市場情況和企業經營狀況、履約能力,正好彌補了政府部門的在這方面的不足。
銀行依據現行的規章制度辦理保函業務,不需要投入額外較多資金,即可做好這項業務;政府部門降低了管理成本,減少了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能夠集中精力做好“風險專項資金”的指導和研究工作。可以說,政府部門與銀行密切合作,起到了優勢互補的作用,有利于管好“風險專項資金”項下保函業務。
配合國家“走出去”的戰略實施,實行銀企共贏。
自2002年初風險專項資金保函業務開辦以來,中國銀行和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密切協作,互惠互利,使得“對外承包工程保函風險專項資金”保函業務有了飛速的發展。截至2004年底,中國銀行共開立保函共400多筆,開往49個國家和地區,保函總金額達7億美元,涉及合同金額180億美元,承建項目主要分為住房、大壩、電站、成品油管線、道路、衛生設施、供水和衛生工程、污水處理、工廠擴建改造、鐵路建設等公共和民用設施。2004年底保函有效余額為5.7億美元。

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始,中國銀行一直非常重視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形成了一套科學的風險評估機制。在保函業務方面,業務人員能夠做到開立之前認真審查,保函開立后注意跟蹤項目進展情況和企業履約情況,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及時采取措施加以防范,以規避風險。在保函業務操作方面,中國銀行制定了完善的保函業務管理制度,培養了一批經驗豐富保函業務專門人才。
作為一項新的業務,中國銀行通過印制宣傳手冊、登門拜訪、中國銀行網站、報紙雜志等多種形式對該業務進行廣泛地宣傳,向企業闡明了該資金的用途、好處及使用方法,使企業能夠盡快使用該資金,以便利他們的業務發展。其次,通過舉辦研討會,請一些對外承包工程企業代表和財政部、商務部的負責人坐在一起,共同探討該項業務今后的發展。以銀行為紐帶,把企業和政府緊密地聯系起來,讓政策制定部門能夠了解政策執行部門的心聲。不僅如此,中國銀行與企業定期進行溝通和交流,詢問企業開展此項業務中所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對于風險資金業務的意見和建議。還經常給企業業務經辦人員講述合同談判中就保函條款方面應注意的問題以及保函條款中所可能隱含的風險,將防范風險關口前移到企業,使企業能夠自覺地規避由保函條款設置不當而造成的風險。企業“走出去”,業務發展實現贏利,銀行獲得保函業務辦理收益,銀企雙方實現雙贏。
進一步做好風險專項資金業務的建議
對外承包工程企業應正確對待海外工程項目。
隨著國家“走出去”戰略的進一步實施,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量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勢頭。對于國家而言,“走出去”是支持國內對外承包工程企業積極爭攬海外項目,是希望能夠充分發揮中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成熟等方面的優勢,將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推向國際市場。因此,海外工程承包不僅僅是一個企業自主的經營行為,更多的是代表中國在國際承包工程領域的信譽,海外工程承包項目成敗甚至關系到國家整體對外承包工程業務的發展。在目前十分有利的國家政策環境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除注重業務拓展外,更應重視提高工程質量,扎實做好工程項目建設,將國家“走出去”戰略真正落到實處。
保函風險專項資金是國家為解決對外承包工程企業授信難的問題而出臺的一項優惠政策,但企業不應以此為由盲目地擴大業務,對于使用風險資金的項目,企業應更為謹慎,認真選擇項目、業主及落實資金來源等,以保證國家財政資金的安全。
政府部門應適時增加風險專項資金,調整對外承包工程企業風險專項資金的使用限額,增強對大型優質承包工程企業的支持力度。
財政部和商務部出臺的風險專項資金政策,使眾多的承包工程企業受益,企業使用風險專項資金的熱情較高,辦理保函業務需求相對較大,現有業務中已經出現部分大型優質企業用足了本企業風險專項資金最高限額的情況。而有些實力和資質相對較弱的企業,爭攬工程項目能力有限,風險專項資金額度一直未能用滿,閑置一邊,因此,為鼓勵大型優質企業承攬更多的海外工程項目,建議政府部門調整不同實力企業使用風險專項資金上限,對大型優質企業予以一定政策傾斜的支持。
此外,由于工程項下保函效期相對較長,保函撤銷后風險專項資金才能返還周轉使用,隨著保函余額日益積累增加,在大量保函仍然生效情況下,保函余額有可能進一步增加,最終達到國家控制的總量,后續保函業務將因額度已滿不能辦理。對此,建議政府部門適時增加風險專項資金金額的存入,防止上述情況發生。
銀行應進一步加強與政府部門和企業的溝通,共同做好風險專項資金業務。
中國銀行總行及其授權分行受財政部和商務部委托負責管理和運作保函風險專項資金業務。風險專項資金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國家政策的實施效果,做好這項工作意義重大。因此,中國銀行對此高度重視。一方面,及時向政府部門反映風險專項資金業務辦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情況,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配合國家管好風險專項資金;另一方面,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對大型項目從前期進行跟進,配合企業共同擬定保函格式,做好保函前期開立、后期項目跟蹤管理工作。
風險專項資金保函業務開辦三年來,這項工作一直在穩步有序進行,中國銀行將盡力做好這項工作,支持對外承包工程企業更多地承攬海外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