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長順 周蘭英
[摘要]筆者認為,拓展農村會計服務市場,全方位搞好社會審計監督,既是響應黨中央號召,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又能更好地發揮注冊會計師在促進“三農”發展中的作用。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至關重要的問題。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胡錦濤同志在山東、河南考察時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進一步深刻認識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真正在思想上、工作上更加重視,三農問題,扎扎實實地做好各項工作”。而圍繞經濟工作開展業務的注冊會計師鑒證與服務,理所當然地要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三農”服務。
一、拓展農村會計服務市場的必要性
我國會計服務市場是伴隨國家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發展逐步興起的新興市場,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今天,必須把會計服務市場延伸到農村去,才能緊跟與時俱進的時代步伐,弘揚開拓創新的敬業精神,切實為“三農”服務,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
(一)緊跟與時俱進的時代步伐。與時俱進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關鍵,較長時期以來,注冊會計師的社會審計監督,一般以國有企業或外資企業為主,特別注重大型企業、上市公司,基本沒有涉及農業和農村,注冊會計師這種單一的為企業查賬驗證的做法,既沒有全面擔負起社會審計監督的責任,也不符合與時俱進的要求。所以,拓展農村會計服務市場,切實為“三農”服務,是時代賦予注冊會計師新的使命,是實現社會審計監督與時俱進的必然結果。
(二)弘揚開拓創新的敬業精神。開拓創新是和與時俱進同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內容,因此,在新形勢下的社會審計監督,既要在依法獨立的前提下開拓新的服務領域,又要在觀念更新的基礎上突破舊有模式,所以,拓展農村會計服務市場,切實為“三農”服務,既是會計師事務所擴大服務領域、全方位實施社會審計監督的一項舉措,也是注冊會計師弘揚開拓創新的敬業精神的必然選擇。
(三)適應農業發展的客觀要求。當前,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較快,尤其在農村實行產業化經營以后,對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為之服務,咨詢政策法規、幫助糾錯扶正、搞好核算、杜絕作假。所以,拓展農村會計服務市場,切實為“三農”服務,既是農業、農村,特別是農民對注冊會計師的強烈呼喚,更是注冊會計師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二、拓晨農村會計服務市場的可行性
為了進一步在農村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前任總理朱镕基提出的“誠信為本、操守為重、遵循準則、不做假賬”的要求,盡快提高農村的整體會計水平,使其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飛速發展,為此,有必要發揮注冊會計師在農村經濟活動中的鑒證和服務作用。
(一)鄉(鎮)村企業年度報表審計。鄉(鎮)村企業的會計工作一般都不夠規范、違規違法行為時有發生,有不少村辦企業、會計人員素質差、會計數據失真、成本核算不實、往來賬務不清,招待費居高不下等等。而對鄉(鎮)企業的年度報表審計尚未全面展開,村辦企業審計基本上是個空白。根據1996年國務院《整頓會計工作秩序,進一步提高會計工作質量的通知》要求,“依法應當實行會計報表審計制度的所有企業,必須實行年度會計報表審計制度”。新《會計法》也作了相應的規定,逐步開展注冊會計師對鄉(鎮)企業實行年度會計報表審計制度,以實施有效的社會審計監督。
(二)鄉(鎮)政府的各項財務審計。鄉(鎮)政府的財務收支,不僅內容繁多,而且數額較大,如年度的財務收支,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支出(如鄉村公路、小型水利建設等),鄉(鎮)投資的小城鎮建設支出,撤并鄉鎮的專項審計,以及代收支代管的有關資金的流進流出等等,二○○四年一號文件規定的減稅、補貼,中央和省都要求跟蹤審計,因此,對涉及鄉(鎮)的各項經濟活動,除審計部門重點審計外,由注冊會計師對鄉(鎮)實行定期或定項目的審計,不僅解決審計部門力量不足的困難,同時也更好地發揮注冊會計師的社會審計監督作用。
(三)農村經濟有關方面的專項審計。農村經濟涉及到多方面,也必須加強社會審計監督,以切實維護農民的利益。
1.村組財務公開的審計鑒證。村組財務公開是在農村推進民主理財的一項重大改革,尤其在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試點中村組財務公開尤為重要。但財務公開的內容是否可信、是否真實,是農民最關心的問題。按照中央政策規定,在稅費改革試點中,妥善處理農民公平負擔問題,嚴格執行村內“一事一議”籌資投勞政策,加強涉農收費管理,對符合政策的鄉統籌,村提留尾欠的處理等等,所有這些,都涉及村組財務公開的具體內容,對有些事項,不僅要加強督促檢查,還要實行專項治理。為了鞏固農村稅費改革的成果,增強村組財務公開的可信度,筆者認為,有必要由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對村組財務公開實施有效的審計鑒證,既幫助糾正可能出現的偏差、堵塞漏洞,又幫助提高村組財務管理水平和執行政策的水平。
