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央行透露,確定一籃子貨幣幣種以及權數的原則是中國國際收支項目交易的主要國家。簡單說就是與中國外貿和外債、外商直接投資關系密切的國家和地區都可能成為一籃子貨幣的成員。從目前看,美元、歐元、日元、韓元等自然成為主要的籃子貨幣。
中國人民銀行7月21日宣布,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一制度的特點是,市場供求關系是決定匯率的主要依據;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參考一籃子,且不等于盯住一籃子貨幣,據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這種制度將能抑制投機、減少匯率的過度波動,如果有必要調整匯率,則是循序漸進地進行。在這種匯率政策安排下,匯率可以在不公開的浮動區間內波動,因此,一籃子貨幣的構成及權數就顯得更為重要,這也將成為人們預測人民幣匯率動向的一個主要依據。據央行透露,確定一籃子貨幣幣種以及權數的原則是中國國際收支項目交易的主要國家,包括商品貿易、服務貿易。簡單說就是與中國外貿和外債、外商直接投資關系密切的國家和地區都可能成為一籃子貨幣的成員。從目前看,美國、歐元區、日本、韓國等是中國最主要的貿易伙伴,相應地,美元、歐元、日元、韓元等自然成為主要的籃子貨幣。當然,不排除今后增添新加坡、英國、馬來西亞、俄羅斯、澳大利亞、泰國、加拿大等與中國的貿易比重也較大國家的貨幣。
韓元逐漸展示實力
美國、日本和歐盟是世界最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也是中國重要的貿易伙伴,2004年,中國與上述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額達到5148億美元,占中國貿易規模的44.6%,其中出口所占比重超過50%,2005年以來,這一趨勢有增無減(見表一)。相應地,美元、日元和歐元是中國主要的結算貨幣和儲備貨幣,其中,美元占中國外匯儲備的70%以上。相對而言,韓元的地位和作用稍顯遜色,但這一次央行明確表示韓元在一籃子貨幣的首選之中,一方面說明中國重視亞洲國家與中國的經貿關系,同時也說明韓國的潛力和韓元的實力。從支付結算的角度看,盡管目前仍有一些國家或地區與中國的貿易中較多、較習慣采用美元,但這種情況正逐漸發生變化,選用其本國貨幣進行結算的會逐漸多起來,中國也要適應和鼓勵這一趨勢。韓國研究機構預計,一兩年后,很多韓國公司和中國公司之間的貿易會使用人民幣和韓元結算(見表一)。

1996年,韓國成為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OECD)成員,2004年,韓國國內生產總值(6807億美元)在全世界185個國家當中,排名第11名。外貿總額為4783億美元,排名世界第12位。根據韓國政府2004年初提出的發展目標,到2010年韓國人均收入將達到2萬美元。2005年以來,韓國經濟整體發展態勢良好,進出口貿易保持快速增長,通脹溫和,韓元繼續升值(見表二)。
韓國政府采取積極財政政策
韓國政府致力于經濟發展;本國的教育和科研都有良好的基礎;是東北亞主要的商務平臺;國際收支和外債狀況良好。自2001年1月以來,韓元匯率由外匯市場來決定——在1997年金融危機出現時引進換匯控制已被廢除——外匯完全可兌換且自由流通。但韓國居民的資本出口要申報。此外,某些交易必須獲得批準。韓國涉及外匯交易的法規分為兩大類:基本法規和相關法規。前者包括《外匯交易法》、《外匯交易法施行令》和各種外匯管理章程,后者包括《對外貿易法》、《外國人投資促進法》、《韓國銀行法》、《關稅法》和《國稅法》。韓元實行自由浮動匯率制,《外匯交易法》規定,在必要情況下,財政經濟部長官可以決定外匯市場的基準匯率。
近年來,為了克服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扭轉通貨緊縮的趨勢,韓國政府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增發國債,增加政府支出,由此引起的債務負擔迅速增加。據韓國財經部推算,2005年韓國國家債務可能會增加40萬億韓元(349.3億美元),達到243.4萬億韓元(2125.2億美元),2006年則增加到271.2萬億韓元(2367.9億美元)。預計2005年和2006年,國家債務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也可能從2004年的26.2%,分別提高至28.9%和29.8%。
另外,韓元面臨升值的壓力很小。2003年-2004年,韓元開始緩慢升值。2004年第四季度,盡管韓國銀行強力干預,韓元仍升值10%。據韓國央行稱,2004年韓元兌美元的最后收盤價為1035.10韓元兌1美元,與2003年末的1192.60韓元相比下跌157.5韓元,韓元升值率達到15.22%。這在韓國央行實時掌握的10個主要國家的貨幣升值率中最高。2005年,韓元升值的趨勢還在繼續。除美元外,韓元對歐元和日元也在升值,這將導致韓國貿易和經常帳戶盈余的縮減。
中韓經貿關系發展迅速
中韓兩國貿易額自1992年建交以來增長了17倍。據中國海關統計,2004年,中韓雙邊進出口總額為900.68億美元,同比增長42.4%;其中,中方出口278.18億美元、進口622.50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8.4%和44.3%。估計2005年將達到1000億美元,根據韓國貿易協會的預測,2010年兩國貿易額可能達到2000億美元。
在投資方面,中韓建交以后,韓國對中國投資快速增長,韓資已成為中國主要的外資來源之一。據商務部統計,2004年,中國共批準韓國對華直接投資5625項,合同韓資金額139.11億美元,實際利用韓資62.48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4.33%、51.58%、和39.20% 。按照實際投資金額,2004年,韓國是中國第三大外資來源地,僅次于中國香港和維爾京群島。截至2004年底,中國共批準韓商來華投資32753項,合同韓資金額505.60億美元,實際利用韓資259.33億美元。2005年上半年,韓國居對華投資前10位中的第4位,實際投資額為27.76億美元。近年來,中國對韓國投資也有大幅增長。2004年,中國共批準對韓直接投資19項,中方投資金額6.07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90.0%和211.8%。截至2004年底,中國共批準對韓直接投資91項,中方投資額9.26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