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宜堃
[摘要]本文僅就導致財務報告質量低下的因素以及評價財務報告質量時需要考慮的因素作一分析。
財務報告質量較差的現狀已是目前影響企業相關利益者全面認識企業發展情況的一大阻力,因此防止財務報告質量繼續低下已迫在眉睫。但要制止財務報告舞弊行為,就必須深入分析財務報告質量較差的真實原因。
一、影響企業財務報售質量的主要因素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性的企業財務報告舞弊行為日益猖獗,使財務報告質量每況愈下。我國企業財務報告的舞弊行為也較為嚴重,為此新的《會計法》為全面提高財務報告質量,規定了企業、社會和政府三位一體的監管體系。雖然我國的三位一體從理論上說比較完整,邏輯比較嚴謹,但是,在實踐中受到諸多的阻力,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從各個角度來深入分析導致財務報告質量較差的因素。
(一)企業財務報告質量較差的根源是經濟利益矛盾
企業與國家的關系在統一的基礎上也存在矛盾。從物質上分析,這種矛盾是社會資本運動中經濟利益分配的矛盾。國家和企業發展的主觀目標往往客觀實際存在差異。國家總是憑借權力得到發展物質基礎——稅收,企業總是想獲得生存的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利潤。企業與國家的經濟利益矛盾帶有普遍性,同時也是客觀存在的,也就是說存在導致財務報告質量低下動機的不是個別企業而是所有的企業。
(二)企業負責人是導致財務報告質量低下的直接原因
企業的現實狀況與企業負責人的利益緊密相關,企業負責人不惜通過犧牲財務報告的質量來滿足自己的欲望。我國上市公司一系列的財務報告舞弊案件,也使人們領略到企業負責人在財務報告質量改造方面的成就。這種現象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非量化的法律威力有限。財務報告信息具有經濟后果,通過財務報告舞弊制造虛假信息,占有侵吞他人財產實際上是一種犯罪行為。因此我國在經濟法律的制定上應該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增加法律量化標準而減少抽象性的條款,從根本上制裁企業負責人的造假行為。
(三)市場政治是導致報告質量低下的重要環境財務報告的表現在經濟領域中不如人意,難以為人們所無保留的利用,但是,并不僅僅是經濟因素,還有市場政治在深深的影響它。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政治權力作為資本的代言人,表現在政治與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美國總統選舉過程中揭露出來的經費籌集交易,臺灣地區選舉中的金圓券選票現象等等,無一不表明金錢與權力之間存在著一種必然的聯系。在社會主義社會,雖然在制度上做出了一些限制,但是由于市場經濟的日漸活躍,金錢與權力也逐步的親密起來。財務報告質量低下往往標明一種政治上的迫切需要。因此,在財務報告開拓出一條政治與經濟結合的舞弊之道。
二、評估企業財務報告質量時應考慮的因素
財務報告中的信息對財務信息利用者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于投資者評估公司的投資價值。正確、有效的評估企業財務報告的質量就顯得至關重要了。筆者認為,在評估企業財務報告質量時應考慮下列因素,并以上市公司季報為例說明這些因素在企業財務報告質量評估中的重要性。
(一)相關性評價
財務報告的相關性是指財務信息與決策有關聯,能夠影響決策,即對于信息使用者是有用的,能夠幫助使用者對某一事項的現狀和前景做出有力的判斷,以確定或是修改計劃或規劃,以利于決策。
財務報告信息的相關性是財務報告有用性的前提條件,如上述虛假財務報告信息不僅對投資者債權人沒有任何價值,而且還會對其形成誤導,說明此種財務報告不符合相關性質量特征。此外,財務報告披露的信息種類應是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信息,否則也不符合相關性特征。如2007年開始披露的上市公司季報的正文部分主要包括重要提示、公司基本情況、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三個部分,都是與投資者的利益和投資者的決策息息相關的信息。
(二)財務報告的真實性
財務報告的真實性也就是財務報告信息的可驗證性和公允性。真實性是財務報告反映的內容與實際經濟事項一致相符,要求會計信息與實際的經濟事項相一致。作為一種經濟工作,必須是建立在一些假設之上的,并非是一門精算學科,但是真實性要求財務報告盡可能消除所提供信息的模糊性。
如果對于同一事項,各個獨立的會計人員采用相同的計量方法,要能得出一致結果:公允性要求會計信息的計量和報告必須遵守法定或公認的會計原則,會計人員必須以公正的立場反映經濟事項。現行財務報告的可驗證性和公允性還是比較高的,因為目前我國對整套會計核算及會計檔案工作都有較為規范的規定,并且要求年度會計報表由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除非存在故意或惡意因素的影響。如果財務報告中存在虛假或舞弊產生的信息,則不僅不會對信息使用者具有有用性,還會對信息使用者產生誤導,因此,真實性是評估財務報告時應重點注意的。
(三)財務報告的及時性
財務報告的及時性要求事情能夠在發生后以盡可能的速度到達信息需求者那里,以保證滿足信息需求者對信息的需求。也就是說,上市公司應該以有效的方式超越而不只是僅僅遵從證券監管部門的報告要求,對投資者和債權人等信息使用者進行信息披露。如年度報告和半年度報告、季度報告等定期報告能夠在規定的期限內及時披露,同時公司發生的董事會成員變動等重大事項能夠以臨時報告的形式及時通知投資者,這就說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能夠滿足及時性的要求。如上市公司季報披露制度規定,上市公司季度應在季度結束后1個月內編制并披露,這也是適應了財務報告的及時性原則,否則,財務報告信息對信息使用者的使用價值就會因不夠及時而大打折扣。
(四)財務報告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財務報告的可比性和一致性是財務報告在信息來源方面的質量要求。
財務報告的可此性特征與統一性或一致性相混淆,其重點在于以同一種方法核算類似交易和事件。財務報告應能夠體現出公司的會計核算政策、財務報告的格式和其他財務信息與公司的競爭者相比較處于何種狀態,具體可以判定它們的質量更好或更差的方面有哪些。
財務報告的一致性是指信息是否以一種能夠對公司一段時間內的經營績效進行適當比較的方式,也就是說,在公司的會計核算政策中或管理層對政策的運用及估計和判斷的使用中,財務信息的編制有哪些變化,這些變化改進的方式和原因是什么,能夠表明在公司的會計核算政策和會計原則中,這些政策的運用中或估計中發生變化的指標或信息是什么,是否是在管理層要取得一個特定的會計核算結果的愿望驅動下所實現。如在上市公司季報中,同一行業的季報就會有統一的信息口徑和標準,如同一行業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凈資產收益率相比較,就能夠比較出高低與否,否則就很難說明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指標如何或說明何種問題。
綜上所述,財務報告質量是由當前一系列的問題引發的。包括企業自身、市場環境及社會固有的經濟矛盾問題等,這說明,財務報告質量低下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質量問題。
本文通過對評估企業財務報告因素的分析,并且以上市公司季報為例,提出財務報告信息的相關性、真實性、及時性和可比性是評估財務報告時要特別注意的。因為報告要對信息使用者產生有用的信息,而只有真實和可驗證才能有用,因此應注重財務報告的有用性。相關性要求財務報告簡潔明了,并且財務報告信息對信息使用者都是有用的;及時性是從時間上對財務報告作了要求,這也是硬性的要求,因為一旦財務報告不具有時效性,那么也是無用的;可比性要求能夠橫向比較財務報告信息,使得信息能夠在比較中體現價值。因此,以上四個要素是筆者認為在評估企業財務報告時最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