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忠孝
杜仲是我國所特有的藥用植物,其皮為傳統的名貴中藥材。又名思仙、思仲、經連皮等。據傳,古時候有一位叫杜仲的老者,因服用一種植物的樹皮而得道成仙。后人為了紀念這位老人,便將這種植物取名為杜仲。明代偉大醫藥學家李時珍,曾考證杜仲藥名的由來,他指出:“昔有杜仲服此藥而得道,因以名之,思仙、思仲,皆由此義。”
祖國醫學認為,杜仲性溫、味甘、微辛。入肝腎二經。其功能是補肝腎、強筋骨、降血壓、安胎。在日常醫療中,杜仲被中醫大夫作為一種滋補、強壯、止痛劑使用。遠在2000多年前,在我國第一部藥書《神農本草經》中就記載了杜仲皮的藥效,主治“腰膝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濕癢、小便余瀝。久服,輕身耐老。”并列為本草上品。
根據現代醫學研究、藥理試驗和臨床應用證實,杜仲在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抗疲勞、抗衰老、抗腫瘤、防治血管硬化、冠心病、糖尿病和骨質疏松等均有療效。特別是對治療高血壓療效顯著。
值得強調指出:杜仲對血壓的“雙向調節”作用是任何化學藥物所無法比擬的。據此,美籍華人、著名學者、美國哈佛大學胡秀英教授在20世紀80年代歸國講學時,曾將“人參、杜仲”并列為補品,并將杜仲,譽為“世界最高質量的天然降壓藥。”
據我國的藥理實驗證實,杜仲皮的提取物、水煎劑、酊劑對貓、狗等動物有降壓作用。杜仲葉也有同樣作用,但杜仲葉用量為皮的2倍,且水煎劑比醇提取物效果好。另據臨床應用表明,杜仲皮酊劑、杜仲葉片劑治療高血壓有效率在80%以上。
科研工作者為了探討杜仲的降血壓原理,對其化學成分進行了大量研究。結果表明:木脂素類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是杜仲的主要降壓成分,并對血壓具有“雙向調節”作用;丁香脂二葡萄糖苷亦有明顯的降壓作用;皮中含有豐富的鈣和硅,都能參與對心血管功能的調節。
現介紹杜仲治療高血壓藥方如下:
杜仲酊治療高血壓生杜仲35克,切碎,加入 500克白酒中,浸泡一周后,過濾后服用。一日3次,每次5毫升,此方療效較好。
治療早期高血壓生杜仲12克,桑寄生15克,生牡蠣20克,白菊花10克,枸杞子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服用。
治療高血壓杜仲、黃芩、夏枯草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或杜仲;夏枯花各15克,紅牛膝10克,水芹菜100克,馬蘭3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