2.農村會計委托代理的審計。目前,有些省市對鄉(鎮)所屬村實行農村會計代理制度,即鄉(鎮)政府成立農村會計委托服務站,在接受村組委托的基礎上,把鄉(鎮)所轄村的財務賬目交到服務站,由服務站統一管理,按照法規、制度監督村級財務活動,確保集體資產安全增效。但是這種新的農村會計委托制度,如果沒有有效的社會審計監督,其違規的保護性和掩蓋力更大,在某種程度上會產生打著合法化的旗號,行侵犯農民利益的事情。為此,對農村會計委托服務站所經管的賬目,也必須由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年度審計或專項審計,實施社會審計監督,促其健康發展。
3.涉及農村其他經濟方面的鑒證。按照中央要求,要進一步清理整頓涉農收費項目,以保護農民利益。筆者認為,在貫徹中央精神中,要重視發揮注冊會計師的作用。一是對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基金管理的鑒證。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是由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的醫療互助制度,對這項基金管理如何,不僅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這一制度能否健康運轉,另外,從提高醫療救洽角度考慮,政府繼續安排專項資金。因此,對這項基金監督管理,除每年由鄉(鎮)村公布收支情況及明細賬目,以接受農民監督外,還應由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對其審計鑒證,接受社會審計監督。二是對農村學校收費問題進行監督。農村學校收費及使用。中央三令五申,嚴禁亂收費、亂集資,以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為此,有必要對農村學校實行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
進行財務審計,檢查學校收支的合法性,堵住亂收、杜絕浪費。三是對農村扶貧資金和農業貸款的審計。扶貧資金和農業貸款是國家對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措施之一,對扶貧資金和農業貸款的監督檢查是扶貧資金和農業貸款管理的重要環節。近年來,針對有些地區的扶貧資金和農業貸款被擠占、挪用等問題,中央多次組織專項檢查,除國家審計署組織對重點縣專項審計外,筆者認為,其余還應由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專項審計,在社會監督下保證扶貧資金使用的有效性。
涉農項目的專項審計還有許多,這里就不——例舉了。
三、拓晨農村會計服務市場需要解決的問題
拓展農村會計服務市場是一項開創性工作,又是深入貫徹(會計法),整頓農村會計工作秩序,提高農村整體會計水平的一項重要舉措,而要順利地開展這項工作,涉及的問題較多,當前亟需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一)擴大宣傳、統一認識。以注冊會計師為主體的社會經濟監督體系是在法制化軌道上有效地、規范地運轉,他的服務領域逐步由外資企業、國有企業拓展到集體企業與個體工商企業。但在農村還未把注冊會計師的社會審計監督放在重要議事日程上。為此,要拓展農村會計服務市場,首先要大力宣傳社會審計監督的要求與作用。一是宣傳審計鑒證與貫徹(會計法》的關系,新《會計法》明確了注冊會計師有效社會監督的法律地位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經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的單位”的內容,所以,實施社會審計監督,既是按《會計法》辦事,又是對被審計單位執行《會計法》的一次檢查,找出不足,利于提高。二是宣傳審計鑒證與依法治企、依法行政的關系,《注冊會計師法》規定:“注冊會計師依法執行審計業務出具的報告,具有證明效力”。即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業務是法定的業務,具有社會公證性質,無須經任何部門加以確認和認定,凡國家規定對企業的年檢、驗資、驗證、以及企業改制、行政專項審計等都要有注冊會計師簽字的審計報告,從而促使農村會計工作走上依法治理的軌道。三是宣傳審計鑒證與落實“不做假賬”的關系。不做假賬是會計人員的基本職業道德和行為準則,是對會計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近幾年中央三令五申,嚴禁會計工作作假,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情況仍較普遍,為此,通過社會審計監督,可以糾錯打假,進一步貫徹(會計法),逐步實現不做假賬,確保會計信息真實。
(二)加強領導,合理安排。為了推進農村會計服務市場的開展,必須加強領導與合理安排,以促其健康、有序地進行。一是建議財政、審計、工商、稅務部門按照規定明確要求鄉(鎮)村及企業的年度會計報表或其他專項必須執行由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制度。二是合理安排時間,目前農村基本沒有注冊會計師,而縣(市1級會計師事務所一般都是半年閑,完全有能力開展農村的社會審計工作,時間要求可與縣(市)城的審計時間錯開,一般可安排為4月-9月。具體由委托人自主委托,不受地域限制。三是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由有關執法部門或注冊會計師協會組織檢查審計質量,嚴格按法辦事,保證審計質量的提高。
(三)堅持服務,適當取酬。在農村會計服務市場中,注冊會計師的咨詢服務是多方面的,既體現寓服務于審計鑒證之中,又憑借其知識和經驗優勢向委托人提供智力服務。但按國家規定,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又是有償服務,為此,在不增加農民負擔的前提下,按照誰委托誰付費的原則,區別對待。一是鄉(鎮)村企業視其規模和效益,按現行標準優惠收費;二是鄉(鎮)財務審計或專項審計,建議按現行標準減半收費;三是對村組財務公開審計鑒證,由鄉(鎮)政府委托,建議適當收費在鄉統籌項下解決。